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都是雄性更加漂亮,而人类恰恰相反?

其实,漂亮这个词带有主观含义,比如:我认为王祖贤有魅力,而你觉得张国荣更有魅力,所以,单纯讨论人类是男生好看还是女人漂亮,其实没有太大的意思。

但如果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对比,你会发现在大自然中,大多数雄性的羽毛更华丽、体型更壮阔,而人类则没有这种明显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和自然界的性选择有关。

性选择与演化

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生活着一种园丁鸟,它们在求偶季节来临时,雄性园丁鸟会利用各种装饰物,装饰自己的鸟巢。

由于园丁鸟装饰的鸟巢过于复杂,且非常具有美感,以至于早期的欧洲探险家根本不相信这是鸟类的作品,以为是当地人的杰作。

后来才知道,这座鸟巢是雄性园丁鸟为求偶而设计的杰作,事实上,这座鸟巢除了美观之外,不具备任何功能,雌鸟并不能在这个鸟巢里产卵,而是需要另外筑巢产卵。

既然如此,园丁鸟为什么还要浪费精力去铸造华而不实的鸟巢呢?

可能你会觉得鸟类世界里已经演化出了“美学”或者鸟类也懂浪漫,但其实这座鸟巢是性选择的产物。

很多人会以为,自然界中雄性在交配战争中会打得对方头破血流,然后胜利的一方会取得雌性的交配权。

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并非如此,战争只是雄性在生殖竞争中其中一个手段而已,不同的物种之间,采取的生殖竞争完全不同。

比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雄性孔雀想要争夺雌性孔雀的交配权时,比拼的并不是力气,而是彼此张开尾巴,向雌性展示自己的魅力。

园丁鸟在求偶时,会展示自己的鸟巢,鸟巢异常精美的一方会获得雌性的青睐。

狮子在面对同性生殖竞争时,会比较力气大小,力气大的一方会受到雌性的青睐。

而这一切,又都是因为不同性别之间的生殖策略。

动物的生殖策略

为了更好的留下自己的后代,不同性别的动物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应对。

对于雄性而言,它们不需要承担怀孕、抚育婴幼儿的责任,因此它们采取的生殖策略是数量越多越好。

但对于雌性而言,由于它们要承担怀孕、抚育婴儿的责任,因此它们采取的生殖策略是质量优先,并不考虑数量。

在这两种不同的生殖策略下,演化出的生殖配子也不相同。雄性的生殖配子(精子)一般数量多,营养物质少。而雌性的生殖配子(卵子)数量少,但营养物质多。

在这种策略下,雄性来者不拒,只要能传播自己的后代,它不在乎对方是美是丑,是健康还是疾病;而雌性要为有限的配子,尽可能选择优秀的精子配对。所以她们会以更加挑剔的眼光选择雄性。

比如:之所以雌孔雀会挑选羽毛比较华丽的雄孔雀,是因为羽毛华丽代表着寄生虫少,意味着雄性更健康,生出的后代也更健康。

园丁鸟的房子更精致、更华丽,代表着园丁鸟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也意味着它们捕食速度快、捕猎能力强,同它交配生出的后代也会如此。

体型更大的雄狮可以驱赶入侵者,也可以保卫自己以及后代的安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雄性都更漂亮、或者体型更大,科学家发现海马在繁殖后代时,雄性付出的精力要比雌性大得多,因此海马之间的生殖竞争主要是雌性。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殖策略,导致了物种的演化路径不同,雄性之间由于存在生殖竞争,因此会朝着更有利于生殖繁衍的方向演化,所以雄性相对于雌性而言更强壮、更漂亮。

那为什么人类的雄性没有比雌性更漂亮呢?

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

如果你观察一下自然界,你会发现,同一个物种之间,雌性和雄性在体型或者颜色上有明显差异的物种,也叫作性二态性。它们的社会结构通常是一夫多妻制。

比如:狮子,孔雀,园丁鸟,鸡等。

如果同一个物种之间,雌性和雄性在体型、结果以及颜色上差别不大,那么它们一般是一夫一妻制。

比如:企鹅,天鹅,以及人类。

一夫多妻制度下,雄性在繁衍后代上,不会付出任何精力,只需要交配就可以了,因此同性之间竞争激烈。

而一夫一妻制度下,雄性要和雌性一起哺育后代,照顾幼儿,因此同性之间竞争不激烈,它们在演化时,就不会与雌性在体型上差距过大。

我们知道,人们之间男女的体型差异并不大,男生比女生体型差距在15%左右,因此人类世界里一直以来是大多数人一夫一妻制,极少数人一夫多妻制,如部落首领、勇士等。

但随着文化以及财富的累积,人们在面对同性竞争中,比拼的并不是体型差异,以及美丑,而是综合较量,比如: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都能影响女性的选择。

所以,人类才没有像其他动物一样,在两性之间演化出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