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蜇人”有危险吗
人们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经常出现被“电击”的现象。比如,脱毛衣时听到“嚓嚓”的声音,在光线暗时还能看到绿色的火花;在铺有地毯的房间行走时,也会出现“被蜇”的感觉……这些现象让人烦恼,但又很难避免,其实,这都是静电惹的祸。
人体的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自然界中有物质存在的地方,就有静电的存在。那么,人体的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呢?人体静电主要有两类:体外污染源静电和生理源静电。
体外污染源静电主要是由充满静电荷的空气与空间污染物、衣物、人体之间的摩擦造成的。因此,穿着不同材质的衣物时“带电”多少是不同的。穿化学纤维制成的衣物就比较容易产生静电,而棉制衣物产生的就较少。由于干燥的环境更有利于电荷的转移和积累,所以秋冬季节人们会觉得身上的静电较多。
生理源靜电也叫生物静电,人体的组成成分与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体静电结构的多样性。
例如,水在人体内的含量约占体重的70%,其分布情况是:唾液中99%是水;脑浆中90%是水;血液中80%以上是水;肌肉中76%是水;骨骼中22%是水。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碳、磷、硫元素及铁、锌、钙、钾、钠、镁等微量物质,总称为体液。由于人体存在大量的水与微量金属元素,所以人体内存在不少游离态的电荷。
人体器官还会不断地发出电信号,如心脏的跳动可在皮肤表面产生0.001~0.002伏的电信号,大脑也能产生0.00002~0.0001伏的电信号。心电图与脑电图就是人们心脏与大脑活动的静电记录。
外源静电的冲突效应
静电是由原子外层的电子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发生转移,分别形成正负离子造成的。体外源静电污染人体时,便会与生理源静电产生不同程度的冲突,会给人体带来一定危害。
美国生物学家拉切尔·库克是一位专门研究人体静电的专家,他的最新实验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污染人体的体外源静电主要是在空气比较干燥时,家用电器、电脑以及皮肤与衣服、衣服与衣服之间长期摩擦产生的。当人体吸收外源静电后,一方面,在吸收外源静电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释放出来,让人产生“被蜇”的感觉;另一方面,外源静电吸存在体内会与生理源静电产生静态冲突,影响人体的组织性态与器官功能,时间长了就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针对“外源静电与生理静电的冲突效应”这一课题,库克进行了十多年研究,他发现,在干燥的季节,外源静电污染几乎无处不在。在铺有地毯的房间内行走时,由于鞋底和地毯间摩擦可产生很强的静电,有时人体上所带静电电压高达9000~32000伏;翻阅塑料说明书时可达5000~7000伏;脱化纤衣服时瞬间电压可达6000~15000伏;在乙烯树酯地板上走动时可产生250~12000伏的静电;人坐在椅子上一蹭,就会产生2500伏以上的静电。
人体污染外源静电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库克的最新研究还表明,通常当人体逐渐积累起来的静电电压超过3000伏时,就会与生理源静电发生冲突,出现“蜇人”现象。静电干扰人体超过7000伏时,就会向外界放电使人产生“瞬间电击”感,这时可听到“嚓嚓”或“咝咝”的响声,皮肤感到又麻又痛。当然,人身上的静电虽然电压很高,但由于电流很小,不会产生类似“触电”的危险。虽然在干燥的季节,人体污染的外源静电可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但是静电电压小于5万伏时人体没有不适感觉,带上12万伏高压静电时也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静电放电也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强度很大。
外源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库克与他的科研小组正在研究静电产生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并对“外源静电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发现,静电的确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外源静电污染会改变人体体表的正常电位差,影响心肌正常的生理源静电工作过程及心电的正常传导,使机体细胞功能紊乱,引起疲倦、大脑活力下降,甚至会诱发偏头痛等。
