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在1915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就从引力场方程里得到了关于黑洞的第一个精确解。
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众多物理学家都不太相信宇宙中真的存在这种极端天体,这种“不相信”直到另一批物理学家确定恒星演化模型才慢慢消失,钱德拉塞卡极限和奥本海默极限的出现,让人类明白了宇宙中不同质量恒星的不同结局,也让人类明白了1.5亿公里外的太阳只能变成白矮星这一事实。
黑洞这种天体只有在恒星核心质量大于2.44倍太阳质量时才有可能坍塌出来,如果恒星晚年核心质量小于这个数字,那么它就会坍塌成一颗中子星或者白矮星,具体坍塌成什么视恒星核心质量而定。
虽然黑洞在可见光波段无法被观测到,但黑洞吸积盘会发出包括x射线在内的强烈电磁波,天文学家们只需要寻找这些强烈射电源就可以了。
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个黑洞是2800光年外的麒麟座V616,作为双星系统的它有着一颗9到13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以及一颗0.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
黑洞的“杀伤范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物体进入黑洞视界范围内,才会从宇宙中消失,如果我们的太阳坍塌成黑洞,那么太阳系其他行星并不会改变轨道而被黑洞吞噬,因为“太阳黑洞”的直径只有6公里,而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近日点也有4600万千米,所以绝对不可能被黑洞吞噬。
在最近黑洞都距离太阳系2800光年的情况下,地球上绝无可能被天然黑洞吞噬的,真正有可能威胁到地球的黑洞只可能是未来超级对撞机中可能出现的“微型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