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 滨田英明
上海人,可爱且优秀。
01
提到上海,你会想到什么?
遍布高楼的钢铁森林,金碧辉煌的造梦天堂,魔幻高端的科技前沿。
但一座城市的灵魂,还在于生活在此的人们。
然而,在地域黑的眼里,上海人被贴上了各式各样的黑标签。
精明、抠门、自私、势利、崇洋媚外……
总而言之,上海挺好,但上海人不好。
可接触过才发现,上海男人哪都细,管账时细算、人情上细致、生活中细心。
上海女人最百变,平时娇滴滴,必要时强悍如虎,活出自我又不失底线。
这样的上海人,可爱且优秀。
△图片来源 | Edward He
02
先说说上海男人,他们算得上是上海的标志之一。
精打细算,熟练家务,简直就是居家必备好男人。
是的,上海男人就是集优点于一身的独特存在。
男人有钱就学坏?
放心吧,上海男人才不会沉溺于喝酒蹦迪泡夜店。
又烧钱又伤身,不合算的。
菜市场,才是上海男人真正的天堂。
就像抗战片《红色》中的徐天,进可杀敌,退可宠妻。
但他毕竟是个上海男人,总是心系家务,左手拎菜、右手提鱼赶回家。
“我妈等我回家吃饭,再等一会,鱼和小菜就不水灵了。”
△图片来源 | 电视剧《红色》
可别以为只有股市才需要高智商,跟小摊商贩周旋同样需要大智慧。
从赠送葱的份量,到菜的斤两,再到肉的肥瘦,都必须细心规划。
“明明讲好一斤八块二,侬怎么收吾八块七呀!”
“十二块钱的肉,三块钱是肥的呀,换一块!”
买到新鲜的菜,买到便宜的菜,买到又新鲜又便宜的菜,简直就是他们一天中最高光的时刻。
工作再劳碌,他们也要回到烟火气里的菜市场去放松一下。
回到家,立即化身马大嫂(买汰烧),三下五除二就能做出一桌小菜。
不仅菜色丰富多变,厨艺还相当精湛。
既不用担心钱包,也不用担心胃口,就连油盐酱醋的比例都给你配置好。
长胖?高血压?高血脂?
不好意思,你就是想也没这个机会。
优秀的上海男人不仅能拴住你的胃,还能拴住你的心。
△图片来源 | Annie Spratt
上个月刚结束的“双十一”,几乎人人都在吐槽优惠算法复杂。
心态差点的,直接告别购物节,爱咋咋地。
此情此景,上海男人微微一笑,大脑却宛如计算机快速运作。
“小活动红包金额少,耗时间,不合算”;
“家里缺台烘干机,价格还可以嘛,找个时间抢优惠券,合算”;
“组队活动要找人帮忙,金额还算可观,但费人情,最不合算了”;
“@#!*&%¥^/?.<……”
脑子有算盘,心里有本账。
乱花钱这种事,在上海男人这里不存在的呀。
△图片来源 | Moralis Tsai
而他们最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出门会为女生带纸巾。
懂的人都懂,这在女孩子的眼里有多加分。
如果贴心有等级,那么出门带纸巾就是金字塔的顶端。
当女孩为手上的污渍而抓狂的时候,那个掏出纸巾的男孩绝对自带万丈光芒。
这么优秀的上海男人,却总是被打上“娘娘腔”的标签。
如果说男子气概就是大嗓门大脾气,在家吆五喝六,在外人五人六,
那上海男人一定主动承认自己是个娘娘腔。
因为在他们眼里,尊重女性这事儿就跟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是不是真的娘,建议你看着姚明、刘翔的眼睛说话。
03
上海男人体贴顾家,上海男人自然也是一道风景线。
看过民国剧的人,都会被旗袍下的曼妙身姿和古典波浪头吸引。
