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生侃大唐》不知不觉来到第5期。今天侃点啥呢?之前几期都是和政治、战争有关的内容,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估计有点心理阴影了吧?这一期,我们来换换口味,说一个出家人的故事。
这位出家人叫玄奘,也就是著名的唐僧。今天就讲他西行印度,追求佛法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名,1000年后有人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本小说——《西游记》。
玄奘出生于602年,那时还是隋朝。他12岁出家,法名叫玄奘。不久,隋末天下大乱,玄奘到处云游,躲避战乱,曾到过成都、扬州、赵州等地修行。贞观元年(627年),唐朝统一了天下,他才回到长安。
唐朝初年,佛教内部对教义的理解分歧很大,一直吵来吵去。玄奘跑了国内很多地方,向高僧请教,但最后还是糊里糊涂的。他觉得这样不是个办法,应该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真经,获得最权威的解释。
当时,西北边境时常受到突厥的骚扰,唐朝因此严格限制出国。玄奘提出要到印度研究佛学,没有得到批准。不过玄奘不死心,他一直向外国来的和尚学习西域和印度的语言,为有朝一日出国作着准备。
629年,河南、甘肃一带发生灾荒,大量灾民外出逃荒。玄奘立即cosplay,装扮成灾民,混进逃荒队伍,私自出了长安城,往西北方向走去。
(玄奘负笈出行图)
玄奘走到甘肃武威时,朝廷抓捕的命令传到,要当地官员立刻扣留遣返“偷渡”的玄奘。幸好消息泄露,玄奘连夜出逃,来到了瓜州。
瓜州刺史是个佛教徒,对玄奘很热情,好吃好喝好招待,还主动帮忙打听去印度的路线。可是路途实在太凶险,玄奘在瓜州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向导。终于,有个叫石磐陀的人拜他为师,并表示愿意护送他去印度。
玄奘大喜,连夜就出发了。可是,刚出瓜州,石磐陀就变了心,把玄奘给“甩”了。玄奘只好悲壮地一个人继续策马西行。
(以玄奘西行为题材的西夏壁画)
瓜州往西,路上零星有一些烽火台,守卫会不时拦截盘查路人。很快玄奘就被拦截了,幸好守卫也是个佛教徒。他放了玄奘,还帮忙给前面的烽火台打招呼。这样,玄奘居然大摇大摆地通过了唐朝最后的防线,进入了大戈壁。
大戈壁滩无疑更加凶险。到处是黑色的砾石,寸草不生,连鸟都很难飞过。更要命的是,刚进入戈壁不久,玄奘就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水全流光了。在戈壁中没有了水,简直就是死路一条!
一连四五天,玄奘滴水未沾,终于晕倒在地。夜晚,一阵凉风把玄奘吹醒,他挣扎着继续前进。突然,他发现—片草地,还有一汪清泉。玄奘惊喜万分,痛饮一番,把肚皮都撑得鼓鼓的。他休息了一天,把水袋装满,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样,精神抖擞地重新上路了。两天后,他走出了戈壁,来到伊吾国(今新疆哈密)。
玄奘继续前行,到达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是在这里。不过现实中的玄奘并没有受到火焰山的煎熬,倒是感受到高昌国王火焰山一样的热情。玄奘逗留一个月,高昌国王哭得死去活来,也不让玄奘离开。玄奘坚持要走,高昌国王只好放他走,送给他大批物资,并派几十人护送,还给前面几十个部族首领写信,要他们“行个方便”。
玄奘继续西行,从天山南麓越过冰雪覆盖的托木尔峰,再越过葱岭,取道阿富汗,到达目的地——印度。一路上,因为有高昌国王的信,就顺利多了。但路上还是很难走,大约一半的随行人员都死在了路上。
(2003年在山西发现的以玄奘西行为主题的壁画)
历经千难万险,玄奘终于在628年来到印度。他在这个佛教的发祥地度过了15个春秋,足迹遍及整个印度。他向佛学大师研习佛经,游历十多个国家,参观佛教圣地,身体力行。
631年,他进入中部印度,沿恒河寻访佛学大师,瞻仰圣迹。他在印度佛学中心的那烂陀寺定居下来。他用了5年时间潜心钻研佛教经典,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638年,玄奘继续到印度各地游学,转了一大圈。最后,他又回到那烂陀寺,担任寺里的讲师。他融会贯通大乘和小乘佛教的思想,成了全印度公认的最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643年,41岁的玄奘带上在印度收集的657部佛经,启程回国。一路上,他受到西域各国的热烈欢迎。646年,他回到长安,同样也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652年,他在长安城内的慈恩寺修了一座塔,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来储藏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
(大雁塔前的玄奘像)
此后,玄奘花了大概10年时间,把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后来,玄奘根据自己多年研究的见解,创立了法相宗。虽然学习法相宗的人并不多,但学说博大精深,对中国佛教影响巨大。
玄奘西行,游历了几十个国家。后来他口述记录下了一本书——《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载了他一路的见闻。直到现在,它还是研究中亚、南亚和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献。
664年,玄奘圆寂,终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