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蚂蚁,生活在撒哈拉大沙漠里的蚂蚁,蚁族群里高颜值的大长腿。
太阳直射之下的撒哈拉沙漠,地面温度高达70度。踩着比其它蚂蚁更长的大长腿,沙漠蚂蚁在撒哈拉健步如飞,纤细身影掠过滚烫的沙砾,以最快速度觅食回家,减少热浪的袭击。
沙漠蚂蚁吸引大众目光的不是它的好身材大长腿,而是它回家的本事。广袤荒凉的撒哈拉,蚂蚁东找西找,转了很多弯,绕了一圈路,终于发现了一只苍蝇的残骸。找到食物的蚂蚁,无论绕了多少路,离家有多远,总能一条直线地径直往家冲,走最短的路程回家。从遥远的地方启程,蚂蚁怎么找到最优化路程?
你从陌生地点回家,需要定位和导航。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确定你所在的位置。导航,根据你和你家的位置,在地图上计算出你回家的最短路径,指引你回家。
定位和导航换成蚂蚁的语言,就是要确定2件事情:我现在的位置,和走最短的路回家。蚂蚁用自己只有针头那么大的大脑,完成了你要依赖高科技才能做到的事。
它是怎么做的?德国乌尔姆大学团队深入撒哈拉沙漠,探索蚂蚁的秘密。找到答案之后,他们制造出成本低廉,不需要卫星定位,自己就会找路的撒哈拉机器人(Sahabot2)。法国马赛大学团队更进一步,做出了跟沙漠蚂蚁长得一样的六条腿蚂蚁导航机器人(AntBot)。
蚂蚁的地图
导航回家,首先需要地图。蚂蚁脑袋里的地图,不像百度谷歌地图信息完整,它不管周围有什么商店饭馆停车场,蚂蚁在地图上只画自己出门时走过的路。掌握2个要点,就能画好蚂蚁地图:一是距离,二是方向。
1、距离
炎热的沙漠,沙子里的水分被蒸干,大风抚平地面上生命残留的痕迹。蚂蚁在干燥的沙漠里很难闻到路上的味道,它没法靠嗅觉,只能靠视觉找路。在找路时,蚂蚁使用了一种叫做“视觉流”的视觉感知。
当你坐在车里,欣赏掠过窗外的风景时,你会发现:路边的树木往后移动得快,远处的青山往后移动得慢。你眼中风景流过的速度不是均衡的,距离离你近的风景流动得快,距离离你远的风景流动得慢。你车子的速度加快,风景流动的速度也加快了。你可以根据自己行驶的速度,和风景流动的速度来判断风景的大致位置。运动中的视觉感知就叫做视觉流。
当蚂蚁外出时,视觉流可以让它画出一个大致的地形草图,只是做不到精确判断。乌尔姆大学团队猜测蚂蚁对距离的精准确定,是通过计算步数来测量,就像汽车里程表一样,轮子转过一圈,车子前进了2米。
为证实猜测,团队给蚂蚁分成2队做实验:长腿队和短腿队。长腿队的蚂蚁,腿上粘上猪鬃做的高跷,让它的腿更长。短腿队的蚂蚁,把它的腿剪断一截,让它的腿更短。
踩高跷的蚂蚁(红队),和被截肢的蚂蚁(绿队)默默忍受着残酷实验的折磨,被释放后立刻飞奔回家。实验结果跟团队预测的一样,踩高跷的蚂蚁跑过了蚁巢的位置,而截肢的蚂蚁在还没到蚁巢时就停下了脚步。离家2000步距离,腿长一截就走远了,腿短一截就走不到了。实验证实了猜测:蚂蚁通过计算步数来确定距离。[知道日报-法兰西is培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其他平台]
2、方向
距离确定了,怎么辨认方向?跟你不一样,蚂蚁不靠路上的地标找路,而靠天上的太阳定位。蚂蚁看到的不是太阳的方位角,而是太阳的偏振光。
阳光是自然光线,每个方向都均匀传播。当阳光经过大气层中水汽的折射,会产生在各方向上传播幅度不一样的光线,这是太阳偏振光。你看不见,但蚂蚁能看见。
团队给蚂蚁做了个活动框架,框架上装有过滤镜片阻挡天空中的不同光线。当太阳偏振光经过镜片的折射,偏转了一个角度之后,蚂蚁迷路了。实验证实了猜测:蚂蚁通过太阳偏振光来确定方向。
