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时,我国时隔49年来第一次拍摄到了驼鹿的身影,3年之后,我国又在野外拍摄到了6只驼鹿,虽然拍摄到的野生驼鹿不多,但这也代表着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已经有所改变。
驼鹿
驼鹿,为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空齿鹿亚科,驼鹿族,驼鹿属,目前有2个物种和8个亚种,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是它们的栖息地之一。
驼鹿的体型很大,是鹿科最大的生物,分布在中国的成年驼鹿体重为400-600千克,而世界上最大的驼鹿,体重能超过1000千克,比犀牛都大。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陆地上最大的物种,基本上都是食草动物(不包含海洋生物)。比如:恐龙时期的腕龙,就比霸王龙的体型较大,而大象的体重也比老虎、狮子更重。
之所以食草动物的体型会比食肉动物更大,是因为地球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光线,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能量储存起来,以供自己生长和繁殖,这种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自养生物”。
而动物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通过食草或者食肉来获取能量,这种生物叫做“异养生物”。
能量就这样,在植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食肉动物之间传递,每传递一次能量就会损失85%-90%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食草动物体型要比食肉动物体型较大。
驼鹿也是如此,在大兴安岭这个地区,驼鹿属于大型野兽之一。成年驼鹿很少会有野兽攻击,但狼群却是雌性驼鹿和幼崽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支撑起自己的体型,驼鹿对植物的需求量较大,一般每天要采食30-40公斤左右的植物,和其他牲畜不一样的是,驼鹿对水生植物的需求量很大,每天消耗的食物中有一半以上的食物是水生植物。
这也代表着驼鹿不能被人工驯化,因为能够人工驯化的动物,大多能够适应高纤维的事物。
驼鹿的四肢很纤细,躯干却很大,在其他驼鹿分布广泛的地方,如果开车不小心碰撞到了驼鹿,驼鹿的四肢很有可能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而撞向挡风玻璃,造成人员伤亡。
驼鹿的繁衍与生存
驼鹿属于性二态性,生物界中存在着性二态性的有很多,比如:公狮子比母狮子的体型更大。雄孔雀尾巴比雌孔雀更华丽。而驼鹿的性二态性表现在驼鹿的“角”,雄性驼鹿头上有角,而雌性而没有。
在发情季节时,雄性驼鹿在同性竞争时,并不是采取野蛮的攻击行为,而是比头上角的大小,一般角比较小的会自动退出。但有时候两个大小角差不多的驼鹿,会展开第二轮同性竞争——战斗。战斗的方式采用头上的角攻击对方,有时雄性之间的角相互缠绕,以至于彼此无法解开,最终双双饿死。
多说一句:雄性驼鹿的角每年都会脱落,而新长出的角表面会覆盖着一层绒毛,这层绒毛中有许多微小血管,因此蛋白质含量丰富,在野外有许多生物都喜欢吃雄性驼鹿脱落的鹿角绒毛。
野生环境下,驼鹿的繁衍速度并不算快。,驼鹿在8月下旬开始发情,在10月底结束。在每年5月末-7月初,雌性会生产幼崽,和人类一样,每胎只有一个,极个别情况下有两个幼崽。这些刚出生的幼崽可以很快就站起来,随母亲一起活动。
幼崽的生长期很快,大概1岁左右能够独立生存,在3-4岁左右性成熟。
目前,驼鹿暂时没有灭绝的危险,在一些国家,每年都会开放猎杀驼鹿时间,以保护当地生态。
但我国境内的驼鹿数量有限,这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有关,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目前驼鹿种群数量相较于从前已经有所提升。或许未来,这个美丽的精灵会在中国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