宇宙大爆炸之后,物理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四种基本作用力,引力是四大基本力中最弱的一种力,但它的作用范围却是无限远 17世纪到18世纪的牛顿是第一个将引力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人,他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质量越大的天体引力越强,因而就会“吸引”小质量天体靠近它,这也是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的原因,但由于太阳系内的行星公转速度非常快,产生的“离心力”和太阳引力刚好达到了平衡,所以地球并不会坠落到太阳内。
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天文学界用它确定了海王星的存在,并且很好地预测了日食和月食现象,但随着时间流转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家开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性。
水星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近日点时的摄动数据和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数据并不相符,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该理论可以被看作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升级版。
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时空是一个充满弹性的地方,质量不同的天体在时空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如果把时空比作一张二维膜的话,星球就是薄膜上的铁球,按照质量大小不同,铁球造成的凹陷也不同。
质量再小的天体,也会在时空薄膜上压出凹陷,而这种凹陷是不会消失的,它可以作用到无限远的地方,只不过强度也会迅速衰减罢了。
一个充满水的缸子,那怕是一粒石子掉进去,也会让水面稍微上升,宇宙时空中质量再小的天体,也会让时空稍微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