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导演之前,他玩了三年乐队!

(本文由剧透社原创:Jutou321)

文—小瓣生

在成为一位电影导演之前,约翰.卡尼在一支独立乐队里弹了三年贝斯

他作曲、演奏、为乐队制作音乐录影带和演唱会录像,拍摄“非传统的音乐片”是卡尼投身电影的初衷。不同于许多电影惯以音符的倾泻和嘈杂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卡尼的音乐和画面往往能结合创造出某种理想化的浪漫素朴之美。

凯尔特民族的传统民谣与当代摇滚,是卡尼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音乐元素,从2006年的《曾经》、2013年的《再次出发》到2016年的《初恋这首情歌》,创作实景音乐、音乐展开情节已然成就了他电影创作的独特风格。他的电影旅程从爱尔兰隆冬的街头出发,飘过泰晤士河的静谧,看过纽约夜景的璀璨,流转之后又回到八零年代的都柏林。

每座城市都是一首交响,每段人生都有代表曲目。

NO.1--《曾经》:蝴蝶沧海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在街头弹唱卖艺的中年男人,白天演奏流行歌曲供游客取乐,深夜才能拨弦唱自己原创的情歌。一个卖玫瑰花的年轻女孩被他的歌声吸引,生活的拮据也不能抹灭他们对音乐共同的理想。他们一起合奏、创作、组队、录音,美妙的情愫伴随着浪漫的乐章而递增,卑微的现实却将他们分隔于海峡的两岸。

《曾经》是一部将情感全部依托和投射到音乐中的电影,10首原创歌曲穿插在60页剧本中,音符的碰撞和歌词的吟唱取代了大部分台词,约翰.卡尼曾说“3分钟的音乐胜过10分钟的诉说”。当男女主人公初次在乐器行合奏Falling Sowly,女孩手下的钢琴声清脆、男人指尖的吉他声沧桑,从陌生到熟悉,从小心翼翼的和音到灵犀互通的抒发,从各自人生的伤痛到彼此轻柔的抚慰。随着最后的乐音落下,这段不到24小时的邂逅俨然已是多年的厮守;当男主人公背上了去往伦敦寻梦的行囊,女主角也回到了昔日庸常的家庭生活,手持拍摄的电影画面仿佛生活本身一般平静,只有这首再度响起的合唱依然在心底荡漾。

作为电影的主题曲,Falling Sowly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歌曲的殊荣。

尽管这部电影讲述是一个极其简单也并不浪漫的爱情故事,他们的音乐和玫瑰只是为了讨生活,他们的相遇和相知充满了家庭的琐碎,甚至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也是留白的,但卡尼却用音乐为他们建筑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当男主角面对前女友的影像弹唱Lies,你能看到他眼眸有沉入海底的深情和幽暗;当女主角在大街上戴着耳机哼唱If You Want Me,男主角的声音以梦幻的形式出现,黑夜里浮动着相思的甜蜜;当女主角在钢琴上独奏自己创作的The Hill,灯光照明的尽头是一片巨大而哀恸的黑暗,似乎整个世界都快在这一刻熄灭。

在故事的现实中,他们是街头卖唱者和移民钢琴师;

在音乐的世界中,他们是飞不过沧海的两只蝴蝶。

NO.2--《再次出发》:人海拾珠

“我之所以喜欢音乐,因为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幕会突然间充满了意义,所有那些琐事,它们突然就变成了闪亮无暇的珍珠,这都是因为音乐。而这一刻,就是珍珠。”

这段借由马克.鲁弗洛之口说出的台词,实则是卡尼本人对音乐的真情告白,也可以视作其电影音乐的价值所在。作为使约翰.卡尼名声大噪的一部电影,《再次出发》的电影背景被移至繁华纽约,故事情节也比《曾经》更加主流和热情。

在这部电影里,音乐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叙事元素,依然有两个失意的音乐人,依然有两段不堪的感情史,依然是一次以音乐为媒的治愈之旅。凯拉.奈特莉淳厚的英伦气质与镶嵌其间的清新民谣,使这个金钱都市中的励志故事变得格外云淡风轻。

在《再次出发》中,卡尼选择以几次舞台演出、专辑录音的场景来替代《曾经》那种率性写意的音乐呈现方式。男女主人公因为一次酒吧献唱而结识,她的歌声是哀悼自己的爱情,也意外拯救了男人的绝望。

