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起源非洲还是亚洲? ——人类起源新探讨

中国人起源非洲还是亚洲?

——人类起源新探讨

每个人都有着寻根问祖的愿望,我们的先祖是谁?他们是如何度过狼烟滚滚,颠沛流离的乱世,赋予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火?我们也同样想知道,人类的祖先又是谁?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冰川烈焰,沧海桑田,赐予我们智慧与文明的灿烂光环?

通过查询家谱,或姓氏的起源,我们可以大概获知家族前辈走过的历程。可对人类而言,最久远的文字记载也不超过五千年,与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相比,太过短暂。人类是否也有“童年的照片”可供寻找古人类演化的蛛丝马迹呢?

幸运的是,答案是肯定的。动物死亡后的遗骸,若运气足够好(如遇到地壳运动或火山爆发),会被深埋入土层,并随之一起逐渐形成沉积岩。在这一缓慢的石化过程中,遗骸的软组织和骨骼先后分解消失,在石头中留下占位的空腔,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会渗满空腔,再经过千万年的沉淀,空腔中便形成了质地略有不同的石头。这就是地球给她的孩子们留下的照片——化石。通过远古人类的化石,我们可以去探究人类起源的秘密。

直立人来自哪里?

欧洲学者率先开始对化石的研究,从17世纪开始,在欧洲发掘了一些古人类的化石和遗存,人们一度认为,欧洲西部是人类的发源地。1887年,爪哇直立猿人在东南亚被发现,但未被引起重视,直到1927年,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化石及其用火的痕迹被发现,对人类发源地的猜测开始向东亚的中国倾斜。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东非先后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这些化石的年代大多早于北京人和爪哇直立猿人,这其中最著名的“露西女士”于1974年被发现,包括颅骨,骨盆,肋骨等较为完整的骨架。经过测定,这名生育过的女性,生活在320万年之前。

2008年在河南许昌灵井旧时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图为牙齿),这一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按照惯例被命名为“许昌人”。“门牙”内部呈现M形的凹槽。

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500万年之前的非洲,失去了雨林的古猿不得不开始直立行走,以适应草原的生活,也从此踏上向现代人进化的征程,他们被称为直立人。直立人在190万年前-170万年前之间,走向欧亚大陆,并在各地开枝散叶,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

在“露西女士”被发掘时,中国境内被发现最古老的直立人是170万年前左右的元谋人,可并没有像蓝田人、北京人或南京人那样发现头骨,仅有两枚门齿化石。对于直立人来自非洲的结论,我国科学界并未完全接受。上世纪末,我国设立“九五”攀登专项计划,支持学者在中国境内寻找距今180万年-400万年的古人类遗存,以解决东亚人类起源这一重大问题。后来相继发现距今200万年-240万年的有巫山人、繁昌人、建始人。但只发现了牙齿化石、石器和人类的生活印记,并没有发现类似“露西女士”那样的较为完整的骨架或头骨化石。从感情上来说,我们不愿排除人类起源亚洲的可能,让我们期待更有说服力的化石证据,来证明脚下的土地自始至终地孕育了我们。

说到这里,有个让人痛心的问题。中医有一味药材叫“龙骨”,是埋藏年代久远的动物骨骼以及化石,走进稍大些的中药铺,都能在抽屉上看到它的名字。重庆巫山县和湖北建始县都有记载,当地村民曾经长期、大量挖掘“龙骨”,卖给供销社和中药铺。成千上万斤的古代动物甚至人类化石,就这样消失在汤药中,这里面很可能有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的证据。

现代人来自哪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立人在持续演化,并历经了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最终成为你我这样的现代人类。那么第二个重大的分歧点就此出现。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是由非洲的晚期智人再次走出非洲,取代了当地的直立人后代并演化至今,还是由各大洲当地的直立人分别演化而来呢?人们提出的这两个观点,所对应的分别是“非洲起源论”和“多地起源论”。

《圣经-出埃及记》描述了摩西在上帝的指引下,带领人们走出埃及抵达中东的故事。非洲起源论的观点与《圣经》不谋而合,较为容易被西方学者所接受。尤其在欧洲找不到连贯的从古猿—直立人—智人的化石链条的情况下,他们从传统和宗教情感上,更愿意相信是非洲的晚期智人如同《圣经》中描述的那样,从非洲走向世界,完全取代了各地的直立人或者其后代,形成了现代人类。

这个理论提出了很久,但苦于没有证据支持。到了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學,开始寻找人类女性始祖的试验。众所周知,细胞的核心是细胞核,来自父母的遗传信息DNA就在其中。同时,细胞核外面还有叫做线粒体的物质,其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里也有DNA(mtDNA),但只来自母亲。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世界各地女性的mtDNA,发现非洲妇女处于繁衍分支树的基部,而且根据基因变异周期形成的分子钟,推断出全世界的女性来自15万年之前非洲的一名女性,被称之为“夏娃”。

