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你可知荷兰,不是我真名!

▲ 荷兰的羊角村,非常受欢迎的世界遗产地。图/图虫·创意

2019年年末,荷兰政府突然宣布,从明年开始,将停止使用Holland这一名称,而统一使用Netherlands(尼德兰)这个名字。相比起Netherlands这个称呼,可能很多人更熟悉Holland,中文的荷兰,就是从Holland一词直接音译过来的。一个国家的名字,怎么能说改就改呢?荷兰,就可以!荷兰是一个充满开拓、探险精神的国度,虽然国家很小,但她却曾掀起世界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在大航海时代,她曾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美誉;在现代商业世界中孕育了壳牌、联合利华等世界级企业。荷兰人的魄力,从今天改名时的态度就能看出,说改就改,绝不拖泥带水。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图/图虫·创意

01.是荷兰还是尼德兰?

Netherlands,其实一直都是荷兰的正式称呼。Netherlands的中文翻译是尼德兰,这个词的本意是低地。用“低地”这个词来描述荷兰,真是再恰当不过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大海无时无刻不想淹死我们......”。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与德国、比利时接壤,北临北海。国境内,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条河流从这里入海,荷兰的国土,就位于这三条河冲积出的三角洲上。低、平是荷兰国土最大的特点,在这里,只有约50%的土地海拔高于1米,另外还有1/4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

▲ 仿佛快要被水淹没的格罗宁根,荷兰著名的城市景观,这里的里特帕芬街上有传统的彩色房子。图/图虫·创意

因为地势低洼,从13世纪至今,荷兰的国土被北海吞噬了5600平方千米,大约是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为了抢救国土,荷兰人开始填海造陆。荷兰境内的丘陵都被挖掉,用铲下来的土建设堤坝、填海造陆。如今,荷兰国土总面积中,有17%是人造的。

▲荷兰海岸边的风暴潮屏障。图/图虫·创意

荷兰的全称是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简称Netherlands,她由12个欧洲省份及6个加勒比地区的岛屿或城市组成。但是,尽管有官方名称,依然有人习惯称呼她为Holland,荷兰人也可以被写作Hollaners。但是,人们在日常用语中,又更习惯管荷兰人叫Dutch。荷兰人在起名字这个事情上,真是怪得很。

▲荷兰12个省,其中8为北荷兰省,9为南荷兰省。图/Wikipedia

Holland这个称呼,的确不是国家的名称。Holland的本意是“森林茂密之地”,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受封在此地的伯爵迪尔克五世(1061—1091)。后来,这个叫做荷兰的领地成为了该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为这一带的发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所以这个名字一直被用于借喻Netherlands。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Holland这个名字曾经一度“上位”成功——那个时候荷兰的官方名字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被叫做Koninkrijk Holland。如今,Holland地区被划分为北荷兰省(North Holland)和南荷兰省(South Holland),你所熟知的荷兰,几乎都集中在其中的两个省份。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在北荷兰省,中欧第二大陆桥铁路的终点鹿特丹港、国际法庭所在地海牙和Windmill世界遗产风车村都在南荷兰省。

▲荷兰重要的港口及工业城市鹿特丹的方块屋。图/图虫·创意

Holland在荷兰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生活中,荷兰人自己都用这个词。荷兰旅游官方网站的LOGO是一朵橙色郁金香加上Holland的艺术字,并且连域名都用的是www.holland.com。荷兰国家足球队在踢国际比赛的时候,主持人报幕也用的是Holland这个词。

▲ 荷兰四宝之一的木鞋,因为荷兰湿地很多,荷兰人喜欢穿这样的木鞋防水。图/图虫·创意

的确,就像我们喜欢称呼英国为“英国”而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一样,有了荷兰这么朗朗上口的词,谁愿意再去用尼德兰王国呢?虽然严格上来讲,荷兰这个称呼是片面的。你可能是习惯了,但荷兰另外10个省的居民,对国家称呼可是很敏感的。这就好像将两广总督改名叫广东总督,广西人会不高兴一样。就连荷兰自己的外交部官员都说:“只用‘荷兰’这一小部分的名字去推广整个国家,做法有点奇怪。”Holland这个名字,为本就发达的南北两个荷兰省带来了更多的旅游心理优势。游客们来到这里,才觉得他们是到了荷兰,至于其它的什么Zeeland省之类云云,这是哪里?新西兰么(新西兰New Zealand的名称,就来源于荷兰的Zeeland省)?

