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TV里养老的中老年人

元旦来了,又到了男生们集体穿女装的季节。

为了躲年会,每年都有一大波人嚷嚷着要辞职。不过年会一年只有一次,现在的年轻人更怕别人说“我们去KTV吧。”

KTV这项全民活动已经越来越不受年轻人待见,即便是曾经一个月开三十二场演唱会的麦霸,也对KTV没了兴趣。

不要以为是年轻人老了唱不动了,人家真正的中老年人早已攻占了各大KTV的下午场。

唱歌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热爱的活动,在中国,几乎所有公园里都有至少一群大爷大妈组成的夕阳红歌舞团。

不少人觉得,不舍得花钱的中老年人与灯红酒绿的KTV根本不沾边,然而他们早已成为KTV的常客。

特别是在工作日的下午,KTV简直就是老年活动中心,无数大爷大妈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曾经相爱过。

等不到服务员也不要抱怨,说不定他们正在哪个包间帮大爷大妈们点歌。

没有几个老年人真的在意KTV禁止自带零食酒水之类的规定,就算是点果盘抵包厢费的活动也很难让叔叔阿姨们掏钱。他们不仅会用塑料袋或布袋自带瓜子和水果,还会去KTV超市借水果刀切自己带的水果。有时人手一个保温杯,不点任何饮料却频繁地打发服务员接热水。

一位KTV服务员曾见过一位大妈抱着电饭锅和餐具进包厢,谁唱完了就吃两口。

这些大爷大妈们从来不担心两个麦够不够用,抢不到麦,我就跟着一起唱。

给别人伴个舞。

一个人跳没激情,那就大家一起跳。

来源:抖音

给大家当指挥。

或者给大孙子织毛衣。

在KTV抢不到麦只能刷刷手机的尴尬就这样被解决了,姜还是老的辣。

不过娱乐得适度,孙子该接还得接。

有人为了解决孙子和唱歌的矛盾,每次去唱歌的时候都会额外开个包间,等孩子放学直接到KTV写作业,唱完歌再领回家买菜做饭。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都是爷爷奶奶亲口唱的,躲也躲不了。

有些KTV为了防止老人唱歌时发生意外,还会自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

KTV早已不是高消费场所,人们对KTV的误解和偏见也少了很多,再加上现在的KTV下午场都很便宜,平均下来一个人可能还不到10块钱,这些抠了大半辈子的中老年人都很愿意花这个钱。

老年人对歌唱效果的要求往往是最高的,这是很多KTV经理的共识。他们既不像职场人来此应酬,也不像穷学生那样羞涩,不敢提太多要求,来KTV消费的中老年人目的都很纯粹,就是以歌会友。

他们远比年轻人们开放,只要唱过一次,就不会怕自己唱得难听,大妈们各种高音飙起来,大叔们挨个向天借五百年。

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歌星梦,喜欢在人们面前一展歌喉的满足感,但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连在话筒前说话的机会都少,更别说是当着大家的面唱歌。

如今退休了,时间有了,但是想唱首歌依然不是件容易事,比如在家唱歌会扰民。

在KTV里唱歌的中老人中,也不乏一些被工作耽误的音乐天才。这些人大多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机会接触音乐,等到退休了,没事的时候去学学声乐,再到KTV里检验学习成果。

大多数人都挺支持他们到KTV唱歌的,毕竟不扰民也不占公共资源,还能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

这些中老年人还非常喜欢在KTV里自拍,拍完照就在朋友圈里发个九宫格。发自拍已经是很多中年大妈们唱歌时必有的仪式。

在包厢的四角,总能看到举着手机拍照录视频的阿姨。

当然,他们也有不敢发朋友圈的时候,比如怕被发现没在家带孩子。

没经历过那些岁月的年轻人很难理解,这些叔叔阿姨为什么这么喜欢组团去唱歌。

在他们的青春里,无论是上山下乡的知青,还是一起站岗的兵叔叔兵阿姨,集体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唱歌是他们那时候的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歌、军歌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即便是才认识的新朋友,唱两首老歌也足以引起共鸣。

