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不让重伤的人睡去,时刻保持清醒,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最近,闲来无事,小编又重温了1998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其中有一个场景,一直记忆犹新。

一个士兵被击中,大量流血躺在地上,周围他的战友扶着他,一直和他说话,劝他保持清醒,并安慰他:你很快就会被送往医院,会没事的。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电影中都看到过。

当一个人受重伤时,人们都普遍认为,让他保持清醒非常重要的,甚至觉得若一个严重受伤的人,闭上眼睛睡去,那么他可能永远醒不过来了。

受伤了就该多休息,为什么电影中人们往往希望伤者保持清醒呢?这有科学依据吗?

首先,让病重之人保持清醒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医学概念。

换句话说,这种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科学依据,只是我们潜意识这么认为而已,神奇的是,全球的人,在对待这种情况时,竟然如此默契,都会这么做,这又是为什么呢?

小编认为,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集体影响,主要原因是各种电影和流行文化的传播,向人们展示了这样的救援和急救措施。

在电影中,为了给场景增加了紧张感和丰富的情感,总是会过于夸大,用“你不要死”、“你醒醒,不要睡”等话语,来表达不希望伤者死去的感情。

但在现实中,真正受伤的人,能否保持清醒不是他能决定的。

受伤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某些情况下,昏迷完全不受伤者的控制。

试想,若一个受伤的人失血过多,他就不可能时刻保持清醒。

所以,有时候让病人不打瞌睡保持清醒,并没有什么帮助,至少从严格的医学角度来看是这样。

然而,这样的操作延续至今,也说明了并不是完全没有帮助的。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好处是:消除疑虑。

当一个受伤的人醒着和你说话时,百分之百就能确信他还活着。

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并不知道该怎么帮助病人,因此让伤者保持清醒,是保证伤者呼吸道和重要器官正常工作最好的方法,也是旁观者手足无措时,唯一能做的事情。

第二个,保持清醒,能获取更多的受伤信息。

此外,一个完全清醒的病人,可以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重要的信息,比如,自己是如何伤到的,哪里疼等等,这可以极大地帮助医疗人员节约时间,用最佳的治疗方案来帮助病人。

简单地说,一个有意识的伤者,告诉医生他们是如何受伤的(尤其是内伤),总是比医生没有“现成信息”,需要自己判断受伤情况要好,能获取最佳抢救时机。

第三个,保持对话,说明呼吸不受影响。

在急救室,医务人员第一件事情,就是确认受伤人呼吸是否顺畅。

如果受伤人是有意识的,甚至可以保持对话,那么医生可以百分百确定,受伤人呼吸正常,就可以专注其他受伤的部位。

第四个,保持清醒是心理机能良好的表现。

尤其是头部受伤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伤者在接受专门的治疗之前,人们往往表现出认知能力恶化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伤者旁边的人可以问一些基本的问题,来确认大脑功能的变化。

例如,你叫什么名字?今天是星期几?家里有什么人?

第五个,保持清醒,可能让身体持续产生热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寒冷环境。

如果一个受伤的人被困在一个寒冷的地方,保持清醒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保持清醒可以让受害者持续活动身体,身体从而产生热量。如果已经被困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一旦昏迷或昏睡过去,他们生存的机会就会越来越渺茫。

最后

受伤后保持清醒,尽管在医学上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但是,在救治时,也是至关重要的。

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夸大这个过程,有些夸张的电影,为了让受伤的人醒来,甚至会扇巴掌或者剧烈晃动,显然,这是不科学的,小编也不建议这么做。

若真的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在你没有完全把握救治伤者时,让伤者保持清醒是唯一能做的事情,同时拨打120,但切记不要自己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