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性行为次数过多就是性成瘾?

说实话我被吓到了

"只有在高潮的那一刻我无比清醒地感受到自己,可是看着眼前陌生的男人又感到无比的绝望,我万分憎恨自己的身体,却又不得不仰赖它给我带来的快感……"。

岛国动作片充当了绝大部分男生性启蒙的重要老师。伴随着性启蒙,还有不知不觉中偶然学会的自慰。从最初的小试牛刀到愈演愈烈再到乐此不疲,最后到无力自拔。这是很多人会遇到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你似乎上瘾了。

确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性"上瘾",不仅仅是自慰,他们每天"不来几发"就浑身难受,他们会在约炮软件上不厌其烦地更换性伴侣,走马观花式地和陌生男人/女人上床,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那短暂的欢愉。

我们会用"性瘾者"这样的词语来称呼这群人,一位女子曾说道: "我今天第一次和男友回家,我确信他是个性瘾者,我们在过去的7小时内做了15次……说实话我被吓到了。" 一则来自美国《财富》杂志2010年报道显示,美国人口中6%左右患有"性瘾",这一比例还可能上升。

可问题是,我们真的应该用"性瘾者"来称呼他们吗?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当有人说,我一周会跟7个不同的女人上床,一天会高潮好几次,你一定会觉得他爽死了! 你觉得他每日醉生梦死,飘飘欲仙,这样的日子不要太快乐。然而,他们不一定是真正的快乐。你以为他是随心所欲的人,其实他是性的奴隶,被性控制着。他们的生活已经被性这头野兽破坏得体无完肤了。

"最可怕的是,你没有正常的工作、恋爱、娱乐,你的生活完全乱套了,这时候你还意识到,每次嘿嘿嘿时越来越难以达到顶(gao)点(chao)。"

对于他们来讲,性已经由最初的床笫之欢演变成了欲罢不能,快感阈限的提升使得他们越来越难以感到被满足。就如同以前只吃一碗饭就饱了,他们现在吃了十大碗还是意犹未尽。这么说吧,你在饿的时候,会觉得食物很好吃,可是当你已经吃撑了,虽然你仍能闻到它们散发出来的香气,但是已经没有最初的快感。然而,他们控制不住地还是要拼命往嘴里塞东西。

更麻烦的在于,随着性爱过度而来的,还有让人厌烦的负面情绪。这个负面情绪,才是让他们痛苦的主要原因。Hall 认为这群人普遍的特征是,该行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痛苦。伴随性瘾者的,除了过度的性行为,还有焦虑、自责、内疚、抑郁、空虚等心理状态。

学者 Coleman 把"性成瘾"行为分为两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当一个人沉迷于性成瘾的想法、感觉和行为时,他是感到愉快的和享受的。但是,在第二个阶段,这个成瘾变得痛苦大于愉快,产生了羞耻、内疚和挫折的感觉。

"我被诊断为性瘾患者,大多数人认为这没啥大不了,或者这根本不是病。但没有人知道我的生活已经被性瘾变成了一片地狱。"

一项研究发现,性上瘾者相对于非性瘾者,有较高的人际关系敏感度、焦虑、沮丧和强迫性。不仅如此,过度且强迫的性行为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和幸福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研究基于的前提是:这些人自认为自己是性瘾者。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看来性行为过多确实是一种瘾。别那么急~

这世上本无"性瘾"

事实上,学术界对于"性瘾"这个称谓仍然存在着争议,甚至,"性瘾"本身是否存在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对于这种因为生理原因而产生无法控制的过度性行为,并且由此带来痛苦的人,我们可以说他们得了"性瘾症"吗?

答案是,不可以。

尽管人们都这么称呼,但是习惯的并不代表就是正确的和公认的。

相比起这两个字,一些学者更愿意用"强迫性性行为""性冲动控制障碍"来指代这种不能控制的过度性行为。

Kalichman和Rompa教授认为强迫性性行为是一种想要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发生,但控制不住,即便该性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他们仍会继续下去。这种看法与Giugliano的看法一致,他认为性冲动控制障碍的发生,是由于个人毫无能力控制他(她)的性欲望,而不是性欲望太强。

有着30年的职业生涯的美国性治疗师、婚姻咨询师Marty Klein说,"我不会轻易给患者做出"性成瘾"的诊断,我更愿意认为这是性倾向异常、性强迫症、性幻想、性创伤。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基本上同时还与这些心理问题做抗争:强迫症、容易冲动、强迫性精神障碍、躁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

