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请对自己狠一点

不狠一点,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高度在哪里?

01

最近,又到了人类一年一度的大型总结现场。

在朋友圈里,大学同学晒出某著名摄影杂志签约摄影师的邀请,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与她的那个约定:“我们要行摄天下!”

我跟她相识于大学里的摄影社,那时我们对摄影充满了热情,总幻想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我们常常一起去约拍,在冬日里的山坡上等日出;爬在地上拍蚂蚁搬家;扛着三脚架到处拍夜景……

图片来源 | KatrineLucas

但这样的日子没继续多久,我就有点打退堂鼓了。

“拍不好是设备不好”

“我实在不是这块料”

“要拍好照片得出省、出国才行”

总之,我的理由一大堆。

在我找各种借口不出片的时候,她已经把摄影圣经《纽约摄影学院》看了两遍;在我只会用美图秀秀加个滤镜、调个亮度的时候,她已经在学如何用PS给照片做后期了……

如今,十年过去了,我拍照水平只比小白强一点,她早成了摄影大佬、许多图库的签约摄影师。

看她晒出自己2010时代的成果时,说实话我酸了。

我发现,很多人跟过去的我一样,常常会低估时间的伟大,高估短期的进步。

我们总是陷入一个怪圈里,做一点点的努力就想立马看到收获,却常常忘了,要给种子一点发芽、开花、结果的时间。

图片来源 | Jiayou Sun

02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在快手,有一个名叫“孤独创作者”的手艺人。

他不擅长营销,也不擅长推广,每天只会埋个头拿着刀一个劲刻刻刻。

他每雕刻出一个作品,都有粉丝在评论区惊呼“牛逼”。

经过他的一番雕刻,一个不起眼的竹子立马就会变成艺术品。

其中,最让人惊艳的就是他雕刻出来的孙悟空。

一双火眼金睛直勾勾盯着人,根根分明的毛发栩栩如生。

能雕出这样作品的人,只不过是一个25岁的年轻小伙子,名叫黄飞琰。

14岁黄飞琰实在不想念书了,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寄住在伯父家的他,就只能跟着堂哥一起学木雕。

学雕刻很苦,把手割伤的事情时常会发生,更夸张的一次,是在打磨作品的时候,脖子撞到了砂纸,差点就割到了大动脉。

“在家休息了半个月才缓了过来。”

没有出路可走,那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先是用了5年时间拜师学艺,后来又用5年时间自己钻研琢磨。

整整十年的时间,黄飞琰不仅从小白逆袭成了网友眼中的大神,还发明出了竹根雕,一种只能靠手工雕刻、无法被电脑替代的方式。

真正的顶尖高手从来不是靠运气或聪明。

他们都是长期主义者,在长期的坚守中去打磨、去长进。

因为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把个微小的进步聚合起来,最后产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正如《劝学》里的那句经典的话: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图片来源 | Farid Askerov

03

越能熬的人,越容易成功

大多数人的坚持程度,还没有到拼努力的地步。

在网上,有一张很火的图片:

每天原地不动,一年后还是1;每天长进一点点,一年就是37.8;每天退步一点点,一年就变成了0.03。

虽然,生活并不像数学模型这般精确,但能坚持给生命做增量的人,他的收获远比那些不做增量,甚至做减量的人多。

朋友曾说,他们公司搞过一个活动,免费培训线上主播,只要成绩合格后就能立马签约,签约条件都还挺不错。

一开始,看着这么好的福利,当时的报名通道都瘫痪了。

那时,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很高,又是锻炼说普通话,又是学音频剪辑,时不时还有人把配好的音发上来让别人点评。

但这种热闹并没有持续多久,不到半个月,就只有十几个人还在坚持练习。

一个月后,就只有不到十个人了。

三个月后,活动结束了,曾经上千个报名的人中,就只有5个人坚持每天录播10分钟。

当然,这5个人成了他们公司的签约主播,每个月都有固定几千块钱的兼职费。

图片来源 | Eduardo Cano

心理学家安吉拉·李·达科沃斯,曾发现的那个结论——成功者的钥匙都是坚持。

她用多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美国西点军校的学生、体育明星甚至商界成功者,她发现真正能决定人成功的秘诀,不是天赋,也不是兴趣,更不是什么人脉资源等等,而是能够坚持下去的意志力。

正如她在演讲中所说:

“生活是一场马拉松不是速度短跑,只有能日复一日坚持跑下去的人,才能到达最终的终点。”

图片来源 | David Crumpton

04

只有量积累够了,质变才会发生

我们总是很着急,那边刚刚种下树苗,这边就想能摘到果子吃。

每件事情都有自己成熟的周期,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等得来大丰收。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

