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人像摄影师,拍谁都是这辈子最好的照片

他曾经因为一本以诗人食指作为封面的摄影集,而为人津津乐道。

他说,他把中国最牛B的牛鬼蛇神一网打尽了,够了。

他的朋友诗人柏桦在看了他为自己拍的照片后,说,“你不要轻易给一个人拍照,因为你给谁拍一定就是那个人这辈子最好的照片”。

他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家”

他叫肖全。

他拍过北岛、贾平凹、陈丹青、史铁生、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窦唯、谭盾等等八九十年代里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领域的很多名人,他的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透过他的镜头讲出的故事。

但在他的眼里没有名人,只有朋友,只有缘分。

肖全与舞蹈家杨丽萍是多年好友,在他镜头里的这只孔雀,与世人眼中的她大相径庭。

他说,他已经拍了杨丽萍十几年,还会继续拍下去,哪怕她已经成了老太太,老得不行了,在大理晒着太阳,她依然是杨丽萍。

有人说,在三毛需要一个摄影师的时候,上帝就把肖全派到了她的身边。肖全镜头里的三毛,漫不经心,举手投足间有着骨子里的洒脱和不羁。他因为三毛拍摄这组照片,同三毛成为好友,而这组照片也成了三毛生前最后的灿烂。

三毛自杀后,肖全遗憾没能参加成她的葬礼,妻子安慰他:“三毛没有葬礼,只有生日。”

90年代,肖全认识了法国驻广州领事馆的文化参赞维罗妮卡。她问肖全,认识马克·吕布吗?他很快就要来中国,想找一位会说英文的摄影师当助手。

那个年代的摄影师,应该没有不认识马克·吕布的。

马克·吕布是一名世界级的摄影大师,马格南图片社的前主席,法国国宝级战地摄影师,摄影生涯长达70年,他的一生去过许许多多的国家,以旁观者的眼光,拍下了人类社会中的角落,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在作品里呈现了最真实的生活。

?

这是他的第一幅代表作,拍摄于巴黎埃菲尔铁塔上,他凭着这张作品赢得了进入玛格南图片社的资格。

《枪炮与鲜花》是马克广为人知的摄影作品之一

除此之外,马克还拍摄了许多同时代的艺术大师、明星和政客,如毕加索、达利、约翰·列侬、萨特和波娃,还有英国首相丘吉尔。

然而这位著名的法国摄影师却始终对中国情有独钟。

他说他喜欢中国人,尤其喜欢中国的摄影师。他去过世界上那么多的国家,中国却是唯一一个让他与几个当地摄影师建立了长久友谊的国家。

他是建国后获准近距离拍摄中国领导人的首位外国摄影师,为周恩来和毛泽东都拍过照。

1971年,他给周恩来拍摄了这幅经典的肖像作品。很多人都以为照片中的周总理在比胜利的“V”手势。马克说,其实是当时法国外交部长问周恩来,在法国留学学到什么?周恩来说,在巴黎学到两点,一点是马克思主义,一点是列宁主义。

那时候中国与西方国家还未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却为马克特批了护照,在得到中国签证的第一天,就自己一个人大步跨到了内地。而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要拍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每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所发生的巨变。

肖全毫不犹豫地向维罗妮卡推荐了自己作为马克·吕布的助手。在那以后,他开始恶补英语,并大量翻阅跟马克·吕布和西方摄影有关的书籍。他们的深厚情谊,也因此而结下。

一个是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一个是被称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肖全和马克·吕布一起用胶片记录下日新月异的中国,捕捉了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守旧与开放并存的时代气息,以及在历史长河中辗转变化着的一个个城市的所有样貌。

1993年5 月,广州火车站。那时,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农民工从中国各地涌向这里,开始他们的新生活。直至今日,广州站仍然是全亚洲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之一。20 年后广州火车站的外观一如当年,但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已经发生了巨变,而马克·吕布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从老式中山装到时髦T 恤,排队的人群里有各色的行装,不论你是工人、农民,还是商人、老板,只要坐火车都得来这座车站。


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作“孔雀东南飞”,在寻找梦想的迁徙大军中,也包括很多像上图中这个吮吸手指的小孩一样的“雏燕”,二十年间几代农民工的后代,都是在从老家到广东的往返之间长大。相比现在农村里的留守儿童,他们是幸运的,从小就能见到世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年都能见到自己的父母……

一个小贩正在张贴性感女明星的海报来招揽生意。这样的海报挑逗着中国人的荷尔蒙,也打开了中国人看世界的窗户。

紧身牛仔裤、新式变速自行车、公用电话……新鲜事物几乎每天都会在大街上冒出来,照相馆、电子游戏厅也遍布大街,这些东西不断地丰富着广州人的生活;超短的牛仔热裤、波点雪纺衬衫、金属扣的复古皮鞋、大波浪卷发……广州自从“打开门”之后,就再也没缺少过青春和时尚。

自行车流是那个时代中国的写照,而与其他的大城市相比,深圳的自行车流里只有年轻人。无数的年轻人涌入这座城市,而这一辆辆自行车也承载了他们最初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张照片的构图和拍摄手法是马克惯用的,向马克致敬!

