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男人都有渴望成功的“野心”,尤其是抱有远大理想的人更是这样。他们关注升迁,珍惜荣誉, 希望在仕途上有很好的发展。作为36岁的马歇尔上尉来说,和平时期军人的晋升要论资排辈,他渴望战争,毕竟“乱世出英雄”。
美国宣布参加一战,马歇尔抓住这个难得的参战机会,随陆军第1师首批到达法国。然而,依然还是做他的参谋工作,战争时期的参谋,没人关注。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希望得到潘兴将军的破格提拔,没想到两人的首次见面,却是从一场争执开始。
这还要从一场军事演习说起。
初到法国的马歇尔,主要还是负责第1师的战前训练。首次参战的美军,80%都是“新兵蛋子”,不要说上战场,很多人连枪都没有摸过,这样的军事素质,无论如何上不了战场。尽管法国一再要求美军出动,但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还是“无奈”的拒绝了。
强烈的责任心,让马歇尔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的训练中,他从基础做起,教官兵们如何挖战壕、防毒气、运动射击等等,甚至找到法军军官,了解战场实际情况,并总结出好的方法指导部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美军的战斗力进步很大,潘兴决定检验一下。
马歇尔感到这是一次表现自己的最好机会。巧合的是,师长和参谋长都不在,他作为代理参谋长组织了战场演习。从演习方案到参演部队的集结、从攻防战术到后勤保障,都是马歇尔自己设计的,连师长和参谋长都没有见过。
潘兴一干人等,来到第1师观看了演习,成功与否不得而知,但在总结会上,潘兴却大发脾气。原来,师长和参谋长刚刚赶到,没有看演习,却被要求进行讲评。结果可想而知,俩人说的是“驴唇不对马嘴”,潘兴大怒,骂完以后,甩袖走人。
师长和参谋长很是难堪的立在会议室,在角落里的马歇尔也很尴尬。一方面,师长和参谋长不知情,显然是“代他受过”,他认为不公平;另一方面,男人的仗义驱使他,必须站出来澄清事实,但有可能得罪潘兴,晋升将化为泡影。
毕竟是“人微言轻”,在将、校官云集的会场,他连讲话的资格都没有。然而,潘兴不问青红皂白的训人,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全面否定马歇尔的成果,这让他怒火中烧,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算了,必须为自己和上级讨一个说法。
马歇尔鼓起勇气,拦住了潘兴的去路。
潘兴一行人等走出会议室没多久,突然一名上尉挡在他的面前,他为之一振,定睛一看并不认识,转而狠狠地瞪了一眼,继续向前走。马歇尔彻底被激怒了,他不顾一切,向前大跨一步,拉住潘兴的衣袖,再次拦住了去路。
“将军,有些事情需要在这里说清楚”。余怒未消的潘兴,这时也知道众目睽睽之下,继续前进有失将军体面,他压着火,冷冷地问道:“你有什么要说的?”已经“豁出去”的马歇尔,此刻反倒不紧张了,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首先,批评师长与参谋长,有悖公平。这次演习从头至尾都是他一手策划并组织实施。师长、参谋长临时有事都不在军营,一切过错在于他个人,与师长、参谋长无关。言外之意,潘兴事先不了解情况,就不明就里地“乱放炮”,以权压人。
其次,部队要在2天内完成演习准备工作,时间太短。作为师团级的军事演习,本来从计划到准备至少需要10天,压缩成2天,这么短的时间,考虑不周的地方很多,不尽人意,也在所难免。也就是说,潘兴做事欠考虑,不了解基层部队实际,命令有“瑕疵”。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马歇尔几个月以来,通过走访前线法军官兵,总结出来的新战术,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实战性,不能司令一句话就全盘否定了。说白了,就是潘兴的战术思想已经过时,不能“与时俱进”,这样下去,倒霉的是部队。
马歇尔一股脑说完后,周围静悄悄的,所有的将、校级军官都看着潘兴,看他如何收拾眼前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上尉。“说完了吗?”“说完了,将军!”马歇尔立正回答道。潘兴转身上车离去,一句话也没有留下。
所有的人都为马歇尔捏了一把汗,看来情况不妙。
这件事在第1师迅速传开,尽管师长和参谋长都为他的“仗义执言”表示感谢,但和大家一样,因为他的鲁莽可能会影响仕途,甚至会被开除军籍,而感到惋惜。马歇尔自己也没有想到,与潘兴的第一次见面,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一吐为快”的马歇尔,担心之后反而轻松了许多。在他看来,自己坚持原则,没有错;如果被降级或调离出参谋岗位,去一线部队当一个小排长,正是他高兴愿意做的事,因为可以亲自带兵打仗了。想到这里,马歇尔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回到司令部的潘兴,怒气都被震惊所代替,好奇心驱使他调来马歇尔个人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居然有着“灿烂”的资历,参谋军校的优等生,海外服役2次,在陆军14个单位干过,评语更是一片夸奖。这次见面,印象更好:
一是,勇气可嘉。一名小小的上尉,居然在将校级军官云集的会场,与总司令顶撞。说明他“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坚持自己的原则,敢于指出上级的问题,这对于那些“溜须拍马”,唯唯诺诺的人来说,他这样的“清流”不多。
二是,敢作敢当,为人正直,品行好。自己做的事情,敢于挺身而出,说明事情真相,勇于承担责任。与那些明哲保身,不愿招惹是非的人相比,这种在大是大非面前,敢做敢为,刚正不阿的品质,尤为显得难能可贵。
更引起他注意的是,在师长和参谋长不在的情况下,居然在2天时间内组织了一场师级演习,这需要很强的统筹和指挥能力。更何况演习内容,都是他没有见过的新战术,说明马歇尔是个敢于创新的人。这么优秀的军官,是个“可造之材”。
就在全师官兵都在为马歇尔担心的时候,潘兴再次来到第1师。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没有召见师长等高级军官,而是与马歇尔单独面谈。谈话结束后,潘兴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马歇尔知识渊博、参谋功底扎实,俨然就是未来的“将星”。
很快,马歇尔在一年之内,从一名上尉晋升为临时上校,在美国远征军司令部继续施展他的参谋才能,组织和计划上百万部队的调动。尽管不能亲自带兵打仗,但职位的升迁还是让他看到了未来。马歇尔“出人头地”,潘兴功不可没。
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