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先生创建了大名鼎鼎的邵氏影业和TVB(香港无线电视)。如果说TVB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一说香港无线,那大家都太熟悉了,香港无线一直以来都是华人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电视机构,曾经拍过那么多影响了不知多少人的电视剧,而且培养出众多的艺人,像无线四大小生刘德华、梁朝伟等。邵氏影业也算是第一大的华人电影公司,曾经拍出一千多部电影。所以邵氏兄弟实际上曾经服务了华人娱乐八十年,从一开始的普通话到后来的广东话,然后又回到普通话。
邵氏兄弟最早是在上海起家的。在旧中国的时代,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中心,而香港那时候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所以中国的电影业、娱乐业的发源地一开始都在上海,邵氏兄弟最初也是在上海打拼。
邵家最早在上海开了一家绸布庄,邵逸夫小的时候家境还不错,他们兄弟姐妹一共八人,邵逸夫排行老六,所以后来在香港,大家都称他为“六叔”。邵氏兄弟的名字都特别有意思,本来他们的名字都是按照“四书五经”起的,结果他们兄弟四人后来全都改了名,老大邵仁杰改成了邵醉翁,老二邵仁棣改成了邵村人,老三邵仁枚改为邵山客,老四邵仁楞改成了邵逸夫,全都改成陶渊明的诗里面的词儿。这邵氏四兄弟最后没有一个继承父业,再加上邵家的绸布生意确实也潦倒了,兄弟几个全都进入了娱乐业。上海曾经有一家剧院叫“笑舞台”,由于经营得不太好,后来就倒闭了。
邵家那时候生意还行,就把这个“笑舞台”给接管了,接管以后就派邵家的大哥、二哥去管。那时候邵逸夫还上中学呢,等他中学毕业的时候,他们家就败落了,给兄弟四个留了一栋房子和一个“笑舞台”。这哥儿四个决心投身娱乐业,哥儿四个最后一咬牙,把父亲那房子卖了,把钱全部投到“笑舞台”去了。这哥儿四个就觉得华人一定喜欢看武打,所以在那个“笑舞台”上就开始演各种打戏,于是“笑舞台”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
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他们又敏锐地感觉到电影未来一定会发展,哥儿几个就凑钱买了一架破摄像机,轮番当导演、当编剧,开始自己拍电影。由邵氏兄弟创办的公司于1925年拍摄了《立地成佛》,虽然它并不是中国最早的无声电影,但确实是一部全部由华人班底拍出来的故事片。
当时邵家于1925年在上海成立的这个电影公司叫天一影业,天一影业由邵逸夫的大哥、二哥打理。1931年天一公司拍摄了《歌场春色》,能片上发声,成为中国最早的有声电影。此事已被载入了中国电影史。不过当时上海的电影公司竞争很激烈,这个天一影业在上海就有很多的敌人,遭到了很多上海电影公司的联合围剿。于是,邵逸夫和邵家三哥在1927年下了南洋,在那里开拓市场。日后当生意已经十分红火时,他们才成立了另外一家电影公司,叫邵氏电影。于是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刚去南洋时条件非常差,邵氏两兄弟就拿一个破放映机,在南洋的每个橡胶园、每个村庄放映电影,非常非常艰苦。当年中国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上西洋留学,有革命理想的人到东洋留学,而下南洋的就是那些最最贫苦的几乎不识字的福建、广东的最底层的老百姓。邵氏电影公司就是从服务于最底层人民的娱乐开始。邵逸夫和三哥背着放映机,几乎跑遍了南洋的每个橡胶园、每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