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后,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2月底前后择机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以其5米的箭体直径突破了传统3.35米直径的限制,成为我国箭体直径最大的火箭,因此被亲切地称为“胖五”。
作为一个直径达到了5米,体重接近900吨的“胖子”,它的体重直逼15架国产C919大客机的重量。它巨大的运载能力,跟美国现役并且执行最多的德尔塔四号重型运载火箭的能力差不多,所以又有了“大力士”的称号。
长征五号能够将25吨货物送入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长征五号的研制是为未来为未来冲击月球、火星项目的长征九号重型火箭探路,火箭芯级使用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助推器使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
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如今,长征五号再次发射,希望这次可以成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长征五号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满33岁,比如1980年出生的胡旭东,是文昌航天发射场副总工程师,主要负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统筹谋划、指挥决策和任务抓总工作。曾参与发射任务40余次,担任北斗二号、风云二号“01”指挥员2次。
而供气系统指挥陈吉伟,1990 年出,而 氧氮化验系统工程师王瑞雪则是88 年出生,而供水消防系统指挥陈吉伟也是1990年出生。
陈吉伟
这些由80后、90后组成的团队在研制长征五号研制可靠发动机时实现了通过三维模型进行产品设计、布局、装配工作,突破了超低温、高压条件下的大直径、小弯曲半径导管的设计技术,使复杂的异性多通零件同时兼具了轻质、高强的双重特性,这也是该技术在我国氢氧火箭发动机上的首次应用。
“长五”发射的主要配套单位之一、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晶体元器件团队中,“80后”是中坚力量,占了团队人数的一多半。而其中的三位“90后”,仅仅用一天的时间对近2000只产品进行了封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封装工作。
除了长征五号研发团队,更早的 15 年发射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 27 岁,这群年轻人实现了运载火箭电气系统技术的升级换代,卫星入轨精度让业界惊叹。
中国的航天领域可以说80后、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1982年出生的牟宇,25岁时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目前,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的研究员中,像牟宇一样的80后年轻人约有1.7万名,占研究员总人数的80%。
早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的航天领域年轻人才就已经开始成为了中流砥柱。整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设计师、总指挥、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队伍中,45岁以下的占53%,正副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共有3000多人,35岁以下的占56%。在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现在共有392人,平均年龄为31岁,35岁以下的占82%,型号两总的平均年龄是44岁,主任、副主任设计师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80后有22人。
神舟五号发射时,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为53.6岁,神舟六号时降为48.7岁;神舟六号发射时,飞船、火箭试验队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80%,副主任设计师以上人员平均年龄为32岁;神舟七号发射时,飞船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为33.6岁,神舟八号飞船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为31岁。
中国的航天领域在不断汇聚着新鲜血液,为中国的航天科技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这群团队引起了国外人的羡慕,因为他们非常年轻,具有活力,更富有创新力。俄罗斯的火箭研发团队都是苏联遗留人才,都已白发苍苍。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也大于我们,平均年龄为42岁。可以说中国的火箭研发核心科技掌握在了年轻人的手里。
长六团队聚在一起讨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