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影响二战进程的人物、战役、事件都有哪些,想必军事迷们一定能举出很多的例子,并成为热议或是争议的问题;如果说其中最能引起人们共鸣,没有异议的,一定是在日本使用原子弹。因为它,预计进攻18个月的战争,仅8天结束。
美国在使用原子弹之前,一直处于绝密的状态,就连总统杜鲁门,也是上任后才知道“曼哈顿工程”的详细内容。让人倍感意外的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不仅是“曼哈顿工程”的组织者,而且还是使用原子弹的积极倡导者,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要从罗斯福交给他一向“绝密计划”说起。
美国从事核物理研究比较早,但进展缓慢,没有什么整体计划,只是在少数高校内开展研究。二战爆发后,两位杰出的匈牙利物理学家,从德国的原子能实验室逃往美国后,联络爱因斯坦警告罗斯福总统,并提议加快美国对原子弹的研究和利用。
罗斯福同意并积极采取行动,他毫不犹豫地将这项“研制计划”,交给了马歇尔统管。在他看来,首先,只有陆军具备这样的能力。尽管科学家们对这项工程进行了最“经济”的预算和建设构想,但还是超出了一般科学研究机构承受的能力。
甚至在美国找不到一家公司能够承担此项工程,只有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陆军,才能按期完成。接到任务的马歇尔对原子弹很感兴趣,他命令设计和修建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准将,负责整个工程的选址、组织和管理。
其次,只有陆军才能做到“绝密”实施。“曼哈顿工程”被确定后,罗斯福给予了“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保密级别也是最高的“绝密级”。为此,马歇尔同意选址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这是一条长16公里、宽3.2公里的山谷,便于封闭管理。
为了确保50多万人的研发队伍不泄密,陆军实施了最严格的防范,以山谷为中心,设立了三道封锁线,全部由经过保密教育和训练的军人执行。这些军人直属陆军参谋部,没有马歇尔的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或离开。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陆军庞大的军费能掩盖“曼哈顿工程”。在美国任何一项大的开支都需要国会的批准,为了保密,在研发初期可以以“急需生产”为由隐瞒过去,但到了后期,每月1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说什么也搪塞不过去了。
为此,罗斯福只得请马歇尔处理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国会议员们,有一些是他的“反对派”,一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是阻止拨款。也就是说,马歇尔既能要来钱,又不能让对方知道“曼哈顿工程”一个字。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军人不牵涉政治的好处了。由于马歇尔是议员们公认的“无党派”,与他们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当他直接找到众议院领袖说明情况,并请严守秘密时,他们欣然同意。同时,他们表示拨款委员会不会讨论此事,经费如期到位。
马歇尔支持新总统杜鲁门,制定对日本最后一击的计划。
1945年4月12日,就在欧洲战争接近尾声之际,罗斯福总统去世,副总统杜鲁门接任,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副总统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所以,匆忙接任的杜鲁门有些手忙脚乱,尤其是在战争指挥方面,更是摸不着头脑。
毕竟是“新来乍到”,许多人并不把这位新总统看在眼里,经常是应付了事。然而,马歇尔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杜鲁门并非等闲之辈,尽管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状态,处理事情显得杂乱无章,一旦熟悉后,会有所作为。
同时,作为三军总司令,杜鲁门是他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他必须尊重这位新上级。并且,有义务向总统详细说明美军展开的情况,以及下一步战争的走向。杜鲁门对马歇尔的谦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信任,他成为杜鲁门最倚重的顾问和助手。
德国投降后 ,欧洲战争胜利结束,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此时,马歇尔却为太平洋战区美军的巨大伤亡,而冥思苦想、夜不能寐。原来,尽管从战略角度上讲,日本已经被打败,投降是迟早的事情,但越接近其本土,美军伤亡就越大。
根据马歇尔保守的估计,攻占日本美军将伤亡100万人,这是任何一名军事高官都无法接受的数字。为此,他想了许多办法。一是,他支持中国抗战,以此吸引和牵制更多的日军;二是,希望苏军尽快在远东对日作战,加快战争进程。
更重要的是,他积极向杜鲁门建议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在他看来,对德国的最后一战没能使用上,希望在结束对日本作战中,发挥原子弹的威力,这是缩短战争、减少美军伤亡的最佳手段。他的建议得到了杜鲁门的积极响应。
不过考虑到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马歇尔建议预先给日本人发出警告。
对于这个建议,美军内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一些科学家担心在使用原子弹后,很可能引发道德层面的非议,杜鲁门任命马歇尔成立临时委员会,对此进行论证。结论认为,原子弹就是一种武器,和燃烧弹、炸弹没有什么区别,不用提出警告。
首先,“原子弹下无冤魂”。就当时而言,原子弹威力到底有多大,还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在许多人眼里,它就是个“超级炸弹”,与“焦土政策”、“地毯式轰炸”和“火攻日本”没有任何区别,不会牵涉道德上的麻烦。
其次,新武器质量如何,需要实战检验。“匆匆”赶制出来的两颗原子弹,在技术问题上,谁都不敢保证它会百分之百地炸响。一旦是“哑弹”,不仅让苏联人看美国人的笑话,更会助长日本人的嚣张气焰。
更为关键的是,一旦提出警告,按照日本人的“兽性”做法,极有可能迫使他们,将美军战俘放在“警告区”,以此要挟美国。同时,日本人也一定会有所防范,影响轰炸效果和检验原子弹实战威力。马歇尔也最终放弃了他的“仁慈”,希望尽快使用原子弹。
8月6日,第一枚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城市被夷为平地,死伤20万人,日本人被炸懵了,但仍不死心。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了一颗,日本人才彻底地放弃抵抗。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战争结束,马歇尔希望的结果,最终实现。
反观这段历史,作为职业军人的马歇尔积极倡导使用原子弹,是他的必然之举。尽管他考虑到平民的无辜,但对“困兽犹斗”的日本人来说,号召“全民皆兵”对付登陆美军,就没有“仁慈”一说了,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原子弹下无冤魂”。
当然,日本人应该感谢他。从另一角度来说,正因为战争“提前”结束,也让更多的日本人活了下来,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大的“仁慈”。
大家认为马歇尔推崇原子弹结束战争,对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