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的明初服饰是真的吗?

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讲述一代奇女孙若微与妹妹同时嫁入皇室,目睹国家盛世将成时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及大明朝五个帝王四代人的进取与纷争的故事。但是,随着该剧热度的攀升,随即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被很多观众指责“不尊重历史”。如在服饰、礼仪中出现很多错误,尤其是忽略了明初胡服、胡礼风行的大背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元年下诏恢复唐朝衣冠制度,规定:士绅百姓都在头顶束发;朝廷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袍,束带,着黑靴;士子百姓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得用黄玄两色;教坊司乐工头戴青色万字顶巾,系红绿两色帛带;士绅百姓妻子只能用银镀金首饰、黄金并珍珠耳环,衣服为由纻、丝、绫、罗、绸、绢制浅色团衫;乐妓带明角冠,穿皂褙子,不许与庶民妻子相同。(《明太祖实录》)

这一思想覆盖了整个明王朝,加上明初制度十分严格,难免让人感觉朱元璋要消除包括蒙元在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不仅从面料、样式、尺寸、颜色四方面对全国老百姓的服饰作出了规定,还以国家强制力保障了它的推行。据史料载,明初俗尚敦朴,不管是诸生士子、市井小民,还是去学校、市肆,都穿布袍。就是一些殷实的家庭,穿着会稍微华丽一些,但也只是把华美的绸缎制成衣服,等到重要的节日、场合才穿,过后又收藏在柜子中。

只是,统治者想以个人意志改变社会习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一般与由多民族长期共处,密切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交流和相互渗透有关。

于是,成化、弘治后,服饰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很多人不顾官方的服饰禁令,穿着日渐奢华。明人张瀚《松窗梦语》云:“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不复知有明禁,群相蹈之。如翡翠珠冠、龙凤服饰,惟皇后、王妃始得为服;命妇礼冠,四品以上用金事件,五品以下用抹金银事件;衣大袖衫,五品以上用纻丝绫罗,六品以下用绫罗缎绢;皆有限制。令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越无涯,逾国家之禁者也。”

按不同的社会阶层,明朝服饰可分皇室服饰、官员服饰与庶民服饰。

(一)皇室服饰

皇室服饰一般分礼服和常服,且有皇帝、皇后服饰之分。

皇帝的常服。早在洪武时期,朱元璋对皇帝常服做了规定。明世宗依照古制“玄端深衣”,制成燕弁服,缝合为上衣下裳,两肩纹日月,前后纹龙;头冠用乌纱制成,分十二瓣,每瓣用金线压制。

皇帝的礼服。朱元璋将正统的冕服改设为皇帝专用的“黄龙袍”,一般用于在祭天地、宗庙以及册立、登基等大典礼。“黄龙袍”盘领袍服,领呈盘状,上衣用黑色、下裳用黄色,有十二章纹、大带、革带、蔽膝、玉佩及组绶等,足穿金舄,袍服的前胸、后背、两肩及裳的正面以团龙纹装饰。

皇后的服饰。皇后的服饰没有皇帝的那么复杂,但也要按照相关场合进行衣着。如接受册封、祭祀及参加重大节日、活动时,皇后的穿着一般包括凤冠、祎衣、翟衣。凤冠以金属丝网为胎,四周饰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口衔珠翠,呈飞翔跃动之姿,并饰大花、小花及钿各十二。冠后左右有形似翅膀的“博鬓”作装饰。祎衣是祭服,在祭祀时才穿,而翟衣则是礼服。两者的制式基本相同,均以深青色为主,织有野鸡图纹,只是翟衣的做工要精细得多。

(二)官员服饰

明朝官员的服饰,严格按照品级来规定衣服尺寸、色彩、纹饰等。一般分朝服、公服、常服与祭服。

官员在祭天地、庆典等重大活动穿着的服装,称为朝服。明代朝服是在前朝各代的制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梁冠划分等级,品级不同的官员梁冠上的梁数不一样,装饰也不一样。据史料载:一品官,冠七梁,革带用玉,绶用云凤四色花锦;二品官,冠六梁,革带用犀,绶用云凤四色花锦;三品官,冠五梁,革带用金,绶用云鹤花锦;四品官,冠四梁,革带用金绶用云鹤花锦;六、七品官,冠二梁,革带用银,绶用练鹊三色花锦;八、九品官,冠一梁,革带用乌角,绶用鸳鸯二色花锦。

官员在办公时所穿的衣服,称为公服。明朝公服也是在前朝各代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而来,盘领右衽袍,头戴幞头。衣服上的颜色和花纹是用来分别尊卑等级的。如一品官,用大朵花,花直径为五寸,着玉制带;二品官,用小朵花,花直径为三寸,着犀制带;三品官,散花、无枝叶,花直径为二寸,着金制带;四品官,用小杂花,花直径为一寸五,着金制带;五品官,用小杂花,花直径为一寸五,着乌角制带;六、七品官用小杂花,花直径为一寸,着乌角制带;八品以下无纹饰,着乌角制带。

官员在参加祭祀时穿的礼服,称为祭服。这种衣服的制式,除锦衣卫穿大红蟒服、飞鱼服和佩绣春刀外,其制式基本和朝服一样。

官员平时所穿的服装,称为常服。常服的样式就比较多一些,如其中一种称为补服的,就是在衣服的前后缝上补子,以补子的不同来体现品级的不同。

(三)庶民服饰

明朝平民服饰基本沿袭唐制。男子以圆领衫为主,头戴四方平定巾,劳动人民基本穿短打衫,方便劳作;女子则以简单朴素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明朝后期,女子的服饰也开始丰富起来。据《明史·舆服制》载:“洪武三年,庶人初戴四带巾,改为四方平定巾,杂色盘衣领,不许用黄。”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规定儒生、生员等皆须佩戴四方平定巾,后也流行于百姓中,生员巾服式样,阑珊用布绢玉色为料,宽袖皂边,皂绦软巾垂带。《明史·舆服制》载:“洪武二十三年,明朝政府定儒士、生员衣服尺寸,自领至裳,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

洪武十四年,《明史·舆服制》规定:“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纱。”

总之,中国明朝服饰轻剪裁重内涵,体现社会等级,但是服饰简约、质朴,注重着装后的整体效果,也体现出中国风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