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了喝酒,印度人有多努力吗?

你知道为了喝酒,印度人有多努力吗?

△摆pose 耍酷的印度酒客

2月8日,印度北方邦和北阿坎德邦发生了假酒中毒事件。

2月7日晚,北方邦巴哈卢普尔村的部分村民前往北阿坎德邦参加葬礼。席间这些村民饮用了假酒,有的村民还在丧宴结束后,将没喝完的假酒带回了家。结果这些喝了假酒的村民纷纷中毒,截止到2月10日,因饮用假酒而死亡的村民已达104人。

虽然印度屡屡爆出假酒害人的恶性事件,但这次发生的假酒中毒事件还是在舆论场上掀起了很大的波澜。尽管印度宗教众多,人们大多虔信神明,但清心寡欲的追求与清规戒律的限制,都没能挡住印度人对酒的热情。现如今,酒已经成了不少印度人生活的一部分。

与酒相伴千年

印度人和酒的感情源远流长,早在印度历史上的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700年),酒就已经出现在了印度的典籍之中。《耶柔吠陀》曾提到,天神婆楼那和雷雨神因陀罗曾喝过一种名叫索玛拉萨的美酒,这种酒是用葡萄酒和香草混合酿制而成的。

在古代印度,酒水不仅是人们用来享受的饮料,更发挥着致幻的神奇妙用。虽然按理说,婆罗门阶层的人士是不许喝酒的,但是个别的婆罗门祭司却常常用喝酒(或者服用迷幻药)的方式,来达到致幻的效果,以使自己能够在幻境中与“神明”进行沟通,从而建立起神、人之间的联系。

古印度人酿制的酒既有粮食酒,也有水果酒,具体来分则有大麦酒、粳米酒、阎浮罗酒、舍楼伽果酒、甘蔗酒、葡萄酒等等。在各式各样的酒中,尤以葡萄酒最具代表性。

葡萄酒最早被引入印度大约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当时波斯帝国的势力扩张至印度,葡萄这种水果也随之进入了南亚。此后,印度人逐渐开始学会酿制并饮用葡萄酒。到了公元前300年左右,消费葡萄酒的记录首次出现在印度的官方政治文献中。

不过在古代印度,葡萄酒并未普及到民间,那时的葡萄酒,或是供精英阶层在礼仪场合饮用,或是被用来治疗某些疾病。直到16世纪,葡萄牙人开始在其殖民据点果阿开垦葡萄园,并酿制葡萄酒,这些葡萄酒主要被用于日常饮用和烹制食物。

此后,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印度葡萄酒酿制事业的发展。19世纪,在英国人的管理指导下,葡萄酒酿制在印度逐步发展成一个行业,还在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之中。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而独立。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度的酿酒业一直在政策的撕扯中尴尬地存活着,这种政策撕扯主要体现在中央和地方对待酿酒问题意见的不一致。

一方面,《印度宪法》第47条明文规定,对酒类消费持不鼓励的态度,包括甘地在内的很多印度政治领袖也都主张禁酒,印度中央政府还对进口的酒类商品征收重税,并不准打酒类的广告。但另一方面,印度地方各邦权力较大,这些邦对酒类产品各有各的规定,其中既有禁酒的邦,也有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鼓励酿酒业发展的邦。

到了20世纪80年代,印度中产阶级人群逐渐扩大,中产阶级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给印度葡萄酒酿制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另外,国际市场对葡萄酒需求量的增长,也客观上扩大了印度葡萄酒酿制业的盈利空间。

内外有利条件的交互推动,使印度的葡萄酒酿制业实现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据相关资料统计,仅在2016年,印度就生产了1800万升葡萄酒,且目前印度已成了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葡萄酒市场之一。

印度“酒场”面面观

虽然印度的宗教底蕴十分深厚,但在现代化洪流的冲击和全球化大潮的涤荡下,以宗教信仰为中坚要素的印度人文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隔阂与矛盾,而喝酒这件事正是这种隔阂与矛盾的焦点。

在印度的各大宗教中,锡克教和伊斯兰教是坚决禁酒的。印度教虽然不禁酒,但印度教教义提倡禁欲,在印度教看来,酒是乱人心性的东西,所以传统的印度教徒也反对饮酒。

受此影响,在印度的传统道德中,饮酒行为也被打上了负面标签。在印度,年轻人在长辈面前喝酒被看作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女性买酒、饮酒,会被思想传统的印度人视作另类。另外,印度政府对酒的管制也很严,在印度卖酒需要有相应的许可证。但是,信仰毕竟无法替代释放人性的诉求,传统也不可能永远将现代拒之门外。

在一些印度人的婚礼上,虽然宾客们碍于禁忌不便公开饮酒,但婚礼举办场地附近常会有供应酒水的厢形车,想喝酒的宾客可以到车子里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印度的普希卡尔是一处宗教圣地,这里有祭祀梵天的神庙,当地明令禁酒,但有的当地咖啡店会将啤酒装在茶壶中,供应给客人。

△正在酒吧中喝酒的印度人△這位印度大哥已经喝得忘我了

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除了以IT闻名于世,还享有另一个雅号——酒吧之都。深入参与全球信息产业分工所带来的国际化气息,为班加罗尔披上了一层灯红酒绿的色彩。在班加罗尔市中心的甘地路和布莱各德路,有很多风格独特,装饰各异,特色鲜明的酒吧,在这里,人们可以把宗教、性别的差异放诸脑后,在浪漫的音乐声中,共同享受酒精带来的欢愉。

印度还有很多提供聚众饮酒服务的“私人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在会员审批上有着严格的程序,并且只接待会员及其带来的朋友。除了在本地营业外,俱乐部一般会在其他地区有相应的合作伙伴,以便于会员去外地时,也能找到觥筹交错的地方。

有的印度人喝酒还喝出了信仰,他们甚至还会搞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仪式,对他们心目中的“酒神”顶礼膜拜。在这些人看来,喝酒的目的已经不是寻求普通意义上的释放,而是一个让自己与神明彼此沟通的过程。

印度贫富差距大,富人能喝上各式各样的高档名酒,但对于生活困窘的人来说,酒价之高让人可望而不可及,而残酷的现实又使人离不开酒精的麻醉,于是人们只得去买假酒消遣人生。假酒泛滥也就成了令印度人伤痛而又无奈的现实。

一起接一起的中毒事件,让印度不时笼罩在假酒的阴影之下。印度政府对假酒问题也非常重视,在最近这次的假酒事件中,印度警方逮捕了215名涉案人员,印度北方邦政府还下令将多名警察及税务部门的官员革职。两个邦的首席部长还表示,要向每位死难者家属赔偿2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万元)。

但是即便如此,假酒害人事件还是屡禁不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印度政府内部有人与不法商贩结成利益同盟,一些造售假酒的行为就得到了掩护。即便是东窗事发,最后被抓去顶罪的也只是一些“小鱼小虾”,而真正的幕后黑手自能翻云覆雨,用钱权洗脱罪责,摆脱干系。其次,印度某些地方邦政府对待酒类的政策不够灵活,印度有的邦为了打击酗酒,整顿社会秩序,便会颁布禁酒令,在本邦境内一概不许卖酒。但是很多印度人喜欢喝酒,是因为在现实中深感无力,企图宣泄情绪,缓解压力,这才借酒消愁。所以要想真正解决酗酒问题,仅靠一纸禁令是不行的。

(张云荐自《新周刊》)

作者:葱岭巍

来源:《东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