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轮胎、危害健康、污染生态……融雪剂的争议竟然这么多?

以下文章来源于企鹅科学,作者科普头条

从昨晚开始,2020年的第一场雪就登上微博热搜!不管是爱拍照的文艺青年还是天真浪漫的孩子,乃至一些充满好奇心的宠物,都变得异常兴奋。然而,对于上班族来说,下雪却不是一件乐事,因为这恐怕会造成交通瘫痪。

大雪对交通的影响不只是在飘雪期间,更严重的后果其实是在雪后。部分融化的雪,会在夜间重新结成冰,这时候路面就会跟镜子一样光滑。所幸的是,在融雪剂的帮助之下,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解决。我国北方很多道路的两侧会常年存放一些蛇皮袋,袋中所装的便是融雪剂,这也是为了方便下雪时能够随时随地使用。

洒融雪剂(来源/环卫科技网)

那什么是融雪剂,融雪剂就是盐吗?

融雪剂,其实从化学上来说就是一些盐类物质,比如我们厨房里常见的食盐,就可以充当融雪剂。

融雪剂的原理并不复杂,加了盐之后的水,熔点会降低,所以原本是固体的雪或冰,就会化成水。这个现象很普遍,比如海水中含有盐分,它就比淡水不容易结冰。甚至我们可以自己在家做个实验,当一杯水里放入食盐之后,它就不能在0℃的时候结冰了,而是要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被冻上。

常见融雪剂的“真容”(来源/环卫科技网)

食盐的学名叫氯化钠,它在工业上的用途非常广泛,恰恰也是因为这一点,一般的融雪剂一般都不会用它。这是因为,工业上用的氯化钠,它的纯度不高,甚至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但是外观却和食品级的食盐很像。在工厂里面,工业用盐会按照一定的流程管理,工人也知道这种盐不能食用,但是融雪剂却是在公路上使用,因此很难避免会有人将其误认为是食盐而带走。

实际上,融雪剂失窃这类事件,屡见不鲜。

融雪剂误当粗盐食用,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最常用的融雪剂其实是氯化钙,也有采用氯化镁或其他盐类的,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易于溶解在水中,并大幅度降低冰雪的熔点,实现快速融化的效果。从外观来看,它们都与食盐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且口感也更为苦涩,而不是简单的咸味,正常情况下不容易被误认。

不过,有些融雪剂失窃事件经调查后,偷窃者把它们当做是可以腌咸菜的粗盐了。如果这些盐被顺手牵羊,并作为食盐使用,可能会造成不幸的后果。氯化钙与氯化镁等盐类,它们虽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镁离子,但是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远不及钠离子,换句话说,如果把每天食用的氯化钠都换成氯化钙或氯化镁,便会出现中毒症状,轻则造成肌肉痉挛,重则导致心脏受损。

注意,融雪剂外包装写明“人畜禁用”(来源/环卫科技网)

实际上,融雪剂如果被食用,风险远不止于此。因为融雪剂的生产条件不是按照食品标准,除了氯化钙等主要成分以外,还含有很多杂质,这其中不排除一些重金属离子,还有一些有机污染物,它们有可能带来的风险都是不可控的。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千万不要贪便宜去顺走融雪剂。

融雪剂争议多多,合理使用才安心

即便不谈健康风险,融雪剂也存在不少争议。盐类物质通常也被称为“电解质”,它们溶解在水里之后便会导电。当融化的雪水具有导电性时,它所带来的直接危害便是腐蚀性。例如汽车底盘所用的钢材都属于合金,也就是由不同的金属构成,在正常情况下,它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然而,当这些钢材接触了含盐的雪水之后,便会产生所谓的“原电池效应”,加速生锈。所以,当路面撒过融雪剂之后,如果开车通行,务必在雪过天晴后清洗车辆,避免汽车损坏。

同样会产生危害的还有路面本身。现代公路以柏油路或水泥路面为主,它们都有一定的渗水作用,当含盐的水渗入之后,内部的钢筋也会加速锈蚀,造成道路使用寿命下降。

除此以外,植物也是融雪剂的受害者。与人类一样,植物也不能在高浓度盐水中生存,然而使用过融雪剂后,道路两侧会积蓄大量的盐分,植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变得枯萎乃至死亡。

更深层次而言,待来年天气转暖,雨水增多之际,这些残余在土壤中的盐分还会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它们会随着下水道系统进入到河流水系中,导致沿途各地盐分的提升,如果农业灌溉用地使用了这些水源,长此以往便会出现土地盐碱化等问题,这是非常糟糕的环境灾难。

目前,除了盐类融雪剂,人类还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案,所以,尽管融雪剂的危害已经被广为研究,但是为了解决雪后交通问题,权衡利弊,融雪剂仍然会被大量使用。不过,对于我们一般家庭而言,还是可以从自己做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不仅避免了融雪剂的危害,其实也锻炼了身体,而且扫出的雪,堆个雪人似乎也是不错的,给冬日的寒冷也增添了一点暖意。

撰文/孙亚飞(清华大学化学系 博士)

本文转载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