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味违反自然规律吗?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环,从自然界出发,人类吃野味并不违反自然规律。但是从人类自身出发,吃野味会危及自身。

吃野味违反自然规律吗?

其实自然规律,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员,在早期时,人类不仅吃各种动物,甚至连腐肉都吃。

一直以来,咱们都认为人类是狩猎+采集为生,但目前学术界认为,人类最初是食腐动物,像鬣狗一样,偶尔会打猎,但打猎的效率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奔跑速度不快,爆发力也不强,力量也不足以对抗大型猎物,所以人类打猎获取的肉类,无法满足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

为了生存,人类只能逮到什么吃什么,甚至遇到猛兽吃剩的尸体,人类也会捡拾。这是因为即使是腐肉,也是能量。而且不仅人类吃腐肉,很多大型食肉动物也吃腐肉,比如狮子和豹子,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它们遇到已经腐烂的尸体,也会吃下去。

我们知道,腐烂的尸体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可以导致生物生病或者死亡,毒性有时比野味更强,但早期时候,人类为了获取能量,也会无奈地吃下去。因为吃腐肉可以获取能量,而打猎消耗了大量能量,却有可能空手而归。

再加上早期人类不会使用火,无法煮熟腐肉或者其他生物的肉类,所以早期人类吃的肉,会携带较多的病菌。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早期人类寿命都不高,大约只有20岁左右。

直到现在,在野外生存的食肉动物,寿命相对于动物园而言要短许多,比如:东北虎在野外环境下只有15-17年的寿命,但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可以活20-25年。而且,科学家非常担心在人工环境下,大型食肉动物会遭遇流行疾病,这说明流行疾病并不是针对人类,而是所有的生物。

所以,人类吃野味并不违反自然规律,但是吃野味确实会导致寿命缩短。

人类角度,吃野味的危害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吃野味危害性极大。

首先是因为,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不可控,接触的物体不可控。我们知道,在野生环境下,动物生存的空间卫生环境并不好,如果有一些动物染病死亡,如果尸体没能及时被分解,那么当其他动物路过时,有可能沾染该尸体的病毒。但并不是所有沾染病毒的生物,都会染病,有一些生物由于身体结构,生存环境等,可能会携带该病毒,但并不会发病。

比如:蝙蝠,在自然环境下,蝙蝠是几十种病毒的自然宿主,但是蝙蝠自身却不发病,如果人类以蝙蝠为食,可能煮熟之后的蝙蝠没有病毒,但是在捉蝙蝠、运输、贩卖、宰杀的过程中,该病毒会扩散到周围,当空气中的浓度足够高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人类生命。

再者,其他野味在自然环境下,生活区域会与其他生物有重叠,比如:蝙蝠和果子狸,果子狸在觅食和生活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沾染蝙蝠的粪便,导致染病。

而人工养殖的鸡鸭牛羊等,在养殖的过程中,生活区域固定,人类为了保证家畜家禽安全,也会清理周围的野生动物,尽可能地让家禽、家畜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之中。

其次,野味从生产到上餐桌,没有经过食品安全检测,再加上许多野味是国家禁止售卖的保护动物,所以野味在售卖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安全保证。

而家畜在上餐桌之前,会经过安全检疫部门检疫,比如:在超市买猪肉时,在猪肉上会有章。没有经过安全检疫的生猪,禁止上餐桌。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野味在上餐桌之前,生存环境不可控,没有经过食品安全检疫。正是这两个环节的缺乏,所以导致野味更容易携带病菌。

鱼类也没有安全检疫,为什么鱼类没有传播疾病?

我们常吃的鱼类,其实并没有经过安全检疫,而且野生鱼类我们也吃了很多,为什么我们吃鱼类那么久,却没有爆发疾病呢?

其实是因为鱼类和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身体结构、生活区域几乎都不同,所以能够导致鱼类染病的病毒,不容易感染到人类。(当然,寄生虫就另当别论。)而野味很多都是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近,所以病毒之间很容易传播给人类。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由老鼠、果子狸、蝙蝠等哺乳动物传染的疾病,远远大于鱼类等其他动物传播的疾病。

但为了人类自身的安全着想,我们还是坚决不吃野味,少吃生活区域来源不明的鱼类以及其他种类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