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今天,华语影视业第一人,达则兼济天下的邵逸夫逝世
1907年11月19日,邵逸夫出生于浙江宁波,共四兄弟。家里世代为商,父亲在上海商界颇有影响力。1920年父亲在上海病逝,康有为等人还为他题辞致哀。
父亲去世后,邵家逐渐败落,最后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四兄弟商量后,毅然卖掉了仅有的房子,举家搬进了“笑舞台”。他们决定破釜沉舟,不继承父业,转而投身于娱乐圈。1925年(18岁),邵家兄弟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
(邵逸夫年轻时)
1927年(20岁),6家电影公司联合起来,成立“六合影业”,目的是为了围剿天一电影。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场记录在案的商战——“六合围剿”。
六合与发行商签订合约时,要求“六合、天一”只能取其一。六合占据当时中国大半的电影市场,各个发行商都不敢得罪,只好纷纷拒绝经销天一的影片。
(邵氏兄弟)
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和三哥,决定南下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邵氏兄弟带着仅有的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的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进行巡回放映。
邵氏兄弟备尝艰辛,历经了很多磨难,二人背着放映机,几乎跑遍了当地的每个橡胶园、每个村庄。
1929年(22岁),邵氏兄弟决定拍摄有声电影。1930年,邵逸夫与三哥俩人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邵逸夫与李小龙合影)
1931年(24岁),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命不该绝的他抱着一块小舢板,在茫茫大海上飘了一夜后获救,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邵逸夫从美国回到新加坡后,在他的电影院里安上了有声设备。
1932年,“天一影业”决定迁往香港发展,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他高价请来粤剧名伶薛觉生担任主演,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轰动一时。
1948年(41岁),“南洋影片”改名“邵氏父子”。1957年,邵逸夫新建了邵氏影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如今,这里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邵氏的标志)
邵逸夫非常勤奋。他号称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平均每年看700多部电影,曾经一天看9部完整的电影。他精通电影全过程,从导演到化妆,样样在行。他经常亲自上阵,对于影片的质量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邵氏出品,必属精品”深入人心。
70年代,邵逸夫创办了TVB,邵逸夫是最大股东。他前后执掌TVB40年,在香港历次收视大战中屹立不倒。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香港华语影视名人,或多或少都跟邵逸夫这个名字有联系。
后来,邵逸夫集中力量经营明珠台和翡翠台,其收视率长期在香港独占鳌头。此后,邵逸夫开展多元化经营,投资房产物业、股票市场等,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的前列!
邵逸夫被称为“华语影视大亨”,邵氏电影(SB)主宰亚洲电影市场长达半个世纪。邵氏的经典作品、明星演员层出不穷,如《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巨制,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等“五虎将”,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陈玉莲、刘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
TVB的演员
同时,邵逸夫“达则兼济天下”,心怀中华,多年来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捐助,达数十亿。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逸夫楼”,达3万座,令人不可思议!
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四川雅安地震时,邵逸夫各捐赠一亿港币。
(遍布全国的逸夫楼,达3万座)
邵逸夫捐建的逸夫楼
2002年,他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奖金100万美元。后来奖金增至120万美元,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
邵逸夫奖
2014年1月7日上午6时55分,邵逸夫于家中安详去世,终年106岁。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59篇作品,营员“长大不成人”的第25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