外源静电也会干扰人体血液循环、免疫和神经系统,影响各脏器(特别是心脏)的正常工作,有可能引起心率异常和心脏早搏。在冬季,约三分之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静电有关。老年人的皮肤比年轻人干燥,加上心血管系统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更容易受外源静电的危害,引发心血管疾病。
持久的外源静电还会使血液的碱性升高,导致血清中的钙含量下降,尿中钙排泄量增加,这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血钙水平较低的老年人以及需钙量较多的孕妇和乳母无疑是雪上加霜。
冬天,空气过于干燥,人体皮肤和服装之间容易产生外源静电,会改变肌肤生理的电位差,使皮肤细胞极度变异。另外,空气中灰尘带静电后,极易吸附在人的面部皮肤上,可使皮肤发痒,造成人体不适,从而引起皮肤瘙痒、色素沉着。不少使用电脑工作的人脸部多发红斑、色素沉着等面部疾病,就是由于电脑屏幕产生的静电吸引大量悬浮的灰尘,使面部受到刺激引起的。
过多的外源静电在人体内持久堆积时,还会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影响中枢神经,从而导致血液酸碱度和机体氧特性的改变,影响机体的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与心态,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
外源静电“蜇人”或“瞬间电击”会给人以恐怖感,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分裂症、重度神经衰弱等不能承受强刺激的患者来说这是一个生活中不易察觉的隐患。外源静电带来的“瞬间电击”易引起这类人群精神过度紧张,病情加重,诱发意外事故。
此外,由于秋冬季节人们的皮肤比较干燥,在易燃易爆地区,带有高压外源静电的人体可能会引起火灾,甚至出现人体自燃等极为少见的意外事故。
预防和消除外源静电的方法
如何消除危害人们健康的外源静电,下面的方法简单易行,不妨一试:
1.外源静电的“恶作剧”多发生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所以居室湿度应保持在40%以上,温度也不应过高。干燥季节,可在室内安装加湿器或用水墩布擦地数次或适当养一些植物,可以调节湿度,有助于减少静电。
2.在电脑前工作时,荧屏周围会产生外源静电微粒,这些微粒又大量吸附空中的漂尘,这些带电漂尘对人体及皮肤有不良影响。在此,电脑不摆放在卧室,工作完之后要洗脸、洗手。看电视时不要离荧屏太近,应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3.为避免静电在家用电器设备上积累,用导线把电器设备接地也是一种最简便的防外源静电方法。
4.凡是和皮肤直接接触的内衣、衬衫、床单等尽量采用纯棉织物,穿了晴纶毛衣就不要穿涤纶衬衫。
5.勤洗澡和換洗衣服,可消除人体表面的外源静电和灰尘。洗涤晴纶、涤纶等化纤织物后,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浸渍处理,或用去静电的水溶液直接喷在干衣服上。可使用防静电的地毯,如聚丙烯或聚乙烯织成的化纤地毯,防静电效果较好。
6.穿旅游鞋容易使人体的外源静电积蓄。因为旅游鞋的底一般都是绝缘的,身体上的外源静电无法由脚底排出而积蓄。因此,容易污染外源静电的人不宜穿旅游鞋。此外,赤足有利于体表积聚的外源静电释放。因此,休闲时不要放过赤足的一切机会。
7.为避免家具的外源静电“蜇人”,可用棉抹布等先碰触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也可用丝织品或皮革包上家具的金属部位。
8.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可消除人体的外源静电。进门在碰铁门或门锁时,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触铁门,而是用手先大面积抓紧一串口袋里的钥匙,然后,用一个钥匙的尖端去接触铁门,把静电放掉,这样也可以避免静电“蜇人”。
9.当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在水中,等外源静电消除之后,便可随意梳理了。洗头发时尽量使用润发露或护发素。
10.外源静电对婴儿刺激较大,因此,抱婴儿前应将自己身上所带的外源静电释放,就是用手摸一下暖气片或金属物件即可。
作者:王志成
来源:《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