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爱李世民?

武则天早年入宫是先给李世民当了"才人"那么她为何爱李世民这种比她大那么多的男人呢?其实除了渴望权势以外,其实陈寅恪曾经点评八个字:"情爱需求,恋父情结"。

情爱需求。首先,太宗是一个健硕的美男子,早年就有人夸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成人后,他"天姿神武"、"聪明勇决,识量过人","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治军也是"军威严肃",令人"惊惊叹服"。这种少年英雄往往是女性青睐的对象。上一章中提及武则天入宫前就对太宗存有良好印象,极有可能当时她就己经将太宗视作崇拜对象了。武则天入宫后得见太宗真容。当时太宗三十九岁,正值青壮年,浑身散发着成熟男性的魅力。

这种充满成熟魅力的中年男子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单纯少女来说是相当有杀伤力的。此时武则天正值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幻想。这位充满男子气息的皇帝应该是她寄托爱情幻想的绝佳对象。再者,权力是情欲的催化剂。在后宫,太宗是君权、政权和神权的统一化身,而且理所当然拥有对全体妃缤的丈夫之权。武才人的命运也掌控在这位皇帝手中。最后,宫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只有太宗一名男性,后妃们对他的关注可想而知。绝大多数妃殡长期情感压抑,对太宗的情感期待和争宠行为中除却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外,当然也有渴慕男女情爱的心理。武则天也不例外。前文已述,武则天受母亲的遗传,情欲旺盛。这十二年正是她情欲最旺盛的时候。尽管入宫后,她发现太宗并非她一人的丈夫。

恋父情结,武则天对太宗抱有父亲般的幻想。太宗也确实是一个好父亲,是少女的寄托恋父情结的理想对象。太宗对子女心存慈爱,爱护有加,对不肖子女除严加管教外,也不忘手下留情。以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为例。长子李承乾"性聪敏,太宗甚爱之",虽然他"有足疾",多有乖决失常行为,太宗仍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将他立为太子。后李承乾沉溺声色。太宗 "大怒,悉收称心等杀之,连坐死者数人,消让太子甚至"。太宗的做法尽管有些严厉操切,但没有因此废掉他的太子之位。贞观十七年(643),李承乾谋反被人告发,此乃必死之罪。太宗严厉处置了参与人员,却只将李承乾废为庶人后幽于右领军府完事。次子李泰"少善属文",太宗对他宠爱异常,"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月给逾于太子","又令泰徙居武德殿; 还差一点立他为太子。

幼子李治性格"仁弱"、"仁厚","岐疑端审,宽仁孝友"。长孙皇后去世时,他才九岁,太宗对他"屡加慰抚",亲自抚养他,对他"特深宠异",立为太子后,太宗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桔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替他解决边疆问题和朝堂隐患,太宗不顾年迈亲征高丽和薛延陀,又替他处置了一批桀骜不驯的老臣。太宗对他的婚姻子女问题也很关心,"不欲使子孙生于微贱耳",乃"救选良家女以实东宫",选择了出身高贵、美丽端庄的太原王氏为太子妃。后李承乾、李泰二子争储,太宗揣度二子矛盾甚深,若将来其中一人继承帝位,另一人必然被杀,因此"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太宗为了身后儿子们的关系痛彻心扉,以至于在大臣面前"自投于床","又抽佩刀欲自刺"。侍奉一旁的武才人极有可能见过这些场景。

她眼见太宗关怀教导子女,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家庭。显然,在教育子女和平衡家庭关系方面,太宗比父亲用心得多,也高明得多。武才人难免会对太宗产生敬爱向往之情,渐渐将他视作第二位"精神父亲"。她年少离家,不得与亲人相见,极有可能对太宗有女儿对父亲般的亲情期待。然而,充满期待的武才人终究要面对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太宗毕竟不是她的父亲,她的恋父情感注定要落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