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重金买回被德抢走的无名古画,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真迹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藏的事物,也许是有纪念意义的怀表,也许是家传的手镯,也许是只是一张尘封的旧照片。对于画家徐悲鸿来说,优秀的书画作品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但他最珍视的并不是自己笔下的得意作品,而是一幅曾被德国人抢走的中国古画——《八十七神仙卷》。为了这幅画,他不惜花费当时价值20套北京四合院的钱和几十幅自己的作品去讨回。

● 上世纪30年代的青年徐悲鸿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办个人画展。一次宴会上,他得知了一个书画界里的大消息:一位德籍的马丁夫人藏有满满四箱中国古书画正待价而沽,寻找买主。

徐悲鸿向来喜好收藏古书画。满心欢喜淘宝的他,在马丁夫人的字画里连翻了两箱都没有“剁手”的欲望,倒是旁边的旧箱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马丁夫人却表示,里面的东西几乎从来没有人青睐过,算是压箱底的东西了。徐悲鸿打开一看,一幅没有任何署名落款的白描人物长卷就此入了他的眼。

原本这幅画卷开价1万元,但马丁夫人看见徐悲鸿一反常态相中此画,想到此画也许价值不菲,便借机起价。最终,徐悲鸿再以自己的七幅画作交换,才得以顺利成交。

● 徐悲鸿作品《四骏图》

这幅让徐悲鸿下了血本的长卷,属于绢本白描人物画卷,画面主体共有87个人物,因此,徐悲鸿把它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描绘了众神前去朝谒道教天尊的情景:87位人物当中,有3位有头光的主神、10位武将、7位男仙和67位金童玉女。三位主神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在侍者、仪仗、乐队的陪同下,率领各路神仙朝着画卷的左方前进。

● (传)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得到画卷的徐悲鸿,还真的“快乐似神仙”了。他在画后题跋了大段文字,并刻了一枚“悲鸿生命”的印章盖在上面——喜欢一幅画,喜欢到可以将它视为自己的生命。这枚“悲鸿生命”之印,就像徐悲鸿把自己的生命烙印在了画卷上一样。

徐悲鸿将《八十七神仙卷》视若生命,随身携带,形影不离。每当他需要出远门,别的东西带不走,但《八十七神仙卷》无论如何也一定会带上,好像这幅画一旦离开了,他就活不下去似的。

● 卷上提拔和“悲鸿生命”朱文方印,右下角为钤印图例

1942年某日,防空警报突然长鸣,日方空军来袭。当时身处云南的徐悲鸿为躲避飞机轰炸,被迫与心爱的画卷暂时分离。他回到居所,眼前的一幕犹如晴天霹雳——门锁被撬,室内物品被翻得杂乱无章,最重要的是《八十七神仙卷》被盗了!

徐悲鸿心如刀割,为此茶饭不思,日夜难寐,在悲切的心情和大病的折磨下,还埋下了高血压的病根。《八十七神仙卷》杳无音讯,正当徐悲鸿以为再也见不到画卷的时候,他的学生卢荫寰前来告诉他一个消息:《八十七神仙卷》于成都重现。

● 创作中的徐悲鸿

第二天,一个叫刘汉军的人前来拜访徐悲鸿,声称可以将画卷讨回,就是钱嘛,得要有分量。后来,真如该人所言,画卷失而复得。

徐悲鸿百感交集,东拼西凑给了刘汉军20万现金,并赠与他10幅自己的作品。在那个年头,20万可是能买到20座北京四合院呀。

这场看似还算皆大欢喜的交易,实际上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之前趁乱盗走《八十七神仙卷》的人是他,如今上演一场“完璧归赵”好戏的人也是他——刘汉军是个骗子。

得知真相后,大家都非常义愤,但作为受害者的徐悲鸿却大度宽容了刘汉军:“是他偷的也无妨,他能还回来,我也感激万分。何况这画原非我的个人私物,它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 徐悲鸿在给战斗英雄作画