从小,他就不被人待见,不仅长得丑、说话还不利索。

父母看他一天天在家不出去,就只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于是就想让他学点东西。

然而,不管是学外语、敲钟、擂鼓、抚琴,他什么都学不会。

这般天资愚钝,甚至就连父亲都不对他抱有什么希望了,常对人说:“我这个儿子,可能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同样的年纪,他远不如当年的我。”

在那个还没有科举的年代,他想当个作家来出人头地。

可是,不管他把自己怎么关在屋子里写,辛辛苦苦写了一年的文章,也惊不起任何波澜。

后来,他决定要把天下最著名的三座城全写在笔下,他四处求访,不断了解三座城市的情况。

他的心里就只装着这篇文章,在家门口、庭院中、甚至就连厕所边都放着纸笔,以备他突然有了灵感就能立马去写。

图片来源 | Thom Holmes

整整十年的时间,他终于写成了一篇《三都赋》。

这篇文章一下就火了,洛阳城上下世家大族纷纷相互誊抄传颂,洛阳的纸都卖疯了,“洛阳纸贵”也就因此而来。

我想,你们应该都知道了,这人就是左思,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从一个天资平平,连父亲都不看好的平凡人,到后来著名的文学家,这样的逆袭,靠得不仅仅只是努力,还有漫长的等待。

量变才能引发质变,很多人的问题,量还没有积累,就在渴望质的改变。

人生很多难题,其实都不难,只不过是愿不愿意扛过最难熬的等待时期。

但很多人都没有等到质变发生的那一天。

05

厉害的人生都靠复利思维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荷花效应,它讲了这样一个现象:

池塘里种满了荷花,第一天开一朵、第二天开两朵、第三天开四朵、第四天开八朵……

每天荷花开放的数量,都是前一天的两倍。

如果第30天的时候,刚好开满整个池塘,那么在荷花开满半个池塘的时候,不是第15天,也不是第20天,而是接近尾声的第29天。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这就跟那句老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一样的道理。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复利思维。

它原意是指,哪怕很少的盈余,在通过不断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就会变成一笔很大的资金。

其实撇开财富不说,在我们生活中也到处有跟复利思维一样的运行规则。

不管你做多么微小的事情,只要它对你的未来有益,只要给够时间,它就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图片来源 | Gil Ribeiro

在甘肃白银,有一个名叫刘嘉卓的小明星。

在2017年,他凭着一个弹吉他的视频火爆全网,就连高晓松都转发微博说,“看完,砸琴!下半辈子只吹口哨。”

当时,刘嘉卓还是一个13岁的小学生,家里没有什么钱,也没有上过什么吉他兴趣班,就是全靠自己在网上模仿、自学弹指。

火了之后的刘嘉卓,立马吸引了各方的关注,还有不少人愿意资助他往专业的方向发展。

今年他还出了新专辑,开了演唱会。

其实,早在刘嘉卓征服网友之前,他就已经有了长达6年的学习和摸索,而三年前的爆火,不过是这长期以来的积累和等待。

就像那池塘里的荷花,在第29天的时候,开满了一半。

一件事情最难的就是最后那一刻的努力与等待。

但很多人,却在这一刻给放弃了。

借用马云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图片来源 | Benjamin Davies

06

曾经看过一组摄影作品,让我感慨万千:

丹麦摄影师Peter Funch花了近十年时间拍摄路人上班的镜头,在整理照片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好几个人在这几年中被拍摄过多次。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时间过去了那么久,他们的衣着变了、皱纹多了,但脸上的神态却并没有怎么变,高兴的人还是一如既往地高兴,丧的人还是一如既往地丧。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看了这一张张照片,让人有一种错觉,好像时间并没有改变什么。

是的,时间就是如此。

它能让好好利用它的人不断成长,让蹉跎它的人碌碌无为。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同样时间也会让一切都在平庸中度过。

这背后的差别,就看你自己如何去应对,你对时间的态度,也正是它对你的态度。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和现在。

不管你想做什么事情,那都趁着时光正好赶紧去做吧!

想弹钢琴,那就去弹钢琴;想画画,那就去学画画;想学英语,那就去学英语……

人生永远没有最晚的开始,只要你想开始,那就都不晚。

就像摩西奶奶曾经说,如果不学画画,十年后,我就是一个老太太;但学了画画,十年后,我就是一个会画画的老太太。

最后,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在新的时代里,都不畏惧开始,都愿意静待花开。

资料来源:

1、《不上班的90后,苦练十年雕刻技术,因孙悟空作品走红网络|100个不上班的人》

2、TED演讲《安吉拉·李·杜克沃斯:成功的钥匙——毅力》

3、知乎问答《历史上有哪些天分不高但成就非凡的人?》

4、《一些心理学效应在学习中的启示》

5、《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人生复利思维》

6、《这个弹吉他的少年火了!高晓松看了说想砸琴……》

7、《摄影师花十年时间拍摄路人上班镜头结果惊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