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日地上千年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何区别?

“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东晋虞喜《志林》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上边这个故事,翻译现代文就是一男子进入一个石洞中,看见两个孩子在下棋,好奇观看了一下会,在棋局尚未结束的时候发现放在旁边的斧头柄已经腐烂,当从山上下来回到家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还有说成“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最后发展成“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在大家都喜欢的《西游记》改成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无论是哪种说法,但意思表达的都是时间的相对性。这种思想是很不可思议的,不应该出现在古代才对。物理学家牛顿一直坚持的都是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就是绝对的,每个人每个地点的时间都是统一不变的,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是适用的,但如果严格追究起来并不严谨。

在十九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大厦已经完成,现在唯一的缺口就是证明以太的存在。以太是牛顿提出来的,一直都被大家所相信,在当时是非常权威的说法。因此大部分的物理学家都认为证明以太存在的实验只是走个过程而已。但反转往往发生在这个时候,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没有证明以太的存在,恰恰相反证明以太不存在。这就成了经典物理学大厦天空上的其中一朵乌云,另一朵发展出量子力学。

面对这种测量结果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大家都在认为可能是实验原理出了问题或者是实验操作出现了误差。但只有一个人不这样认为,他就是二十多岁的爱因斯坦。他认为既然证明了以太不存在,那么这个就是最直观的结果了,要勇于质疑权威嘛!在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十年后把引力加入其理论框架,提出广义相对论。

在相对论之下大家都知道了时间是相对的,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人的时间可能是不同的,与运动速度和所处的引力场大小有关。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速度越慢,接近于光速运动的物体时间流逝速度接近于零,而处在引力较大的地方时间流逝速度较慢。因此说“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用相对论来解释是正确的,“天上”可以指运动速度较快的环境或者是引力较大的地方。

那么一百多年前才出现的科学理论发现的客观事实,古人为什么就这样清楚哪?有的人提出了外星人假说,认为远古时期有外星人在地球上传播了知识。这种说法太过于牵强,倒不如解释成是一种巧合。外星人大概率存在,小概率来过地球,而教授知识可能性为零。奥卡姆剃刀原理挺适合用在这里的,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如无必要,不增实体”,而巧合就是这件事最佳的解释方式,而不是假设出外星人存在,并且还教授我们知识。

我国古代出现的这些典故思想上确实是超前的,他们可能也不清楚,在未来会有一位成就非凡的物理学家提出了不谋而合的理论。在公元三百多年的东晋我国古人就提出了这“天上一日,地上千年”的时间相对性思想,不管是巧合还是什么,不知道爱因斯坦生前是否看过这些古语,想一想还是很有意思的。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