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于正能量,反而是一件很不“正能量”的事情?

可能即使你有任何的不开心,也不会发朋友圈了。因为大家只喜欢看到正能量。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有文章或亲友劝你多看看事情积极的一面。外界总有一种声音劝你。再糟糕的事情,都应该微笑面对,不要允许自己泡在悲伤的情绪里。不然你的眉眼间总是透露着忧伤,长此以往家人和朋友会疏远你,你的身体状态会逐渐变差,最坏的可能是你活不长。

之前的一堆研究结果表明,拥有积极的情绪,身体会更健康,活得也会更长久。早在1952年,诺曼·文森特·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医生出过一本书《积极思维的力量》(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70年代还有一个名叫诺曼·考辛斯(Norman Cousins)的病人还宣称坚持微笑,连慢性疾病都能治好。
而朗达·拜恩(Rhonda Byrne)最近出版的《秘密》(Secret)一书,鼓励大家把自己对物质、爱、健康最深处的愿景告诉宇宙,然后宇宙就会把这些愿景变成现实。

这几十年来对正能量的执念还在继续。听说过耶鲁最受欢迎的公开课《幸福》吗?耶鲁大学已经有超过1000名学生修了这门课,它是耶鲁316年以来最受欢迎的课程。

作为西北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专注积极情绪和健康方面的专家,我担心自己也曾有过鼓吹积极情绪的行为。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致力于帮助人们每天更多感知积极的情绪。也许这样有助于人们面对压力问题,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没想到我的研究也落在了积极心理学的范畴里。而这正是芭芭拉·埃伦赖希(Barbara Ehrenreich)的《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sided)以及露丝·惠普曼(Ruth Whippman)的《焦虑的美国人》(America the Anxious)所批评的。有一次我公开提到即使是压力大到爆表的时候,还是有可能拥有积极情绪的。这样对心理上或身体上都有好处。然后观众席中的一位男士很生气地说,“这是过分乐观!”

埃伦赖希、惠普曼和这位男士的观点有可取的地方。过度强调积极情绪,就是否定了负面情绪在我们人生经历里的意义。负面情绪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说驱动我们采取行动,以及帮助我们下决心放弃那些不可及的目标。

如果有人正处于痛苦时期,比如被确诊得了癌症或者正在照顾痴呆的伴侣,外界都会劝他们要积极面对苦难。可是这样只会给他们造成更重的心理负担,仿佛眼前的罹难都是自己不积极面对造成的。要知道他们不应该为遭遇负责,他们也无法改变这种遭遇。

“积极面对一切”这句万金油就像一个封条,一下禁止人们负面情绪的释放。并且强摁着他们的头,命令他们微笑,赶紧克服当下的困难。

但我们要做的恰恰应该是给予他们支持,逐渐锻炼他们面对负面情绪的能力,而不是责怪他们怎么还不把自己从悲伤的坑里挖出来。这样才能减轻他们本身在承受的压力。

最可怕的是,我们忽略了如何改善社交里人们所属组织里的环境,压迫、歧视和不公平等才是长期造成压力的源头。

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直接否定积极情绪的正向作用。毕竟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保持积极情绪,身体会更健康长寿。

在我的研究里,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人们在压力大的时候如何获得更正向的情绪,而非不容许人们有负面情绪。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压之下,人们是可以同时感受正面和负面情绪的,这样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抗压状态。
除了我们实验室以外、麻省总医院的杰夫·霍夫曼(Jeff Huffman)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也在做同方向的研究。他们发现,指导心脏病住院患者提升积极情绪,有望改善他们的健康和体力活动——患者从急性冠心病的发作中恢复时的一个关键的健康行为。

把注意力转移到细微而美好的小事上,比方说看一看落日,喝一杯咖啡等,也会慢慢开心起来。对身边的人友善一些也会增添幸福感。

没有必要时时刻刻都强求自己正能量爆棚。每天找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做,获得愉悦感。比如找个地方散散步,感受一下春天里温柔的风。增加愉悦感在一天中的比例,去冲淡那些压力。

关于作者:Judith T. Moskowitz是西北大学医学社会科学教授,加州大学奥舍综合医学研究中心(UCSF Osher Center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主任。

翻译:Root    编辑:EON

原文:https://undark.org/article/whats-wrong-with-posi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