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兴起了?

关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问题的一次探讨

庞薰栗(一九0六至一九八五)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创者。他建立的一整套教育和研究体制似乎可以回应在后现代理论发展的今天,艺术化手工行业的复兴以及多样化文化体验的需求。

庞薰栗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开始写作《图案问题的研究》一书,其间断断续续经过多次修改,直至一九五三年出版。《图案问题的研究》与雷圭元、陈之佛、俞建华、傅抱石等在民国时期写作的相关图案学的理论著述不同,与其说它是一本关于图案设计技法的教材类图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新中国艺术设计思想方法论的纲要性说明。

庞薰栗始终坚持将实用艺术的所有问题都围绕劳动人民这一主体来展开论述,确认艺术设计(当时称工艺美术)与劳动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他们的智慧产出与生活需求自然应该是值得尊重并需要加以重视的。

为了将这一原则性的问题阐述清楚,庞薰栗重点解释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指出艺术设计真正的创作主体和服务对象是劳动人民,突出强调民间工艺在历史中的主导性地位,将特种工艺的发展成果建立在民间工艺智慧的基础之上。论证艺术设计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以及跟随人民的思想与需求同步发展的道理。二是艺术设计能否参与当下社会整体思想的改造,即图案有没有思想性的问题。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初期亟须进行人民群众思想意识教育的需求,庞薰栗将艺术设计的作用定位为从精神角度进行群众革命意志激发的动力源泉,区别于直观表现革命题材的政治性绘画创作,从潜在的精神意识层面激励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提高生产情绪。与此同时,通过实用艺术鉴赏培养出的强烈的民族审美趣味还能驱逐长期的殖民地属性带来的文化侵略危害,树立民族自豪感。三是民族图案的历史宝库既然如此丰富,今后的图案设计工作必要性在哪里。庞薰栗首先分析了实用艺术离不开工艺基础和生活需求,不同时代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材料与工艺,结合人们的实际需要而制作成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这其中既有使用情境中的审美需求、信仰与风俗习惯,也有生产工艺中的技术和成本考虑,因此要对传统资源认真分析、学习与整理,而非机械性地挪用与抄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图案问题的研究》前六个问题都在阐明实用艺术工作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它所潜在面向的阅读人群并没以专业设限,其指向更广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新中国建设领导者所做的专业申明。此时的庞薰栗,一方面欣喜于民主思想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有了新生的进取动力,另一方面也在对艺术设计学科进行内涵反省的同时进行着文化自律,同时还在规避社会普遍认知易于将学科内容与封建思想和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相关联的风险。

奠定好学科在新中国的价值观导向之后,庞薰栗从设计师的视角出发,开始对实用艺术的具体创作方法进行分类说明。在前期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关于工艺美术学科的应用艺术属性认知已经得到了基本的确认,但存在两大方向上的偏差。一是过于强调应用性,将该学科视为一种工具性质的技能加以教育和要求,忽视了创造性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并由此造成对民族艺术传统宝库不知如何加以研究、学习、运用与发展的问题;二是由于经济形态的落后,工艺美术的发展更多地彰显了手工艺领域中高端工艺品的研究,而未能落实到惠及大众的现代工业设计的范畴之中。

基于解决问题的初衷,庞薰栗的论述朝向两个维度展开,一方面是对设计师本人的素养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性(设计师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文化审美积淀和专业技能三大领域。设计一旦进入特定的社会发展语境,它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必须加以清晰的定位。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庞薰栗认为设计师首先要端正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原则,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为己任。其次,设计师需要扎根于群众,了解群众生活中的喜好和需要,又要以其特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对传统加以提高和发展。再次,设计师需要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在具体的产品使用情境和生产条件限制中进行分析、研究与创新,设计师肩负着人类灵魂的建筑工程师责任的同时,也对社会的物质资源利用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这些观念在其后规划的中央工艺美院的课程结构中都有所体现,而这些观念无论是宏观的社会导向还是具体的设计方法都与魏玛时期的包豪斯有不少相似之处。他对设计来源于生活的本质定位、需要紧紧围绕生活的方法论设定,以及提升人民幸福感的终极目标追寻,都仿佛提前道出了维克多·帕帕奈克对能源危机和商业化设计导向帶来的种种价值观问题而提出的“将设计带回生活”的理想。

另一方面,庞薰栗对未来社会设计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以机器化大工业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体,但地方性民间手工艺和高端特殊手工艺在新时代条件下也应齐头并进地规划,此种展望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显得特别具有文化前瞻性。

在中国倡导由制造强国向设计强国转换的今天,回顾庞薰栗提出的艺术多维发展构想,依然有着可供借鉴的学术价值。庞薰栗的工艺美术教育规划有着逻辑清晰的层次结构,低至小学生的手工艺术锻炼,大到学者对民族传统物质文化的研究,都安插在教育层级系统中加以说明。对不同的工艺类型,庞薰栗都坚持以人民的现实生活作为发展的基本语境,特别是民间工艺和民族工艺,必须在尊重人民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进行生产的现代化转换,反对商业化操作对人民成果的片段式截取,因为这种做法在截断了人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民间工艺的生态发展遭到了致命的破坏。反对为迎合外国人的猎奇心理而进行的民族形式的随意篡改,并强调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这种对文化创造力的强调在今天显得越发具有可持续性的力量。

作者:平凡

来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