有一次在拍摄中,马克·吕布看到一个小贩在路边卖芒果,芒果是他最喜欢吃的水果,就让肖全去问问价钱,当知道了价格之后,虽然不是贵得离谱,他却还是摇摇头不甘心地走开了。看见他低头的背影,肖全顺手举起了相机,拍下了这张他很少拍过的背影人像。

虽然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摄影师,可他依然是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男人。肖全悄悄地买了几个芒果塞进自己的摄影包,等到快收工时,打开摄影包对马克说,“你看这是什么?”他立刻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欢呼:“乌啦啦,芒果!”

马克·吕布的相机从来不离身,他的眼睛永远在观察。对于他来讲,没有工作和休息之分。在深圳,他们天天早出晚归。一天傍晚,收工了,肖全开心地说这下可以把照相机装进摄影包里了。马克却说:“如果在餐厅里碰上了邓小平,我看你拍不拍。”

肖全和马克从1993年到2013年的20年时间,一起用相机记录了中国一个时代的变迁。

1995年,马克被张艺谋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法国投资人请来剧组拍照。张艺谋也成了马克最重要的模特,他对这个穿着军大衣的中国人非常感兴趣,为他耗费了许多胶卷,而在一旁候场的巩俐显然对马克的拍摄也非常好奇。

在上海,他们抽空就会去里弄里头转悠。每次遇到弄堂里的那些孩子们,马克就会变成一个纯真爱笑的“老小孩”。里弄的小卖部里兜售着各种饮料,孩子们身上穿着当时最流行的夹克……没错,上海就是当时中国最时尚的城市。

1996年,马克·吕布不知疲倦地走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和前门大街等地,拍摄了很多照片。同年,马克·吕布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名为《马克·吕布四十年中国》的大型个人展览。在这次展览中,肖全第一次见到了让马克·吕布“重新出发”的女人凯瑟琳。

2003年6月24日,马克·吕布在巴黎过80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张从中国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

“献给一个80岁还在拍照片的人。我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有责任感、对一切充满希望的摄影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你让我尊敬,却难以效仿。”

这张明信片来自肖全。

2010年,再次来到上海的马克·吕布已是一位87岁的老人,但依然是个快乐的“老小孩”。他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他的大型回顾展。展览上,有一个惊喜。1971年,马克在上海芭蕾舞团拍摄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就在开幕式当天,马克作品里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女孩—唐雪娟女士来到了展览现场。这场时隔39年的重逢令马克欣喜不已,他把她拉到自己的那幅作品前,拍下了这张时空交错的合影。让我们不由得感叹时光到底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2009年夏天,肖全来到巴黎,来到马克·吕布的家里。那么多年过去,岁月改变了他们的模样,却不曾改变他们对彼此的热情,以及他们对摄影共同的热爱。

2013年,在马克·吕布90岁生日之际,肖全又一次去了巴黎,在马克的家里见到了他,这是肖全最后一次去见马克。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将90岁的马克行动起来也已经非常吃力。肖全告诉他,他爬上了埃菲尔铁塔,找到了油漆工的位置,马克听了若有所思,却没有说出什么话来。

马克见证了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伟大事件。他对中国有一份特殊的爱,五十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去介入、去呈现那个西方人眼中遥远神秘的国度。

他曾说:“我在中国走啊走,看啊看,拍了不少照片。我还喝了很多茶,听了很多当时官方冗长的报告……所到之处我看到并喜爱这些美丽的面孔、工具上的陈年铜绿、浩瀚又有些奇特的景观,到处都有一种尊严,取代了上世纪几乎整个民族的耻辱。”

我们要感谢这位来自西方的摄影师,是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持续的对中国进行报道,向世界展示中国。

马克和肖全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生命里始终都有着一份与众不同而又非凡的爱。

其实对于更多的人来讲,一辈子能有一件让自己终生不渝的坚守和爱好,那才是一件真正浪漫而非凡的事情。在这方面,马克和肖全绝对是榜样。

▌摘自《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肖全(著),北京紫图图书公司授权合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