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都误解了两栖动物的概念,两栖动物并不是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水里生活的物种。因为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的话,大多数鸟类都是三栖动物,它们既能够潜水捉鱼,又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还能够在空中飞行。
但其实鸟类只属于单栖生物,之所以是单栖动物,实际上是因为人类对两栖动物的定义。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熟的个体可以在陆地上生存的生物。再者,两栖生物都是变态生物,也就是说幼体与成熟个体发育时具备不同的形态,其实两栖动物不仅形态不同,连身体器官都不同,比如:青蛙幼体通过腮部呼吸,而成年后的个体使用肺部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其实两栖动物属于比较低级的动物,属于从水生到陆生的中间形态,这是因为在陆地生存的动物为了后代的安全,要么通过胎生,将后代孕育,要么通过羊卵膜的方式,将后代孵化,这样都可以避免后代被别的生物所吞噬。
然而两栖动物虽然成熟的个体可以在陆地上生存,但它们却离不开水,在繁衍时也只能将后代繁衍到水中,然后不管不问。
由于水中有很多水生动物会以这些卵为食,导致该生物后代数量大大减少,为了避免自己的卵全部被吃,它们通过繁衍数量众多的卵,来抵御外界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每个卵能够接收到的营养物质有限,成活率不如卵生以及胎生的成活率高。但两栖动物可以用数量的优势,来取代生活率不足,这样也会有足够数量的个体生存,该物种也不会灭绝。
但是两栖物种对生活环境有要求,只能生活在水域附近,不能离开水太长时间,所以它们的生存范围不如其他陆生动物范围广。
三栖动物
根据两栖动物的概念,三栖动物应该是:幼体在水中出生,青年期在陆地生活,壮年时一飞冲天。还有,身体的器官也要完全变态,幼年时使用腮部呼吸,成年后使用肺部呼吸,而壮年时可能使用皮肤呼吸。
首先我们知道,即使飞行能力再好的鸟儿,也总有飞累的一天,不会永远不下来,毕竟它还要觅食、休息、交配等,所以鸟儿不符合一飞冲天的要求。
再者,即使一些两栖动物身体会变态发育,但也不会等到成年个体时就不需要获取能量,或者通过捕获空中的尘埃颗粒就可以生存了,当它们在捕食的过程中,仍然会在陆地上生活。而我们知道,目前还没有任何个体符合这个定义。
未来会有三栖动物出现吗?
未来应该不会有三栖动物出现。
这是因为生物没有必要在天空生活。虽然天空的区域更辽阔,生存空间范围更广,但是天空中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一些肉食性鸟类可以很容易发现它们,并捕食。所以它们需要陆地作为藏身的地方。
再者,天空中的能量不足,三栖动物在天空不返回陆地时会很容易饿死。
其次,之所以不会出现三栖动物,最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动物已经告别了水中产卵的方式,采用卵生、或者胎生。这样孵育后代可以使得后代成活率更高。所以,其他动物没有必要再舍弃现有的特征,再次将后代产于水中。
最后,三栖动物的呼吸方式应该区别于用鳃呼吸以及用肺部呼吸,可能会使用皮肤呼吸。但是皮肤呼吸的效率不高,所以有些生物只是用皮肤呼吸作为辅助,主要的呼吸方式仍是通过腮部或者肺部。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限制,所以三栖动物才没有出现。
总结
两栖动物是指,同一种生物,幼体和成年期生存的方式不同,身体结构也有所不同。按照这个标准,三栖动物应该属于: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年后在陆地上生活,用肺部呼吸;老年之后在天空生活,用其他方式呼吸。
目前,没有三栖生物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没有生物能够永远在天空中生活,以及使用其他方式作为主要呼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