▲阿姆斯特丹的鲜花市场。图/图虫·创意

荷兰外交部发言人这样谈及改名的事情:“我们希望将荷兰展现为一个开放,富有创造力和包容性的国家。”其实说白了,就是希望荷兰的其它省份,也能够更多地受益于国家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也为它们的产品背书。但是,也有私下的传言说,这次改名的另一个原因,是Holland这个词已经与毒品、妓女的关系过于密切,这么一讲好像也对,荷兰(Holland)的红灯区,的确是世界闻名。

▲ 荷兰是世界上人均自行车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图/图虫·创意

最后再说说Dutch这个词。荷兰人说荷兰语,荷兰语的英文翻译是Dutch,因此,荷兰人也被叫做Dutch。这个词的发音听起来就不像英语,而是和德语的德文发音Deutsch特别像。没错,荷兰语和德语同属日耳曼语族,这两种语言就是很相近。Dutch本意就是“人、民族”,和德国人“Deutsche”同源,英语中Dutch原本泛指欧洲大陆的日尔曼民族,后来慢慢变为了荷兰人的专属名词。对于Dutch这个词,还有一个约定俗称的用法,叫做Go Dutch。这个词可不是“去荷兰”的意思,而是我们常说的AA制。这一方面体现出荷兰人的精明,凡事都要分得一清二楚,但同时,这也展现出荷兰人开诚布公、性格耿直的一面,荷兰人,是不会认为这是个负面词汇的。

▲ 荷兰国家博物馆。图/图虫·创意

02.从渔民到土豪的逆袭

今天的荷兰地区,在历史上曾先后隶属于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直到14世纪,这里的人口尚不足100万,五分之一的居民靠捕鱼为生。他们是如何摇身一变,站上了世界的舞台中心呢?

请叫我“鱼一刀”

荷兰崛起的故事,还真是从鱼开始的。每年夏季,大量的鲱鱼随着洋流游向荷兰的海岸。但这种自然资源,并不是荷兰所独有的。荷兰人难道对这些鱼施加了什么魔法?处理鲱鱼,是一项很复杂的活计,生产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直到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荷兰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同时,荷兰人还使用了用盐保存鲱鱼的方法,在没有冰箱的时代,处理过的鲱鱼,即使是放置一年,也不会腐败,这两项技术,让荷兰产的鲱鱼畅销全欧洲。

▲ 生鲱鱼。图/图虫·创意

卖鱼卖多了,荷兰人开始修整自己的国家。为了弥补地势低洼的先天不足,荷兰人填海造坝,用水车排水。莱茵河从荷兰入海,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与它相连,形成了庞大的水上交通网络。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使欧洲陷入狂热的航海时代,荷兰人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此,荷兰人的船上除了鱼,也开始装载丝绸、香料等日用品。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英格兰人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人家的地儿大,人多,海上交通更为便利。

▲ 繁华的鹿特丹。图/图虫·创意

为了和英格兰人竞争,荷兰人冒险丢掉了船上的火器,设计了一种造价更加低廉的船只。他们还把船的肚子做大,甲板却做得很小,这样不仅能够装运更多东西,还能少交税(那时,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但这样做的代价是,他们失去了抵抗海盗的能力,每一次出航都充满了危险。可以说,这些“亡命徒”就是靠着这种船,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荷兰人的商船,一度比英法两国加起来还要多。

让资本,代替贵族

荷兰人有钱了,开始追求更自由的生活。他们做了一件现代人都难以想象的事:像购买货物一样,从贵族手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伦说:“每个城市都努力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城市由有钱的商人统治,由他们来决定城市的管理。”

▲ 威廉一世,又称沉默者威廉,后来在荷兰人的革命中出任领袖。图/Wikipedia

荷兰人无忧无虑的赚钱时光没有维持太久。1543年,西班牙国王通过政治联姻,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当国王把手伸向荷兰人钱包的时候,他们瞬间就不服了。1581年7月26日,荷兰人宣布废除了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七个省份联合起来,成立了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这就是尼德兰革命,它被收录在中国学生的世界历史课本中,是第一个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时候的欧洲,普遍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之下,尼德兰革命为荷兰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后来,荷兰渐渐变成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

▲ 《莱顿大捷》(1574), 荷兰军队夺取西班牙的步兵阵地,作者Otto Van Veen。图/Wikipedia

荷兰独立之后,西班牙封锁了他们的海上生命线,荷兰人急需新的出路。不得不说荷兰人真是块做生意的好材料,他们首创了股票分红制。为了快速发展,分散风险,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股票,这些股票,即使是外国人也可以购买,据统计,在最初的358名股东中,包括许多德国人和比利时人的身影,所以,这家公司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企业,还是第一个跨国企业。

▲ 荷兰海事博物馆中展示的VOC(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阿姆斯特丹号”原寸模型。图/Wikipedia

