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文字?

188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发现了距今已3000多年的一种刻在兽骨上的文字符号。清朝光绪时期,一位名叫王懿荣的,细心研究了龙骨上的文字,判断其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且多数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于是将其命名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现在发现最早的古代文字,且它的体系也很完整。甲骨文主要指殷商甲骨文,也被称为“殷契”、“殷城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它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基本上都是商王室用来进行占卜或记事的文字,如里面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人们会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甲骨文文字系统里有大量指示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它在结体上尽管大小不一,变化错综复杂,但是明显对称,文字布局也很稳定。因此,一些后世学者认为:中国的书法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书法三个要素:用笔、结字、章法。且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其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余年,它既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又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

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通过甲骨文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