长得漂亮,会打扮,会发嗲,是上海囡囡自带的基因,贯穿她们的一生。
△图片来源 | 电视剧《伪装者》
比如上海阿姨。
谈阿姨们的时尚,阿拉必须从“头”说起。
所谓三分长相七分发型,上海阿姨深谙其道。
在卷发棒还没诞生的年代,她们就已经发明了火钳烫发。
一头飘逸有弹性的卷发,是上海阿姨的标准配置。
在这个基础之上,进可挑战鲜艳旗袍,退可安于朴素睡衣,反正阿姨们都驾驭得来。
要想再精致一点的,加上明亮的丝巾、时尚的墨镜,就可以凹出无数个造型。
△图片来源 | 上海热线
老=丑?上海阿姨人生里没有这个公式。
生了孩子、上了岁数的女人,同样有她们独特的魅力。
在这种时尚前卫的生活态度之下,阿姨们炼造了一身强悍的功夫。
众所周知,北京著名的朝阳大妈,战斗力极强令人闻风丧胆。
但要是碰见上海阿姨,还真不晓得谁能降得住谁。
如果说朝阳大妈出招如关公耍大刀,气势足,伤害高,一砍一个准;
那么上海阿姨一定是《甄嬛传》里的宁嫔,温柔刀,刀刀割人性命。
从她们嘴里说出来的吴侬软语,最是温婉细腻。
但只要配上一句360度转音的“哦哟”,杀伤力瞬间爆表。
△图片来源 | @海派青峰
不同于朝阳大妈茬架时的大义凛然,上海阿姨论起理来,强弱分明,深浅有致。
先是一句“侬脑子瓦特(坏掉)啦”奠定基础,再来几个生动事例辅助说明。
要是有热心人来评理,上海阿姨就像一秒化身窦娥,细数委屈赢得舆论支持。
这中间还要适时插入几句“侬晓得伐?”三分软糯夹带七分利落。
你要想张开嘴反攻,上海阿姨有一百句在那等着你。
一顿操作下来,没有打不赢的骂战。
能击败上海阿姨的,只有上海阿姨。
“侬有毛病!”
“侬才有毛病!”
若不是要接小孙子放学回家做饭,这场战斗或许能持续到天荒地老。
△图片来源 | 滨田英明
虽然上海阿姨们有一张刀子嘴,但大多都是豆腐心。
要是你遇到麻烦了,找上海阿姨帮忙准没错。
有不平的事,她们第一个敢出头。
小姑娘被没拉手刹的汽车撞到,上海阿姨们立马围过来关心她有没有受伤。
司机出现时,还被阿姨们数落了一通。
“侬这个人怎么搞的啦!差点轧到人家小姑娘!吓都吓死了哟!把人家车子也轧坏了,侬看钢圈都瓦特了!要赔钱的!”
小姑娘张口只要了20块,阿姨们却不答应。
“20哪够修啊?起码50的!侬至少赔个100的!万一不够人家小姑娘要贴钱的!”
来源 | 知乎
上海阿姨表面强势,内里却是一副“爱管闲事”却又明事理的热心肠。
但,既想嫁给体贴入微的上海男人,又害怕战斗力爆表的上海婆婆?
阿姨们表示:小两口的日子自己过,吾忙着跟侬刘阿姨去看花的呀!
△图片来源 | 滨田英明
04
但在今年夏天,上海人民遇到了人生的一个大坎。
“侬是什么垃圾?”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上海人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玩游戏,再也不玩什么打怪上分了,庸俗!
要玩就玩垃圾分类,VR设备让你感受站在垃圾桶前的紧张刺激。
出门,再也不背什么名牌包了,肤浅!
要背就背时下最流行的垃圾分类桶,颜色丰富还实用。
△图片来源 | @杨洋
节目演出,再也不演什么小鸭子找妈妈了,幼稚!
要演就演垃圾分类现场,演苹果的男孩子请往湿垃圾桶里钻,演废电池的女孩子速速投向有害垃圾桶的怀抱。
幼儿教育,再也不搞什么艺术细胞培养了,无聊!
要搞就搞垃圾分类教学,自行解决身世问题之“姆妈,吾是从哪个垃圾桶里捡来的呀”。
这种磨练必须深入生活细节,否则怎么面对这一天天的灵魂质问?
