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被人称作是“移动的病毒库”,这些病毒在小蝙蝠刚生下来不久就会逐渐的找上门来,主要的途径就是来自于“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因为蝙蝠群居的生活方式,导致大量的病毒在蝙蝠群中传播迅速来去自如。科学家在世界各地的多种蝙蝠中发现了数百种病毒,其中一半以上都可以传播到人的身上。
一般来说蝙蝠的活动范围以及它们昼伏夜出的习惯,让这些动物如“暗夜精灵”一般很少有和人类碰面接触的机会,因此即使蝙蝠身上携带着大量的病毒细菌,传播到其它生物身上的机会也很少。但是一些馋嘴的人主动找到了一个传播途径,那就是“吃野味”,蝙蝠作为自然宿主,有人去吃。而像蛇和果子狸等中间宿主也有人选择去吃,因为一个“吃”字导致病毒上身。
这种行为实际上不仅仅是害了自己,如果具备传染性还害了家人和身边的朋友,以及一些不认识不相熟的人。例如2002年-2003年肆虐的非典肺炎,就是源自于果子狸身上的病毒,而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真正的源头还是蝙蝠。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的蝙蝠实际上是一大类生物并非指的是某一个物种,蝙蝠是唯一具备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除了极地和一些大洋内的小岛上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在翼手目动物之下共有19科185属961种,这些物种都可以被称之为蝙蝠,体型上也有差别,最大的蝙蝠翼展可以达到1.5米,最小的也有十几厘米。
蝙蝠身有剧毒,科学家分析和其飞行能力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活动习惯给病毒开了一扇门,蝙蝠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对于一些病毒的抵抗和反应能力是很弱地,在常规情况下我们身体内浸入病毒,这个时候免疫系统迅速作出反应,开始清理这些病毒。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身体机能产生破坏,例如发热发炎的反应。
但是蝙蝠对于病毒的入侵就很迟钝,同时对于病毒的主动反应也就是发炎反应也很微弱。得以让病毒和自身达到一种合作共赢的状态。蝙蝠之所以如此适应病毒的存在,主要还是因为为了飞行能力而有的副作用。蝙蝠飞行意味着身体活跃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个过程中细胞内的工作就比较繁琐,会出现一些DNA片段损坏进入细胞质,正常情况下身体免疫系统会瞬间作出反应,因为这些损坏的DNA片段会被当作外来病毒进行清理。
蝙蝠弱化的就是这个过程,即使出现了“行踪诡秘”的病毒(DNA片段),蝙蝠的免疫系统也不会迅速反击,因为担心会清理掉自身产生的一些DNA碎片。在看长时间的进化下,为了飞行也付出了代价,那会是需要携带大量的病毒一起生活。
蝙蝠是哺乳动物,新出生的蝙蝠宝宝之前就已经在雌蝙蝠身体内发育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有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同时在小蝙蝠被生下来后,处在一个蝙蝠密集的空间内,完全是一个富含病毒的环境,身体上会快速的被大量病毒所侵站。因此可以说蝙蝠为了飞行能力被迫接受了满身“病毒”的后果,并且身体机能适应病毒的存在。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