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药品说明书

有调查表示,约有80%的被调查者在服用药品时不看药品说明书,而是根据以往的用药习惯或听从亲友介绍服药。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不懂药品的说明书,导致不能合理用药。以下给大家讲讲一些药品说明书上不能忽视的内容:

【药品名称】

药品说明书第一项就是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商品名、英文名和汉语拼音,就像人有正式名字、外号、笔名一样。

药品的通用名:是国家药典采用的法定名称,是在全世界都可以通用的名称,不论哪个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只能使用的名称。

商品名称:是生产厂家或企业的产品注册商品名(品牌名)。如果将通用名称比作“学名”的话,那么商品名称就像是企业给孩子取的爱称。

我们在用药时,不论商品名称是什么,认准了药品通用名, 可以避免很多重复用药。

【成份】

“成份”这一栏在说明书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复合制剂,一个药里含多种有效成分,稍不留神就可能服用过量

【用法用量】

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没有特殊说明的,一般是指成人用量,即18--60岁的人群,而且是平均剂量。用药时要按说明书服用,不要自行服用剂量。60岁以上的老人,肝肾功能下降,一般需减量服用,最好遵医嘱。

一日三次:并非均指早中晚餐后服用,而是每隔8小时服一次药,而降糖药、调脂药等需按照三餐时间服用。

空腹:指清晨未进食前30--60分钟;

饭前:即三餐前30--60分钟;

饭时:指饭前片刻或餐后片刻;

饭后:即餐后15-30分钟;睡前:指睡前15--30分钟。

必要时:指疼痛时立刻服用的药,如,心绞痛发生时,速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倘若万一不小心忘记服药了,不要太着急,症状缓解的药物如果漏服,影响不大;治疗或预防的药品若漏服时间不长,立即补用;若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跳过不用补服,没有医师特别指示不要使用双倍药量,女性避孕药等特殊疾病的用药除外。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是阐明该药物有什么副作用,让患者预知这种药物发生某些不良反应的潜在可能性。有些消费者可能因为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这一块详细、繁多而认为该药品副作用过多,不敢用药治疗。其实,一般来说,列出的不良反应越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药已经做过了充分的药理和临床验证,安全性可能更好。

相反,有些人看到不良反应标注“尚不明确”的药品,误以为这样就表明药物没有不良反应,其实这只是表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尚无法确定,并不能表示该药物安全性高,完全没有副作用。

【注意事项】

“慎用”、“忌用”、“禁用”在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字之差,意思却不相同。

慎用:就是用药时应小心谨慎。使用药物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如果没有就可继续使用。

忌用:避免使用或最好不用。某些患者服用此药物后可能出现明显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后果。如果病情急需用该药,也可以用与该药有类似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小的药品代替;如果非使用该药不可,也可以联合使用其他能对抗其副作用的药品

禁用:绝对禁止使用,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因为患者一旦服用,就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

【批准文号】

批准文号可以说是药品的身份证。我们可以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批准文号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核实,查不到或信息不符的,表明该产品存在问题(药监局网站数据异常时除外)。

此外,通过批准文号,我们还可以知道这个药属于中成药还是西药或非药品,批准文号里以Z开头的,就说明它是中成药(Z是“中药”的“中”字的拼音首字母);批准文号为H开头的,说明该药品是西药(H是“化学药”的“化”字的拼音首字母)。

在这里要提醒网民,平时在一些广告媒体中看到某些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产品,您可以根据它的批准文号登陆药监局网站查询相关信息,确认该产品是否属于药品,药品才具有治疗作用,而保健品等非药品并无治疗作用,需谨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