经过这小半年的实战,垃圾分类已不再是上海人民的痛点。
小区里天天守在垃圾桶前的阿姨爷叔们,也从前线撤了下来。
饭菜还是香的,漂亮包包还是要背的,艺术细胞还是得从小培养呀。
而当初看热闹的各地人民,不久后就轮到自己哭了……
△图片来源 | Levi Lei
为什么上海会是全国垃圾分类的第一站?
除了上海人认真、仔细之外,最要紧的,是他们拎得清。
什么叫拎得清?
为了打肿脸充胖子,不打招呼就把朋友带到家里喝个酩酊大醉,吵得孩子睡不着,惹得老婆生半天气,这叫拎不清。
朋友再亲,能有老婆孩子亲吗?
跟朋友玩得再欢,有老婆孩子高兴重要吗?
所以,他们从来不搞什么江湖儿女那套。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上海没有蹭饭这个词,出去吃饭肯定是有事。
事先要讲好谁买单,不然平白无故吃你一顿饭,欠你个人情干嘛?”
来源 | 作家叶辛
上海人拎得清,尤其是婚姻大事,必须拎拎清爽。
追求自然的相遇是挺好,但总不能像燕小六那样,上来就盘问:
“姓嘛!叫嘛!从哪来!到哪去!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几头牛!说说说说说!”
来源 | 《武林外传》
再加上大城市里,时间真的就是金钱。
△图片来源 | 滨田英明
没有分分钟几百万,起码几十块是有的呀。
与其冒着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花时间和感情去慢慢了解一个人,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亮明底线和期望。
这样看来,去人民公园里的相亲角就比较合算了。
孩子们工作忙到没时间交朋友?没关系,爸爸姆妈亲自上阵。
有什么要求通通列出来,爸妈替你做个初次筛选。
硬件上要门当户对,软件上也要平分秋色。
爱旅游的跟宅男宅女没法玩到一起去,高学历跟文盲很难有共同语言。
人品好是基本,熟练掌握垃圾分类是加分项。
但感情也不是买卖,条件合适的,还得看孩子们喜不喜欢。
“姆妈就帮到这了,剩下的路,侬要自己走。”
△图片来源 | 滨田英明
05
曾有过这样一条类似段子的新闻。
一位急着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未按规定停车,留了一张字条:
“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对面幼儿园接送我孩子的,5分钟就回来,请不要给我贴罚单。”
言辞十分恳切,但最终还是被贴了罚单。
交警的回复道:我等了十分钟。
来源 | @警民直通车-徐汇站
△图片来源 | @警民直通车-徐汇站
礼貌却不失较真的可爱。
拎得清的上海人,最守规则。
你说五分钟,我等你;可你超过五分钟,我就一定要罚你。
同样,生活和工作也要划清界限。
身在造梦天堂的上海,说节奏慢、安逸悠闲,那是不现实的。
工作认真努力,该拼该干绝不含糊。
但下了班,就要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上海有8000多家咖啡店,是全国咖啡店最多的城市,街头巷尾都飘着浓郁的香气。
△图片来源 | Ali Yahya
酒吧也有,但很少放纵和疯狂。
大多数人在这里欣赏美酒音乐,舒缓996的压力。
再接地气一点的,生煎馒头桂花酿,路边随便挑一家都是美食店。
高楼大厦拼搏,弄堂小巷生活。
上海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套清晰的处世规则、生活法则。
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带来的舒适,或许只有同为上海人才能享受得到。
在别人眼里,他们精明。
但上海人的精明,无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别人眼里,他们抠门。
但上海却是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源地,建国后的灾难捐款,上海人也义不容辞。
在别人眼里,他们崇洋媚外。
但从英雄钢笔到江南造船,中国近代的民族品牌大多产生于上海,是上海人心头的骄傲。
一座普通小城,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上海难免惹人心生妒忌。
但就像易中天先生所说的:
“别的城市或许会仿效上海,上海决不会追随他人。”
标签可能带来偏见,却无法阻止上海前进的脚步。
△图片来源 | Levi Lei
资料来源:
1、上流UpFlow:《上海阿姨,战斗力全国第一!》
2、上海去哪吃:《上海阿姨一出现,全国阿姨都认输!》
3、易中天:《读城记》
4、《圆桌派第四季》沪生:上海的腔调
/今日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封面图来源 | Levi Lei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