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叛徒也愿意,数千名日韩半导体人才加入,助力中国芯片对抗美国

2015年5月份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其中提到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70%。

为了实现中国芯片的快速发展,能够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大陆国家积体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2000亿人民币,来促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中国也海纳百川,吸收全世界的顶级半导体人才,来促进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像中国就对韩国发动来人才狩猎计划,除了通过外专千人计划之外,中国企业还开出了丰厚的利润,开出了两倍年薪,五年聘期保障,汽车,滞留经费补贴等条件,吸引韩国人才。

半导体是支持韩国经济的核心产业,从80年代末,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韩国财团决定从工业基地转型为更具高科技导向的产业。

前三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李秉哲在1983年2月决定对内存芯片生产进行大规模投资。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因为当时韩国仍是一个简单的装配生产基地,1983年,整个半导体生产中晶圆加工的份额也仅为4.3%。

随后,三星电子1984年成立了一家现代化的芯片工厂,用于批量生产64K DRAM。1984年秋季首次将其出口到美国。1985年成功开发了1M DRAM,并取得了英特尔“微处理器技术”的许可协议。

我们要知道,芯片一般分为存储芯片和非存储芯片两大类,其中非存储芯片一般以DRAM(通常说的内存)和NAND FLASH(通常说的闪存)为核心。

2018年,全球DRAM内存芯片产业总价值,达1016亿美元,NAND闪存行业产值有望达到626亿美元,与存储行业合计1642亿美元。占全产业4280亿美元总价值的38%之多,稳居IC产品市场规模第一。所以存储芯片一直以来都是IC产业的重中之重。

这个时候,韩国趁机收购了日本的产业链、吸收了日本大量的半导体人才,三星在DRAM上不断投入,韩国政府也全力配合。由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牵头,联合三星、LG、现代与韩国六所大学,“官产学”一起对4M DRAM进行技术攻关。该项目持续三年,研发费用达1.1亿美元,韩国政府便承担了57%。随后韩国政府还推动了16M / 64M DRAM的合作开发项目。

1983年至1987年间实施的“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中,韩国政府共投入了3.46亿美元的贷款,并激发了2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这大力促进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到了80年代末,在美国发起的芯片战争攻势下,日本半导体产业被美国打入了深渊,彼时的日本已经被美国打入了泡沫经济时代,在双重危机下日本半导体产业可以说遭受了重创。

在美国的支持下,和韩国政府的投入下,韩国半导体实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龙头,知道2018年,韩国企业全球DRAM市占率高达80%、NANDFlash市占率60%,可以说垄断了整个存储市场。

所以中国才会选择招收韩国的半导体人才,中国招收半导体领域人才还从韩国退休人员下手,他们虽然因为年龄的原因可能没有办法从事第一线科研,但是却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从旁起到指导作用。

韩国国情院介绍,最近五年韩国外流核心技术共152项,其中约60%技术流向中国。除了从韩国引进技术外,中国还从美、德、以色列等国家引进技术和人才来发展尖端技术。

在中国的人才引进政策下,中韩技术水平差距从2014年相差为1.4年缩小到2016年的1.0年。信息技术领域的电子、信息、通讯产业技术的差距为0.3年,其他各产业类别技术差距也在大幅度减少。医疗技术差距为0.5年,生物技术差距为0.2年。中国已经领先在前的航天宇宙领域技术差距已经比韩国提前0.2年。

韩国半导体行业有关人士称,“仅靠50名半导体核心成团就能大幅缩短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一种半导体储存器)的制造流程。”

有钱、有平台、有完整的产业链,这是韩国半导体人才无法拒绝中国的原因。而这也让韩国十分恐慌,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来阻止中国的人才引进政策。

比如三星电子起诉一名跳槽至中国企业的前高管 ,申请暂时禁止调职的处分。据悉,这名前高官曾在三星电子负责DRAM的设计工作,曾于2015年获得产业部长表彰。

2017年年底,他被调往三星SDI(负责显像管生产),2018年第三季度,他向三星提交辞呈,随后跳槽至一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因为该企业正在准备量产DRAM半导体,三星电子认为该高管跳槽时间十分敏感,担心对自身造成损失。

除了韩国之外,日本更是中国招揽的对象,因为日本半导体产业这些年不景气,日本大型电机企业相继放弃半导体业务,尔必达存储器陷入破产、瑞萨电子大量裁员……

许多的半导体人才没有发挥的余地,而中国抛来的橄榄枝,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道曙光。

