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疆域到底有多大?997万平方公里领土的真相是什么?

明朝疆域到底有多大这个话题一直受许多明朝历史爱好者的关注,《明史·成祖本纪》中对当时明朝疆域的描述是“幅陨之广,远迈汉、唐”,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先来看看上面的这张明朝地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疆域东北囊括了外兴安岭,西南直抵今天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向西推进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向东紧靠大海。按照后人的算法,明朝在永乐年间疆域面积达到了997万平方公里,比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还要辽阔。但是,夜读史书在这里却要郑重指出,上面这张地图里的信息并不真实。

首先,中国古代王朝宣称的疆域和我们现代人理解中的领土主权并不是一回事。古代王朝宣称的疆域其实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原故土,二是羁縻控制地区。中原故土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汉人长期定居,高度汉化的地区,放在明朝时期就是许多人所熟知的“汉地十三省”。而羁縻控制地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所谓的羁縻就是古代中原王朝一种以夷制夷的政策,中原王朝给夷人头目册封官职,夷人头目接受封号并在名义上归属于中原王朝。作为回报,中原王朝给予夷人头目贸易特权,大致上就相当于你给我进贡100块钱的货物,我给你加倍货物作为赏赐。中原王朝得了面子,夷人得了里子,双方各取所需。明朝所谓的997万平方公里领土,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种羁縻控制地区,朝廷在这些地方不能征兵,不能征税。

不过,同样是羁縻控制,其实还存在很大区别。比如明朝宣称的羁縻控制地区主要有两块,一是今天的西藏及其周边地区,二是今天的东北及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区。明朝在前者设置了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后者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许多人借此认为明朝在这两个地区实施了有效统治,其实这是个误解。

明朝时期的西藏已分裂为许多寺院派别,没有哪个派别占据主导地位。洪武皇帝朱元璋曾派使者前往西藏,授予一些藏族首领明朝官职,并宣布设立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但这些藏族首领在当时的西藏并不具备统治权,甚至连主流势力都算不上。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也只是在名义上存在,明朝既没有在这些地方驻军,也没有往这些地方派遣官员。洪武皇帝在地图上规划几个行政区声明这里是大明国土,可西藏主流势力却并不知道,也不承认这件事情,这算哪门子的领土。


与西藏相比,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羁縻控制就要真实许多了。永乐九年(1411),明成祖朱棣派海西女真出身的著名太监亦失哈率远征队到黑龙江口招抚野人女真。亦失哈的队伍到达黑龙江下游后受到了野人女真的热烈欢迎,双方互赠礼品。在经过一番交流后,野人女真首领同意明朝在黑龙江下游的奴儿干(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设立都指挥使司,这便是奴儿干都司成立的由来。

奴儿干都司设立后,明朝在这里派驻了来自内地的官员和驻军。虽然东北地区女真各部的大小事务还是由女真首领说了算,不过从羁縻控制的角度来说,奴儿干都司设立确实可以标志着这一地区在名义上纳入了明朝的版图之中,这与对西藏的单方面声明存在本质区别。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奴儿干都司更北的地区在当时都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无人区,后世不少人将这些地方也归入大明版图那就有点牵强了。

综上所述,后人给明朝算出的997万平方公里领土其实有点夸张,真正属于明朝控制的疆域远没有这么辽阔。“幅陨之广,远迈汉、唐”这种说法与客观事实还是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