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顾国产电影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时,2007年是显然是里程碑式的一年。那一年的《集结号》让冯小刚名利双收,那一年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姜文压折了秤砣。但是这些个独立的电影个体并不能够推起中国电影市场这艘巨轮,真正让这艘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前行的是中国社会原本最为担心的一群人。
在2007这一年,年纪最轻的80后(这里指的是1989年出生的那批孩子)也正式成年了。这一批接受了完整教育,在新的,开放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80后群体,在2007年时即将或者已经开始走向社会并且开始改变社会。他们喜欢旅游,喜欢聚会,当然还喜欢看电影。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理念以及消费方式告诉人们,他们要接管这个社会了。
正是借助这一批人的推动,从2007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开始极具的扩张。人们开始发现身边的电影院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让人们咋舌。所有看的懂这一切以及看不懂这一切的人都在重复一句话,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从《集结号》的2亿到《泰囧》的10亿再到《美人鱼》的30亿,中国电影市场在短短的十年间犹如烈火油烹一般繁荣,但是国产电影却集体失踪了。
从2007年算起至今,国产电影在威尼斯,戛纳,柏林三大电影节上获奖的只有一部电影,而象征电影最高荣誉的奥斯卡更是连提名的都寥寥无几。这跟上个世纪90年代的国产电影在世界范围频频获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十年,怎么反而形成了国产电影退步的十年呢?
大部分人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结于资本的介入,认为这是如今国产电影过分追求商业化的恶果。这个论点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好莱坞的资本介入以及对于电影商业化的追求远甚于国产电影,但这些年好莱坞依旧拍出了《老无所依》,《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国王的演讲》等叫好又叫座的精品电影。国产电影没钱时拍不出好电影怪自己太没钱,有钱了拍不出好电影怪自己太有钱,这样奇葩的观点不知道中国电影人还要用到何年何月。
如此广阔的电影市场,一众捧着钱想要投资的投资人,面对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经历了十年的蓬勃发展,为什么国产电影依旧让国人嗤之以鼻呢?
好莱坞教导我们,电影是一个完善而又精密的工业体系,这里所说的“电影工业体系”并不是一个噱头,而是一个真实的体系。一部电影从创意到最后上院线播放,中间要经过无数个环节。从编剧到拍摄,从灯光到场记,从音效到剪辑。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像工业生产一样精密,才能够有一个合格的产品产出。而国产电影似乎并不重视这些。
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电影圈里的大咖们讨论,“只要本子好就如何如何好”“只要是某某大导演就如何如何好”,似乎在他们眼中拍电影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只要是个大导演,随便找几个当红的明星,随便攒吧攒吧就能做出一个好电影出来。可事实真是那样吗?很明显并不是,一个好的电影前提确实需要一个好剧本,但同样需要的是好摄像,好灯光,好音乐,好剪辑,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作品,而国产电影缺少的正是这些。
搞电影的国产电影人都想当导演。拍了几部片子摄像转导演,剪了几个片子剪辑转导演,甚至剧组都能转导演,还有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年青导演扶持计划”,中国的电影导演到底是有多不值钱呢。一个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需要大量的,专业的从业人员支撑的,不是靠大量的二流导演支撑的。国产电影再这样发展下去,就算真的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又能怎样,碰到个二把刀摄像,再加上个三流剪辑师,真的好作品也被毁的一无是处了。
所以国产电影想要真正的进步,好的剧本以及大师级的导演自然是必须的。但是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培养职业的从业人员才是根本。国产电影已经错过了一个黄金十年,希望在下一个十年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专业的电影从业人员。也只有这样,国产电影才能够真正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