东印度公司强劲的分红力度,让它的股票一直是人们手里的香饽饽。从1602年到停发股息的1782年,平均每年股息高达18%。这家公司在其鼎盛时期,股息曾高达40%,要知道,那个时候,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可是仅有1%啊。正是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功,现代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的模式才被逐渐推广开来,今天,这种模式,依然被我们所沿用。

▲ 1656年阿姆斯特丹的水坝广场。图/Wikipedia

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城,构成了今天雅加达的雏形;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可以说,当时的荷兰,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通”,也是今天世界格局的书写者。

▲ 荷兰东印度公司为荷兰开拓了大片的殖民地,其中浅绿色的部分为直接隶属于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图/Wikipedia

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他们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经济繁荣,文化自然也昌盛起来,一个“黄金时代”悄然来临。

03.黄金时代,荷兰之光

17世纪的荷兰是世界的中心,富裕的土壤催生了艺术,大量出色的油画作品不断涌现。在这里,艺术的受众不再局限于国王和权贵,而是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油画成为了很多家庭的室内装饰,一般民众也成为画面的主角。

▲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佣》。图/Wikipeida

这是荷兰绘画史上的“黄金时代”,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在此时诞生。画家们在荷兰人的锐意进取中耳濡目染,画作中格外关注人的生活与情感。维米尔擅长风俗画,反映当时市民的生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沉静中带有一丝忧伤。哈尔斯则画了很多肖像画,人物姿态生动,《笛卡尔》就是典型代表。但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荷兰画家,应属伦勃朗。

▲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图/Wikipeida

黄金时代的画家都善于用光,对绘画和摄影有点了解的人可能会知道伦勃朗光,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光暗之中,稳定而庄重。这种光线的运用,在伦勃朗的自画像中非常突出。1628年,22岁的伦勃朗对自己的脸出手了,他在下笔时,毫不犹豫地加强了光影的对比:右侧脸颊和鼻翼完全处于亮光中,而面部的其他位置则笼罩在阴影中。同画室的扬·利文斯,也为伦勃朗画了一幅画像,他的画看起来就保守得多。

▲ 左边一幅为伦勃朗的自画像,右边为利文斯为伦勃朗画的画像

1640年末,火枪手连的鲁顿布鲁克中尉和弗兰斯·班克宁·科克上尉(主要市政官员之一)委托伦勃朗为他们画一幅团体肖像画,用于装饰火枪手连建筑群侧翼新建的二层大厅。每位民兵根据其在画中的位置支付了相应的报酬,共计1600荷兰盾。这幅《夜巡》后来成为伦勃朗的代表作。它的构图比较别致,没有将主要人物排成一条直线。而是以一种近乎无序的方式来呈现人物位置,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取代静止刻板的姿势。这样做不仅增加了空间的深度,还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光线的对比加强了表现力,明暗对照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着重捕捉光线和阴影的绘画技术让人物栩栩如生。

▲《夜巡》

如果说一些人欣赏这幅画作的艺术水平,那么另一些人则指责伦勃朗过度突出了人物的动作,使画面显得十分混乱,这不仅破坏了画面的可看性,也没有满足每位支付报酬者对画像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这幅作品还把一些次要人物摆在了重要位置,比如说那个腰带上挂着一只鸡的小女孩。总而言之,这幅画在当时并没有带给伦勃朗他所期待的好评与声望,甚至有传言,画家因为这幅画而后半生变得潦倒。后世的艺术家也念念不忘伦勃朗。荷兰在伦勃朗之后还出过一个天才画家,他就是梵高。梵高给弟弟提奥寄信,还特别提到了伦勃朗的《犹太新娘》。他尤其中意新娘的双手画法,并且认为,如果按照当时强加给“完美”的定义而言,伦勃朗的画并非尽善尽美,但它们却是鲜活的。

▲ 《犹太新娘》

直到今天,荷兰人的日子依然过得像油画里定格的瞬间一样,富足且安逸。2018年,她的人均GDP排名全球第12;在2013年的联合国世界幸福指数报告中,荷兰人的幸福程度排名全球第4。艺术始终在荷兰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世界上博物馆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 荷兰海牙的国际法庭和平宫。图/图虫·创意

荷兰人有句谚语:“上帝创造世界,荷兰人创造荷兰。”对荷兰人来说,创造的是填海造陆的一部分国土。但对世人来说,他们创造了更多。这个商业帝国所开创的商业思想,几百年后还影响着整个世界。- END -

文丨张雨晨、西湖醋鱼

未注明来源图片|伦勃朗

部分内容来源 |《伦勃朗:光影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