当女主角在台上孤独地唱着民谣,男主角却在幻想中为她敲响架子鼓、拉奏大提琴、合出钢琴曲,落寞之音立刻变成动人天籁,生命之火在这一刻再被点燃;她是他拾得的遗珠,他开始带着她在纽约的大街小巷里录制专辑,天台、湖心、地下铁,整座城市都是他们的录音棚,自然的环境音都是他们的伴奏;男女主角戴着耳机进入夜店的舞池,迷醉在电子音乐中的众人与沉浸在舞曲中的他们俨然两个世界,他们跳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舞步,他们因为美好的音乐而暂时逃离出这个商业的世界;在遥望帝国大厦的露天平台上,曾经不睦的父女二人用吉他和贝斯完美和音,你可以感觉到夏风斯斯过耳,可以体会到音乐疗愈人心。

这部电影主题曲是女主角为前男友所作的Lost Stars,相识于微时她用自创曲做圣诞礼物,陪伴他攀上人生巅峰;当她还在继续做一个恬淡安静的音乐女孩时,物质和名利却转眼便吞噬了他对音乐的初心。当女主角站在演唱会的门口,听他对着狂热的歌迷嘶吼出这首定情曲的歌词,她终于释怀这份感情早已如流星划落不再——她的Lost Stars应该是在某个飘雪的清晨,公寓一角有他弹琴,屋中壁炉有烟缭缭。同样一支歌,她浅吟,他高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在背道而驰,而卡尼和他的电影显然都更适合前者。

NO.3--《初恋是一首情歌》 少年情怀

2016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约翰.卡尼带着这部描写80年代爱尔兰青少年故事的音乐片亮相。《初恋这首情歌》回归了他成长的欧洲小镇,回归了简单质朴的生活叙事,重新采用普通面孔饰演主角,音乐在这部电影中也以一种更为灵动而深刻的方式凸显着自己的魅力。

一个对女孩一见钟情的少年,为了俘获芳心而组建出一支乐队,这便是这部电影的叙事主线,然而中文片名虽有“初恋”和“情歌”的字眼,但这部电影却不仅只着眼于纯爱,而是通过音乐和情节的相互推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青春期少年塑造自我的过程。卡尼电影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具象化一首好歌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使之看上去生动而多情。

电影中的音乐主要来自男主角哥哥的唱片机以及乐队的原创曲,前者是后者的启蒙,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在电影中听到一段由青涩到成熟的音乐演变过程。最初的男主人公只是一个蜷缩在墙角弹吉他、用父母吵架来做歌词的空虚少年,他机械地重复哥哥的话、做乐队只为了接近心爱的姑娘,他是每一个十四五岁的百无聊赖的男孩。当家庭的破裂、恋爱的夭折、学校的压迫一起向他袭来时,音乐便成为他的救赎和宣泄。“音乐能使一切变成珍珠”,卡尼继续用这部电影向我们证明着。

他写自己的初恋,那时她是他心中的The Riddle Of The Model,而了解之后她便是A Beautiful Sea;

他写自己的迷茫生活,充满了“happy-sad”;

他用To Find You等待真爱的回归

用Brown Shoes来表达对教会学校的反抗

从肢体夸张摇摆的节奏到浸润人生感悟的和弦,一支曲便是一道年轮。

你会觉得对所有故事情节都能感同身受,少年主角之烦恼,芸芸众生之哀愁。

在影片的结尾,男主角带着喜欢的女孩、驾着祖父的小船驶向了前途未知的旅程。在渐渐走向高潮的背景音乐中,高大轮船上一对依稀可见的白发成年人与他们挥手致意,不顾一切的青春与饱经世事的暮年在这一刻航向同一个彼岸。虽然海面有波涛、头顶是乌云、年轻的孩子身上浸湿了海水,但那雄壮的乐音却给人以希望和憧憬,结局是好是坏都没关系,“他们毕竟是孩子”卡尼如是说。

作为约翰.卡尼最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曾经》《再次出发》和《初恋这首情歌》用音乐为我们构建了另一种惨淡现实外的斑斓世界。

就算电影世界中装载着百般不如人意的苦海浮生,他会带领我们去找到那颗慰藉人心的璀璨珍珠。

- END -

剧透社原创,微信ID:Jutou321

微信搜索关注:剧透社

剧透,让你更懂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