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一笑”如何成“三笑”?

唐伯虎点秋香:“一笑”如何成“三笑”?

明代唐伯虎与秋香的姻缘际合,是被包括电影、弹词、戏曲和歌曲等许多艺术形式不断表现过的题材,如“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三戏秋香”等,从而成为大众所熟悉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最初版本

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话本小說《唐解元一笑姻缘》——“为人放浪不羁,有轻世傲物之志”的唐伯虎,在虎丘山下的游船里,“忽有画舫从旁摇过,舫中珠翠夺目,内有一青衣小鬟,眉目秀艳,体态绰约,舒头船外,注视解元,掩口而笑”,于是解元神荡魂摇,尾随而去…

这个“一笑”故事,后来被添油加醋,从一笑发展到三笑,形成今日“三笑”的整体格局。

一篇《三笑姻缘的演变》文章,考证了这个故事的前世今生,从《耳谈》《露书》到《泾林杂记》《蕉窗杂录》,把原本属于别人的故事,渐渐集中敷衍到了唐伯虎的头上,最终完成了“才高气雄,藐视一世,而落拓不羁,弗修边幅,每遇花酒会心处,辄忘形骸”的形象。

这个艺术形象与真实的唐寅(伯虎)相去甚远。唐寅,出身苏州的一个商贾家庭,生于公元1470年,农历庚寅年,故名寅,寅年属虎,连缀引申字“伯虎”,虎是猛兽,为人所惧,于是复字“子畏”。他的婚姻状况也不复杂,曾“配徐继沈”——乡试中举后赴北京会试,遭人诬陷,落魄后得不到妻子徐氏的理解,两人终日抵牾;徐氏归宁后不返,他于烟花场中认识了一位姓沈名九娘的女子,娶为继室,相帮操持家务,使他在困顿中有所振作,书画技艺精进,名响吴中。

个性解放的情感表达

把一个并非唐寅的故事逐渐演绎为唐寅的风流韵事,与其说是文人叙事的需要,莫若说是社会心理的需要。唐伯虎出生的明成化年间,经过仁宣之治,江南富庶之地的苏州更是繁花似锦,唐伯虎曾描绘了这样的盛况——“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市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通宵不绝人。”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人们希望更多地摆脱旧礼教的束缚,更多地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并希望这种愿望有自己的代言人,于是,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有解元功名、外在形迹又是“颓然自放”的唐伯虎便适时成为这种代表,从文人笔记中进入到民间口头文学的领域,从而“名传万口”。

作者:山谷

来源:《读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