日本称,中国公司为了挖走日本半导体技术人才,直接把办公室和厂区搬到了JR川崎车站附近,其中其招聘邮件写着,待遇800万日元以上,招聘人数无上限,不惜重金直接抢走日企人才,如果中国继续这样挖墙脚,那估计过不了多久,日企就不是饿死的,而是被中国挖倒的

一名在中国半导体厂商工作5年以上的前NEC技术人员表示:“我在这儿能继续做此前的研究。就算以前的同事认为我是叛徒,我也不后悔”。

清华紫光在日本还在准备建立设计开发基地,积极争取日本技术人才。被日本企业“年功序列(论资排辈)”型收入体系束缚的东芝技术人员被紫光认为是“廉价而优秀的人才”。

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约40年里,日本机电企业至少有1000多名国内顶级技术人员流向以中国和韩国为中心的亚洲企业。中韩等国家主要邀请90年代以后因大量裁员而多出的日本核心人才,这些人才为亚洲企业的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半导体巨头尔必达原社长——72岁的坂本幸雄,更是于今年11月就任中国芯片制造商紫光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兼日本分公司CEO。他表示,自己“不想作为一个失败者结束人生。想自己作个了结”。

坂本幸雄这话颇有日本热血番的感觉。尔必达曾是日本著名的半导体巨头,却被美韩联手搞垮,作为日本半导体领域大佬的坂本幸雄此次出山加入中国紫光集团,无疑是想一雪前耻,而这无疑将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大发展。

在中国的努力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设计芯片的EDA工具到芯片生存的设备厂商,中国都一应俱全。

首先是芯片设计工具,EDA工具主宰全球1.5亿美元电子产业的发展,没有EDA工具,就好像做饭没有菜一样,就无法进行芯片的设计。

是中国的华大九天,广立微、芯禾科技也构成了国产EDA工具三巨头,虽然只有美国三分之一的种类,但是在这三分之一里,中国有些是做到全球一流水准的,甚至是世界第一的。

然后是IC设计,中国最牛的海思,抛开海思就是联发科、紫光展锐,这三家都是全球前十的IC设计厂商。海思旗下的芯片共有五大系列,分别是用于智能设备的麒麟系列;用于数据中心的鲲鹏系列服务 CPU;用于人工智能的场景 AI 芯片组 Ascend(升腾)系列 SoC;用于连接芯片(基站芯片天罡、终端芯片巴龙);其他专用芯片(视频监控、机顶盒芯片、物联网等芯片)。像安防、电视芯片,华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占据百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

过了就是芯片制造设备了,单晶硅片制造需要单晶炉等设备,IC制造需要光刻机、刻蚀机、薄膜设备、扩散离子注入设备、湿法设备、过程检测等六大类设备。。

首先是单晶炉,中国有京运通,光刻机虽然比较落后,但是中国有上微,现在还在搞45nm,蚀刻机全球最领先,中微5nm蚀刻机世界一流、北微7nm蚀刻机也是全世界主流水准,薄膜设备中国有北微,已经在搞7nm,扩散/离子注入设备中科信、北微,湿法有北微、盛美,检测设备有东方晶源。

这些设备厂商里,除了光刻机的北微之外,其余全都是达到世界主流甚至顶级水准。

然后就是晶圆代工,中国有中芯国际,目前已经搞定了12nm,虽然还没有办法和台积电和三星比,但是中国大陆也有自己的晶圆加工厂。

在具体芯片芯片,存储芯片中核心的闪存和内存分别被紫光集团和合肥长鑫搞定,实现了0的突破,接下来就是打破美韩的垄断,走向世界。

非存储芯片里在AD 转换芯片、CPLD/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复杂可编程逻辑阵列)以及射频芯片领域,中国差距明显,其他都在主流水准。

紫光集团曾经想通过购买 Lattice 来破开垄断局面,遭到特朗普政府的强势打压,如今中国电科、同创国芯、AGM等众多国产企业正在努力依靠自主研发,突破封锁。在中低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内射频PA厂商有唯捷创芯,也是只做到了中低端。

可以说,中国是罕见的拥有了芯片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中国目前正在朝着形成完整的半导体生态努力,如果形成了完整的半导体生态,那么EDA厂商就可以拿自己的EDA工具到下游验证,然后下游厂商根据自己的需求向上游提出研发需求,到那个时候,中国就可以自产自研全世界所有种类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