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是我的命中注定吗?

你曾有过这种感觉吗?明明从未见过ta,却在初次相遇时,就觉得很熟悉,甚至感到一种冥冥中的吸引力,想要亲近ta。

明明并不认识ta,却在刚开始聊天时,就对ta有天然的好感。和ta在一起时,你感到很自在,仿佛整个人都被点亮了,有说不完的话。

前两天,一位朋友说她在同城活动上和一个小哥哥一见如故,两人聊得非常投缘。她激动地问我:“他是不是我的命中注定?”

朋友的发问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生活中,好像总有一些人,我们一见到就很喜欢,感到一见如故;而与此相反,对另一些人,我们却一眼就觉得“不是自己的菜”,莫名就想离远点。

这种刚认识就感受到的“熟悉”或是“疏离”,到底从何而来?难道真有所谓“命中注定”?这种感觉靠谱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曾遇到过一些“有眼缘”或“不投机”的新朋友。明明都是刚认识,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人感到熟悉亲近、对另一些人却感到疏离厌恶呢?

其实,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可以用来解释这些捉摸不定的感觉——移情(transference)。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发展出的感情,有时候并不来自于这个人,也不来自于我们之间的互动,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过往。我们将源于过去的情感“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对ta产生一些不符合当前场景、不符合当前实际关系的感情——移情就是这样一种过程。

比如,我们可能会:

  • 对一个刚见到的人感到熟悉、莫名想亲近ta

  • 对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人感到烦躁、莫名讨厌ta

  • 因为伴侣的一句话就炸了,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生气

  • 对某个不太了解的人感到信服,觉得对方很完美,好像什么都懂

  • 因为某个举动,对某人产生巨大的好感,甚至感觉立刻就爱上了对方

  • 对某人产生特别亲切的情感,觉得如果ta才是我的父母/伴侣就好了

  • 明知对方是真心地关心自己,但就是感觉ta不会真的爱我,或即使现在爱,最终也会抛弃我

上述这些情感并不来自于此时此地,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我们将自己过去的情感转移到了对方身上。

移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而且有着很强大的力量——即使我们在理智上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也往往难以抵抗这种感觉。

因此,我们时常会听到类似“我也不知道为什么,ta做什么我都觉得好可爱”或“我知道不是ta的错,但是我一看到ta就烦”的感慨。        1. Ta让你回想起未能实现的愿望

在过去的重要关系中,我们都拥有过一些遗憾或幻想,它们最终成为了内心深处隐秘的愿望。它可能是希望得到母亲的爱、希望与朋友重归于好,也可能是希望与某个不可能的人发生一段浪漫关系。

无法实现这些愿望是令人绝望的,因此,我们平时把它锁进潜意识的盒子,假装它并不存在。

但它不是真的不存在,只是被潜意识压抑了起来——它一直都在等待机会,逃过意识的守卫,跑出去再次寻求实现。

移情,就给了这些愿望一个机会,从潜意识里偷跑出来、在他人身上寻求实现。

也就是说,我们对某人感到熟悉,是因为我们在重新创造以前的经历,希望能改变历史的结局——我们将被压抑的情感转移到对方身上,想要在这段新关系里,实现过去未被实现的愿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叔控”。在生活中缺失父亲角色的女性,往往喜欢选择一位年长的男性作为伴侣,来弥补自己内心中对父爱的渴望。

弗洛伊德认为,移情其实彰显了我们对爱的情感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产生移情,正是因为我们发现了一种可能性,去修复过往创伤,去实现曾被压抑的爱。        2. Ta让你找回丢失的自己

每个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感受过一种存在感上的空虚——在这样的时刻里,我们很难确定自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我”而存在的。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一部分自己。

荣格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由相反且互补的两部分组成的:有意识自我(ego)、以及难以被察觉的潜意识自我(archetype)。

当我们失去与潜意识自我的连接时,我们就丢失了一部分的自己。此时,我们会感觉自己是不完整的。

而我们这一生都在追寻完整自我的实现:重新与被压抑的潜意识自我连接起来,感受它的存在。

因此,当我们终于找到一个与这部分自我相似的人时,我们就像被闪电击中一样,迅速将它投射到对方身上,再通过靠近对方来体验完整的自己——就像一个无法接受自己也有温柔一面的“钢铁直男”,很可能对一个情感细腻的对象“一见钟情”。

我们常常把“对”的伴侣,称为自己的“另一半”。你以为是对方的出现让你变得完整,其实,你不过是通过投射来体验本就完整的你自己。

换句话说,我们感到熟悉的那个“命中注定的ta”,其实,是早就存在于我们体内、却一直没被发掘的一部分自己。

3. Ta与过去熟悉的人相像

我们对某人感到莫名熟悉,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以“旧人”为参考,来认识“新人”。

纽约大学的Andersen和Berk认为,在与陌生人交流时,为了降低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感,我们会对这个“新人”的更多方面进行推测。

而这一系列推测的依据,就是我们脑海中,与某个重要他人互动时的回忆。

比如:当你遇到一个和发小类似的新朋友,你很可能会将自己和发小在一起时,那种“无话不谈”的自在感转移到对方身上。你会感觉,这个在和ta聊天的自己,就是小时候那个和发小聊天的自己。

你变成了以前的自己,也在新的互动中重新体验以前的一段关系,从而感到新的关系里也有熟悉感。

不仅如此,研究还指出,当我们遇到与“旧人”相似的人时,我们还会将内心想要与这个“旧人”产生情感联结的动力转移到ta身上——我们渴望与ta也创造一段深刻的联结。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感到有一种”冥冥中的吸引力”,指引着我们靠近那个特定的人。