有时他们也会唱一些年轻人觉得他们不会听的歌,毕竟好歌是不分年龄的。

为了唱歌,这些大爷大妈们还组建了许多微信群,不少人都是通过微信群里认识的。

每到年终岁尾,多陪陪老人成了最常见的正能量语录之一,这也是令很多年轻人苦恼的事情。

人都是害怕孤独的,越老越是如此。年轻时忙这忙那,退休了一下子闲下来了,难免会有孤独感。

晚辈的陪伴并不总是最好的方法,和年轻人一样,中老年人也有跨年龄段的尴尬,不知道该和年轻人聊些什么,怕说多了会惹年轻人烦。特别是有些老人,年纪越大在子女面前越小心翼翼,生怕惹子女不高兴。

他们需要的是社交自由。

人们对中老年人的误解让中老年人实现社交自由的难度大大提升。

在知乎一个关于老年人社交需求的提问中,很多回答者都将它等同于广场舞或打牌,认为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低,还有人认为有条件有意愿接触新事物的中老年人只是少数的“精英阶层”。

但事实上,这些中老年人可能要比年轻人还有社交的欲望和能力。

根据《银发人群洞察报告》,和年轻人一样,社交娱乐是中老年人使用手机的最主要目的。

来源:QuestMobie

但是很少有人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中老年人的社交需求,能够为中老年人提供服务的APP太少,更不用说专门为他们设计的APP。

缺少为中老年人服务的产品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线下活动来弥补,真正让这些中老年人失去社交自由的往往是他们的子女。有些是出于好心,有些是嫌给自己添麻烦,甚至有人觉得是父母老糊涂了。

在孩子们的各种不让中,最让老人们接受不了的就是不让找老伴。

黄昏恋是很多老年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怕孩子们接受不了,怕孩子们嫌自己太折腾。

很多人抱怨父母对自己找对象的事管得太多,但是在自己爸妈想要找个老伴的时候,做子女的似乎管得更多。

封闭喧嚣的KTV就成了很多中老年人满足社交需求的重要方式。

根据口碑饿了么的统计,过去一年,在KTV的下午时段消费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比青年群体高出近31%。

为了迎合这些中老年人的唱歌需求,很多KTV都相继推出了各种“夕阳红卡”和免费时段。

青岛更是将它看作是解决养老难题的尝试,年满60岁的老年人可以在指定KTV的特定时间免费唱歌,政府还曾考虑推出针对老人的免费影院、免费网吧。江苏也有一些KTV加入为50岁以上的老年团提供免费欢唱服务的行列。

50后60后是KTV下午场的主力军,在KTV进入中国内地的90年代,他们正是第一批接触到KTV的“年轻人”,所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玩这些“年轻人玩的东西”并不稀奇。

所以不必感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老年人越活越年轻,娱乐方式并没有年轻年迈之分,是玩的人让它被贴了各种标签。

KTV里的银发一族并不能给KTV带来多少收入,但是能带来人气,与其在工作日让包房闲着,多吸引些有时间有精力的中老年人也未尝不好。对于生意人而言,不赚钱和没人来差别非常大。

老人扎堆的地方就有商机,以中老年人为目标的银色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开始尝试迎合中老年人的新模式。

某理财公司发现大爷大妈们喜欢在下午去KTV唱歌后,时不时就组织一次老年人KTV活动。

包厢费自理,一份免费的盒饭加10分钟的课,接下来的时间全都用来唱歌,这样的活动吸引了不少老人,也顺利地卖出了不少产品。

有人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中老年市场将达到49万亿,也可能远远不止。那时,90后都已经50多岁了,中老年市场必然也会有很多现在没有的东西。

不用老眼光去考虑中老年人的事情,有时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本文图片均来源自网络

*本文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报. 2018.《KTV里的银发团》

[2]广州日报大洋网.2019.《这个数据,我只服广州》

马路有话说:

不要以为中老年人都去KTV,世界就安静了,下午的KTV才是他们的主场,不耽误晚上去跳广场舞。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众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