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南阳”谁得到谁倒霉,最后被曹操打破困局

公元前272年,秦将白起攻打楚国,占领了位于豫南的宛城,秦昭王置南阳郡。西汉时期,南阳郡下辖36县,是全国五大都市之一。

公元25年6月,刘秀复立汉朝,建元建武。家乡南阳郡升级为南都,领县37个,为天下第一大郡,被尊为帝乡。

汉末三国,此地几易其手,领取该郡“房产证”的主人大多以悲剧收场,什么原因造就了“南阳魔咒”呢?

上图_ 荆州九郡,南阳郡位于图上方位置

探底南阳郡

汉末,董卓当道,时局动荡,南阳郡同样不能置身事外。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讨伐董卓路过南阳,引诱太守张咨赴宴,中途以“道路不治,军资不具”的名义,将其私自斩杀。“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孙坚控制了南阳郡。此时,袁绍和董卓因废帝生产分歧,“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孙坚将南阳作为“投名状”,依附了袁术。仅两年后,他在与刘表作战中阵亡。

据东晋史学家司马彪所编的《战略》中称:“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可见袁术在南阳郡捞取了大把的实惠。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术集结主力,在封丘对阵袁绍和曹操,遭遇大败,被迫逃亡九江。

袁术败逃后,刘表将南阳过户到自己名下。建安元年(196年),骠骑将军张济因军中缺粮,引兵入荆州,激战于穰城,被刘表军射死。他的侄儿张绣继任凉州兵的带头大哥。刘表采取怀柔策略,招抚了张绣,屯驻宛城。在“宛城之战”之中,张绣大败曹操。次年,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曹操。

上图_ 张绣(?—207年),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

张绣降曹后,刘备在南阳崭露头角。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袁曹官渡之战之际,立足南阳,骚扰许都。次年,击败袁绍的曹操抽身痛揍刘备,后者只得投靠刘表。刘表将其安置在新野,作为抵挡曹操的一道屏障。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备趁曹操忙于剿灭残袁势力,再次进袭南阳,一度进抵距离许昌一步之遥的叶县。曹操组织以夏侯惇为首的反击,刘备示弱退却,在博望坡大败曹军。此后,曹操和刘表在南阳反复拉据。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南阳郡划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各方对其的争夺也落下了帷幕。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经济优势

从张咨到曹操,南阳郡的换手率高得惊人。究其原因,南阳当地发达的经济,使各方有了觊觎之心。《三国志·袁术传》坦言:“南阳户口数百万。”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阳郡总人口达243万,与十三刺史部的幽州人口相当。当时东汉总人口4915万,其中南阳郡的人口占总数的4.94%。

古代崇尚儒学,受其影响,社会普遍重农抑商,以农为本成为主流共识。农业、土地、人口是古代经济的三要素。农民从事农业耕作,收获可观的粮食,政府通过土地束缚大量人口,社会通过农业税取得巨量的赋税。南阳郡作为东汉人口第一大郡,有“中州粮仓”之称,经济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上图_ 东汉十三州地图

地理优势

南阳郡所处的南阳盆地,总面积约3.66万平方公里,它东挽桐柏山,西依秦岭,北枕伏牛山,南临大巴山。南阳盆地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当地主要河流有汉江、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等,超过百公里的河流超过十条,河流众多,为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全局看,南阳盆地西北连接关中平原,西南联结成都平原,东北直通中原,继而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南毗邻江汉平原,随即直驱长江中下游地区。这四个地区都是古代经济发达地区,南阳盆地位居其中,堪称“中央大平原”,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三国时期,南阳无论是荆州还是许昌,起到了战略屏障的作用。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交通优势

南阳拥有优越的水陆交通优势。自南阳经唐白河谷地至襄阳的南襄隘道,与襄阳、荆门、荆州等相连,形成古代联系南北两地最重要的荆襄古道。秦朝时,由官方将这条道路拓展为驰道,以此为骨干,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自荆襄古道南下,不但能窥视湖广,还可控扼长江和汉江水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此外,经南襄隘道,出随枣走廊,进抵长江之滨。殷商时期,商高宗武丁通过这条通道,征服江汉,筑起盘龙城(今湖北武汉黄陂),成为商朝最南端的疆土。

南襄隘道东出鲁阳,走“三鸦道”,直驱洛阳,古人将其称为“趋洛之捷径”。南阳经平顶山,可至许昌,距离不过二百公里,为此,曹操对南阳的争夺,实际上是夺取南襄隘道的控制权,消除刘表对许昌的军事威胁。

上图_ 南襄夹道 地形

由南阳过武关,穿越伏牛山,过商洛,翻越秦岭,到达陕西蓝田。而蓝田距长安不过五十公里而已。楚汉争锋,刘邦避实击虚,在南襄隘道和蓝武道的帮助下,率先进入关中,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取得了道义上的制高点。正因如此,历史上流传着“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的说法。

以水路交通而言,南阳郡放射状分布着唐河、白河、丹水、淅水、湍河、滚河等河流,它们同属汉江水系,其中船只顺唐河、白河南下,进入汉江,途经襄阳,由荆州进入长江。水陆交通的密切联系,强化了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的依存关系。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人才优势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记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才。蜀国有诸葛亮、邓芝、李严、董阙、郭攸之等谋士能臣,黄忠、魏延、傅肜、傅佥等军事力量杰出代表。魏国出现了许攸、娄圭、韩暨等专业人才,邓艾、文聘、州泰等人战功赫赫,吴国文有赵咨,谢景、李肃等人,武有甘宁。三国势力中,都有南阳人的身影。

东汉时期,南阳郡良好的社会风貌,雄厚的经济实力,筑就了当时的人才高地。面对乱世,南阳各路英才毅然投入时代洪流,为魏、蜀、吴三国竭尽所能,施展才华。可以说,三国的精彩纷呈,一定程度是由南阳人主导的历史剧目。

综上所述,南阳郡本身具有地理、交通等优势,同时,受到东汉官方的优厚待遇。在先天孕育的基础上,南阳的经济、人才等后天资源逐渐显现。汉末群雄受地缘政治影响,对利益的角逐,是“南阳魔咒”出现的根源。曹操实力雄厚,审时度势,屡挫强敌,最终破解了“南阳魔咒”,成为最后的赢家。

文:计白当黑

参考文献:《三国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