不久有其他科学团队利用男性DNA性染色体中的Y只来自父亲的原理,也同样得出了全世界男性的Y染色体,来自非洲同时期一名男性晚期智人的结论,这个男人似乎应该被称之为“亚当”了。来自非洲的人类先祖在5万年-7万年的时候,走向欧亚大陆,并经过白令海峡和群岛分别抵达美洲大陆和澳洲大陆。

两个起源论各自的困惑

有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支持,非洲起源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是,这一理论并未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尤其是在东亚地区。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我国陆续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时间点涵盖从240万年前的直立人到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形成了一条绵密悠长的化石证据链,而且这些化石拥有较为稳定和独特的外在特征,如铲形门齿、面部扁平、长方形眼眶等。这些证据说明,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一直处于连续演化之中,进程并未被打断,不支持外来种族突然取代本地种族的假说。

而且,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细节仍然不够成熟,比如上文曾提到mtDNA只能母系遗传,但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遗传学家领导的这项新研究推翻了这一常识性的观点,证明mtDNA有时也会来自父亲。而且,以基因平均突变时间为依据的分子钟,在估算百万年这样的大尺度时,很可能发生偏差。中国古人类学专家,科学院院士吴新智指出,每一个基因的遗传位点都只能涵盖人类演化史的很小一部分,如果选取的遗传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不同,用基因做依据难免以偏概全。而古人类化石的外在形状,形成年代是实实在在可供观察和测量的。因此,两种理论的争论一直存在,很难说服对方。让我们举一个自己可以检验的有趣例子,上颚门齿(俗称大门牙)。

大约90%的中国人的上颚门齿,其靠舌面一侧,中间是凹陷的,低于外缘,术语称之为铲型门齿。当你用舌尖抵住左门齿的左边缘轻轻向右滑至右门齿的右边缘,你会感觉到舌尖走过了一个M型。

而且这一特征,在白人或黑人中,只占10%不到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出土众多的古人类化石中,从200万年的直立人,到1万年的晚期智人,不是铲形门齿的,一个都没有。这是一个非常绝对的数字,但事实恰恰如此,一个都没有!

全球不同地区人们的身高、肤色、脸型、瞳孔颜色不尽相同,但这些变化都是在长期的演化进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形成的。比如,黑人生活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那里紫外线强烈,黑色素多可以阻挡过多紫外线造成的危害。白人生活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短,人们肤色白,是为了更多地吸收紫外线,以维持生存的需要。再比如,低纬度地区的人,嘴唇较厚,以便更好地散发热量,高纬度寒冷地区,嘴唇较薄,是为了避免热量流失。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为解开人类起源之谜,化石证据与DNA的研究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千差万别的外在性状,多是因为千万年以来,环境选择的结果。那么门齿内侧凹陷这种不受环境影响的特征,应该与共同的祖先一脉相承,而不应该出现如此强烈的地域差别。莫非没有铲形门齿在东北亚大陆无法生存?显然从各个角度都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按照非洲起源论的观点,非洲的晚期智人没有和当地人类交换过基因,但2010年德国马普研究所在《nature》杂志上发布了欧洲尼安德特人DNA的分析报告,显示现代欧亚人继承了一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占比在1%~4%以内。

这个例子至少说明,非洲的晚期智人不是现代人类100%的祖先,其次说明,他们和其他地区的人类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两性交配的后代不能生育。如马和驴交配产下骡子,骡子不能继续繁衍后代,马和驴为生殖隔离。)而且从世界各地发现的化石中,并未发现古人类之间大规模屠杀的迹象,地球的冰川期,也不可能将所有大洲的人类全部灭绝,据资料分析,至少在东北亚大陆上,人类是可以生存下去的。那么,非洲起源论无法解释的是,来到欧亚的非洲晚期智人,如何在一不和亲,二不杀戮的情况下,完全取代原有的人类。

在工具的层面上,非洲起源论也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在中国出土各时期的古人类石器工具,绝大多数是最原始的第一模式,即由打击方式制作的石器工具。非洲的晚期智人已经掌握了更高级的磨制石器。如果他们来到了中国,为何没有带来先进的石器制作工艺呢?

上面列举的是非洲起源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然而多地区起源论也遇到一个瓶颈,即如果一个物种的不同群体隔离上百万年,将会演化成不同的物种,形成生殖隔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地球三大人种之间,是可以互相结合并继续繁衍的。

新的理论

对此,以吴新智院士为首的中国学者提出了多地区起源并伴有基因交流的起源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脚下的大地,孕育了现代的我们,周口店的北京人,乃至元谋人、巫山人都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只不过在此过程中,伴有不断地和外来人类的基因交流。例如,南京汤山人的鼻梁高耸,具有欧洲人的相貌特征。

人类起源说到底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家有国界,但是科学无国界,无论是非洲起源论的学者不断研究遗传理论,还是我国学者不懈地找寻更为久远的化石,都是为了让科学和真理作出最终的回答。

(责编:南名俊岳)

作者:王旭东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