1953年,年仅58岁的徐悲鸿突发脑溢血,从此与世长辞。夫人廖静文便将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在内的共万余件作品、收藏和图书资料全数捐献给了国家。将中华文化瑰宝回归国家,这也算是实现了徐悲鸿的心愿吧。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八十七神仙卷》一直被封存,直到2018年的央美百年校庆,它才重现于公众面前。这幅神仙画卷被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在“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上展出,仅仅公开了三天。

如今,《八十七神仙卷》作为镇馆之宝收藏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里。兜兜转转,徐悲鸿最珍爱的《八十七神仙卷》,最终又回到了身边。

● 《八十七神仙卷》在徐悲鸿艺术大展上开卷展出

● 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八十七神仙卷》被徐悲鸿视若生命,但如此重要的画卷却没有载入官方编撰的艺术史册里,当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该画卷“身世不明”——画卷本身无题、无款、无印,也没有任何流传记载。

徐悲鸿曾让国画大师张大千鉴赏过此画,张大千对其的第一印象是“大吃一惊,叹为观止”。他认为,此画诞生于唐代,其画风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相近。

《送子天王图》技法强调线条和用笔,线条流转随心,轻重顿挫合于节奏,能反映吴道子的基本画风。因此,与《送子天王图》画风相似的《八十七神仙卷》,极有可能是吴道子的真迹。

●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但也说法认为,《八十七神仙卷》创作于宋代以后,是北宋画家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的摹本。

《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图》并称为“国宝双胞”——它们实在太相似了。同样的绢本白描长卷,画中内容同样是87位神仙浩浩荡荡地出行,两幅画的人物角色无论是动作神情,还是服饰打扮,几乎都一模一样。

● 玉簪线条比较,左《八十七神仙卷》,右《朝元仙仗图》(李凇论文图)

最早将两幅画作对比研究的人也是徐悲鸿,他根据自己的《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图》的印刷品,撰写了《朝元仙仗三卷述略》。他提出:《朝元仙仗图》艺术质量甚差,而且它才是临摹本。

徐悲鸿的观点给学者们提出了新的思路,因为学界向来对《朝元仙杖图》评价很高,但对《八十七神仙卷》若有轻视。如今出现这两幅相似度极高的画作,绝非雷同,就像真假孙悟空那样,二猴之中必有一个是模仿者。

谁模仿谁,时间是最关键的线索。如果《八十七神仙卷》为吴道子真迹,那从时间上来讲,《朝元仙仗图》是临摹本的可能性较大。但《八十七神仙卷》的创作时间还不明确,对于画卷到底是属于“唐派”还是“宋派”,学界中均有呼声。

● 扶桑大帝线条比较图,左《八十七神仙卷》,右《朝元仙仗图》(李凇论文图)

北大教授李凇在《论<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论证中,肯定了徐悲鸿的部分观点:《八十七神仙卷》的艺术水平高于《朝元仙仗图》,且诞生时间更早;《朝元仙仗图》不是武宗元的原作,是南宋的摹本,直接的作者可能是翟汝文。

但他也明确指出:《八十七神仙卷》非唐代出品,而是作于北宋初期。其作者难以考实,很可能会是王瓘或武宗元辈,但肯定不是吴道子的原作。

● 《朝元仙仗图》全图一览

一时之间,画卷的身世之谜还没能解开,其相关问题也成为了广泛讨论的学术课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八十七神仙卷》还是《朝元仙仗图》,均是唐宋时期白描绘画的高水平代表作,它们都是由古代中国流传下来艺术文化瑰宝。

附:《八十七神仙卷》主体一览(横屏欣赏更佳)

《八十七神仙卷》

参考文献:

《论<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文/李凇

《仅展三天,<八十七神仙卷>首次全卷在央美展出》文/澎湃新闻

《<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的生命画卷历尽艰险》文/心草雪月读历史·翟晓洁

《中国的千年古画被德国抢走,徐悲鸿先花一万买下,又被坑二十万,但仍视此画如生命》文/收藏马未都·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