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不是日本朱鹮引入的中国,而是中国朱鹮引入到了日本。
在19世纪之前,朱鹮的分布范围非常广,全世界多地均有朱鹮的记录。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人为活动破坏了朱鹮的栖息地,导致朱鹮数量急剧下降。我国自1964年之后,再无野外记录。而日本在1970年时,全国境内只有7只,但这7只在野外环境下,产的卵均没有受精,无法孵育出幼鸟。
后来,日本将这7只鸟全部抓获,希望在人工环境下,帮助朱鹮受精,然而也一无所获。到了1985年,日本也只剩下3只朱鹮。
我国的野外朱鹮重新被发现,是在1981年,当时一支鸟类专家组成的科考队,穿越了中国9个省区,对朱鹮可能会生存的地方都考察了一番,最终在陕西省某个山林里发现了两个朱鹮的鸟巢,一共7只朱鹮,其中有4只成年个体,其中一对育有3个幼鸟,而另外一对未生育。
有幼鸟的出现,代表着这4只成年个体均有繁殖能力,科学家对着两个鸟巢进行密切关注,在关注期间,发现一只幼鸟从鸟巢中坠落到地,科学家们立即展开了救助,并送往了北京动物园,研究发现这是只雄性朱鹮。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在朱鹮鸟巢的下方,铺设光滑的塑料纸,这是为了防止朱鹮的天敌蛇、猫等动物伤害幼鸟。
而当初发现这几只鸟的科学家,就在这个地方跟踪并记录了30年,相当于把半生都奉献给了朱鹮。
后来,这几只野生朱鹮的后代被带入动物园中,进行科学养殖和繁殖,在1999年之后,我国境内的朱鹮数量达到了50多只。
为了避免朱鹮之间近亲繁殖,科学家们在选择繁殖时会进行编号,尽量让血缘较远的个体繁衍。然后再选择生存能力强的,没有携带基因疾病的个体进行野外放生,在人工干预下,我国境内的朱鹮数量有所上升,目前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野外环境下有600多只(2010年数据)。
在2014年时,野生朱鹮数量已经突破了1500只,而且栖息地已经扩大到其他省份地区。
虽然仍没有摆脱濒临灭绝的危险,但一定程度遏制了灭绝的速度,改变了物种种群的命运。
日本的朱鹮
朱鹮虽然是日本的国鸟,但由于朱鹮绝对不能吃有农药的昆虫和鱼类,所以在野生环境下,日本朱鹮大面积死亡。到了1985年, 日本只剩下一只雌朱鹮阿金。
好消息时,此时的中国,人工繁殖的朱鹮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两国为了保护这种美丽的鸟儿,展开了朱鹮外交(类似于熊猫外交),1985年时,日本从中国借走过一只雄性朱鹮欢欢,但没有繁殖成功。
后来在1998年和2000年左右,中国先后赠送了日本3只朱鹮,由于中国朱鹮具有生殖能力,最后这些朱鹮在日本成功繁殖,目前已经达到了300多只种群。而日本土著朱鹮阿金,最后仍没有繁殖一个后代,最后孤独地在动物园中。
朱鹮摆脱灭绝的危险吗?
虽然目前中国野生环境下朱鹮数量开始上升,但它们始终没有摆脱灭绝的危险。
首先是因为目前所有的朱鹮亲缘关系较近,基本上是近亲繁殖,再加上朱鹮是集体活动,一旦朱鹮之间爆发流行疾病,对于整个种群来说都是致命打击。
再者,野生环境下,朱鹮对环境的要求颇高,筑巢一般会选择高大的乔木,然而现在森林减少,可供朱鹮筑巢的树木选择不多。朱鹮生活的区域要有河田,然而现在河田改成了旱田,导致栖息地减少。
再加上朱鹮不怕人,很容易被当地村民捕获,因此想要保护朱鹮需要建立专门的保护方式。
我国为了保护朱鹮,为朱鹮设置了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农药,以免朱鹮使用鱼虾昆虫时遇到危险,严禁猎杀朱鹮,严禁砍伐树木,严禁在山上开荒。
除此之外在保护区内还跟踪记录了朱鹮的生长需求,以便帮助野生朱鹮更好的生存,在冬天食物不足时,科学家们还会人工投放食物;如果遇到意外受伤的个体,科学家们还会进行及时的救助。
正是由于这些付出,所以朱鹮才能从极度濒临灭绝,到如今大约有3000多只的个体,相信在未来,朱鹮能够摆脱灭绝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