无论是出于上述哪种原因,我们可以看出,移情可能会为我们带来帮助。但同时,它也有可能会深深伤害到我们。

*移情可能对我们当下的关系造成伤害移情作用就像一座火山,平时很冷静地处于休眠状态,却可能随时爆发,对当下的关系造成伤害。

比如:你曾被朋友A背叛,而有一天朋友B不经意说出了很像A的话,你很可能就突然情绪上头——把对A的愤怒、抱怨、恨意转移到B的身上。你对B大发雷霆,B却是一脸懵。Ta可能会觉得你小题大做,也被激起了脾气,于是两个人就进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争吵中。

这无疑会伤害到你和B的友情,但你自己也不知道开始时为什么“一点就着”了。

其实,你在此时所感受到的激烈情绪,并不来自于眼前的B或是ta的那一句话。你只是被移情操控着,再次回到了被A背叛的场景中,无意识地又一次扮演起了那个被背叛、受伤害的角色。

而移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你的移情小火山爆发的同时,B内心“休眠的火山”也可能受到牵连而被触发——ta也回到了小时候,又一次“扮演”起了那个总是无故被母亲责骂的小孩角色,并因此感到强烈的委屈和愤怒。

此时,看似是你和B两个人在争吵,但其实这场吵架里有四个人:你真正在攻击的是A,而B则是在对抗自己的母亲;看似你们是在为B说的这句话争吵,但其实你们的情绪都来自于过去的创伤。

再比如:因为前任喜欢某种沟通模式,你就无意识地将这种喜好“强加”于现任身上,将对方当作是前任在相处。最终,这种行为不仅令现任感觉自己就像个“替身”,还可能给对方造成其它困扰。

在一段关系刚刚开始时,移情所带来的熟悉感是美好的,你们好像一拍即合,立刻就可以变得相亲相爱。

但随着关系的发展,如果一直被移情主导,你可能就会忘记,眼前人不再是旧人,你们之间也不再是当年那段关系。最终,你可能会“误伤”对方,为关系中的双方带来压力。

*移情也可能对我们自身造成伤害

前文中,我们曾提到,移情会令我们对某个刚认识的人产生天然的好感和信任。我们轻易就假设了对方是个“好人”——ta一定不会伤害我、还会保护我。

但是,过早地失去必要的警戒心,可能会在一些时刻为我们带来危险。

除此之外,在移情的作用下,你还可能发现,你总是爱上相似的人,而你的每段感情,也都以相似的原因分手。那些令你痛苦的过往,会一直为你带来痛苦。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复陷入劈腿式关系的人。

Ta可能曾经付出真心、却被前任劈腿伤害,也可能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擦亮双眼远离渣男/女。然而,上段感情中未解决的创伤会在一些时刻再次激发ta心中的移情火山——为了改写被背叛的结果,ta(无意识地)再次选择了一位劈腿种子选手,最终,不仅没有修复过去的创伤,反而又一次受到伤害。

        首先,你需要去对这段关系进行更深度的探索。你可以问问自己:

  • 你们之间产生的情感,是来自于此时此地吗?

  • 它和你们目前交往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吗?

只要认真去思考,你是可以找到这个答案的。

比如,明明与对方并不熟悉,却觉得ta一定拥有某种品质、或是无缘由地迅速对某人产生好感——出现这些情况,你可能就需要留意了。当一份情感并非源于此时此地,它很有可能是移情引发的。

此时,你需要做的,是不要被眼前的美好和谐所引诱,勇敢地面对现实。

你可以享受这份难得的熟悉感,却要对它保持一份警惕和清醒。不要在移情的作用下做出重要的人生决定。一辈子很长,我们总会需要回到现实中。

然后,在探索情感来源的过程中,你就可以开始思考,这份移情的源头在哪里?它满足了自己内在的哪种需求?是解决过去关系中的创伤?实现愿望?还是体验潜意识中的一部分自我?

在觉察这些需求后,我们依然可以放慢节奏,在交往过程中,逐渐认识对方真实的模样。

*移情同时也是契机

移情并非是一种“全坏”的体验。相反,因为有了移情,我们获得了快速联结他人、修整重塑自己的契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遇到那个人或许的确是你的“命中注定”。

你可能曾经被嫌弃、被抛弃、被背叛;你也可能根深蒂固地相信自己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无论读了多少遍“你是最棒的”,你都无法真正地走出过去的阴霾。

而在这个移情带来的似过去又非过去的新关系中,你将获得机会,帮助自己走出阴霾:

你有机会体验到,眼前的这个人,和过去的人不一样——ta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对待你,而你也可以换一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去面对ta。

那些你曾深信不疑的核心认知将被挑战、被修正。你也可能因此实现新的成长。

明明从未见过,却感到十分熟悉;明明并不了解,却仿佛已经认识了很久。这种命运般相遇的美好,带给我们非一般的亲密。

但其实,我们尚未来得及认识真正的对方,只是在这种虚假的亲密中获得补偿或安慰。

这些安慰并不可耻且有用,但我们要识别它,面对它,才能够以它为起点,最终,建立起真实的亲密。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改变、找到真正的联结。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会反复爱上类似的人,陷入类似的痛苦处境。这是你的宿命吗?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强迫性重复”,它指的是我们“在新的关系中重复旧有的互动方式,在新的关系里制造出旧的处境”。

发生强迫性重复的原因,可能是你想再次面对过去没有完成的心愿。

References:

Andersen, S. M., & Berk, M. S. (1998). The social-cognitive model of transference: Experiencing past relationships in the present.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7(4), 109-115.

Freud, S., Hall, G. S., & Wilson, S. R. (2012).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Ware: Wordsworth Editions.

Jung, C. G. (2013).The psychology of the transference. Routledge.

Jung, C. G., Shamdasani, S., Shandasani, Lu, F., & Liu, H. (2016).The Red Book. Psy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