美国旧金山高级性学研究院阮芳斌教授甚至指出,性瘾是一个反性的"伪医学概念",是一个"捏造的病名",是性行为不活跃的人对性行为活跃的人的一种攻击和污名。"如果模拟酒瘾、毒瘾,那么非常喜欢睡觉的人,我们会认为这个人是"睡眠成瘾"吗?对学术非常痴迷的人,会给他贴上"学术成瘾"的标签吗?性需求作为一种个体化的生理需求,只要不是非法的,多就多了,多了并不等于就是病了。"阮教授这样说到。

所以,"性欲亢进"、"强迫性性行为""性欲旺盛"或者其他的一些词来分别称呼这些过度的性行为,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不是用"性瘾"一概而论。 "瘾"这样的字眼自带着天然的负面气息和疾病意味。"性瘾"这个名词的诞生,就是一种偷懒的表现,妄图以一种统一的标准来涵盖所有的行为,一招鲜吃遍天。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性瘾"这个词还没有在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是较为广泛应用的精神疾病指导手册)中出现。这意味着,"性瘾"并不属于精神疾病可诊断的范围,没有得到大多数主流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认可。

Ta的痛苦是来自于失控,还是乱贴标签所带来的压力?

不论是在电影《女性瘾者》、《感官世界》)中,或是现实世界里,性瘾被经常提及。频繁露脸让大众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过多的性行为就是性瘾。既然是瘾,说明就是病。既然是病,说明就得治。

再加上一小撮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还有那些医学二道贩子有喜欢给少数人贴标签的臭毛病。他们会给一些性行为活跃的人贴上"性瘾者"这样的标签。

这样蛮横粗暴的做法会误伤到一些人。

"我实在撸太多了,每天都撸,不止一次,有时甚至在公共场合,或者公司的厕所里……这只是我众多性瘾中的一项。"一位男士自这么说着,可他或许不知道的是:

只有那些自认为生活完全被不可抑制的性冲动所干扰,想要控制但无力控制的人,才有可能被称作"强迫性性行为者"或者"性冲动控制障碍者",而非"性瘾"。即使作出这样的诊断也是谨慎的。你需要去判别,他的痛苦是来自于性冲动和性行为的不可控,还是来自于自我强加性瘾标签所带来的焦虑、恐惧或道德压力。前者更多是生理和器质问题,后者更多是心理问题。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不要小瞧了称谓对于人的暗示影响,也不要觉得这样的咬文嚼字是在无聊。 做这样的区分,目的就在于把那些"性行为过多本没有问题,但是因为人家说有问题而觉得有问题并由此产生痛苦"的人,以及那些"性行为过多但是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的人,从疾病谱中剔除出去,从而让这群人不必为了这子虚乌有的名头而自寻烦恼。 有时候吓死人的不是事实,而是自己。

"我觉得和不同的女人疯狂地约炮上床是件很快活的事,每天我都感觉自己有无穷的性欲望,控制不住也不想去控制。他们说这是性瘾,是病,得治。去他妈的,我才不管什么病呢,反正我觉得很爽。"

所以,如果你性欲亢奋,性行为频繁,不一定就是病了,那也不叫瘾,别被这披着学术外衣的名词吓到了!只有当你试图控制这种行为却无法控制时,并且你自认为已经严重干扰到你的生活了,才有可能被当做强迫行为来进行干预。但是有时候,这种控制可能源于"你觉得自己性行为过多,得了性瘾症"这样的观念。

反思一下,这种过多性行为就是病的自动观念之所以形成,或许还因为整个社会对于性的否认。如果社会文化对于"性"的态度不是那么充满禁忌和偏见的话,那么过度性行为者所承受的心理上的焦虑或许会小很多。有时候,过度性行为者的痛苦并非来自于性行为本身,而是来自于因为"反性文化"下整个社会对性的污名化,所产生的对于过度性行为的不认可的压力。 说到底,只要没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它充其量只是个人的私生活偏好而已,就跟我痴迷阅读、美食、电影一样的,然而,并没有人说这些是病。

参考资料:

https://www.nanrenwo.net/zlht/87008.html

https://www.360doc.com/content/13/0317/09/11542102_271999822.shtml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7e34484a01012nww.html

Hall, P. (2013).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sex addiction.

Coleman, E. (1986). Sexual compulsion vs. sexual addiction: The debate continues. SIECUS report, 14(6), 7-11.

Raviv, M. (1993).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 addicts and pathological gamblers. 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9(1), 17-30.

Kalichman, S. C., & Rompa, D. (2001). The Sexual Compulsivity Scal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se with HIV-positive pers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76(3), 379-395.

Giugliano, J. R. (2009). Sexual addiction: Diagnostic probl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7(2), 283-294.

王卫媛. (2014). 性瘾: 西方的研究与中国的调查 (Master's thesis, 北京林业大学).


文:王小凡 | 壹心理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