上图是太阳偏振光的示意图。虚线代表的偏振光围绕太阳形成一圈圈的同心圆,虚线线宽代表了偏振强度。不同方向上,偏振光的明暗程度不一样,地面上的蚂蚁转了一个方向后,看到的偏振光和之前有所不同,根据偏振光的变化它能辨认出自己的方向。
举个例子,你戴上有偏振镜片的墨镜(或是3D眼镜)看手机时,会发现某个角度下手机屏幕是黑的,原因是偏振镜片阻挡了屏幕上反射的偏振光。你晃动手机,可以看到屏幕上时明时暗,根据屏幕的明暗,你能找到手机角度的变化规律。蚂蚁根据偏振光辨认方向的原理跟你确定手机角度的原理相同。
一句话,太阳偏振光就是蚂蚁的指南针,帮它确定方向。
路径整合方法
在地图上画下走过路的距离,和行走方向之后,沙漠蚂蚁让人赞叹的计算开始了:规划最短回家路径。
上图是蚂蚁的路径图,红点是出发地,灰线是外出时走过的路,一路漫游的蚂蚁在蓝点处找到了苍蝇残骸,打算回家。这时它已经走了592米,花了18.8分钟。黑线是蚂蚁从终点回到起点的路径,几乎是直线,只有140米长,用了6.5分钟跑回了家。
曲曲绕绕的漫游之后,蚂蚁怎么计算出最短回家路径的?也许不用计算,看看太阳吹吹风,凭经验做估计。蚂蚁计算的具体细节不知道,不过研究团队推测蚂蚁使用了类似“路径整合”的方法,路径整合是导航系统里的一种航线推算法。
右图是计算机模拟蚂蚁漫游,根据机器人随机的漫游路线,用路径整合方法推算出的最短回家路径。
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来看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上图中,你从A点出发,先往西边走30米,到B点,再往北边走50米,到C点,这时你从C点回到A点的最短路径是直线CA。知道了你走过的AB、BC路段的方向和距离,你可以计算出你回到A点的方向和距离X。大致是从C往东偏南60度的方向走58米,就回到了起点。
路径整合可以把你走过的路程一段一段计算出来,找出最终优化线路。蚂蚁走过的路远比例子中复杂,但它拥有的数据也只有每段路程的距离和方向,把繁琐信息简单化,蚂蚁在复杂路程中找出了最佳路径。
距离,方向,只要2个数据就整合出最佳路径,蚂蚁的脑袋里不需要装其它冗余的信息,针头大的大脑已经够用了。你的大脑里有850亿个神经元,沙漠蚂蚁的大脑里只有40万个。以最小的芯片做最优化的工作,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蚂蚁机器人
法国马赛大学团队学习了沙漠蚂蚁的导航本领,本着蚂蚁以最小芯片做最优化工作的原则,制造出低成本的蚂蚁机器人(AntBot)。
只有2.3公斤重的蚂蚁机器人,配置了一个视觉流传感器,一个偏振光传感器,2个传感器组成定位罗盘。当天空晴朗时,定位误差只有0.02度。天阴时,误差为0.59度。机器人的6条腿跟蚂蚁一样,用来计算步数,确定行走距离。
成品机器人的实测中,随机漫游14米路程,然后以路径整合计算出最短路径导航回到起点,距离误差为6.47厘米。不需要GPS就能自己找路的机器人,特别适合做通讯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使用,做勘察侦探,开荒拓土的工作。
沙漠蚂蚁身长只有1厘米,平均漫游速度50厘米/秒,最远漫游路程达到732米。机器人身长45厘米,漫游速度10厘米/秒,如果按照蚂蚁的导航本领衡量,机器人巡航覆盖范围应该达到32公里。速度比不上蚂蚁,漫游行程也远远低于蚂蚁,要赶上沙漠蚂蚁,机器人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最简单的导航系统,最优化的路径整合。简单高效的沙漠蚂蚁,愿阳光一直照耀着你,永远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