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身为王子的他,一生到底历经了哪些磨难?

今天,我们将走进莫高窟北周第296窟,欣赏北朝时期精美的壁画。画面位于洞窟主室窟顶西、南、东三披,在早期洞窟中仅此一幅。故事根据《贤愚经·善事太子入海品》绘制而成,长卷式构图,展现了异时同图的高超技法。

画面分为五部分,从窟顶西披龛楣南侧开始,画了王宫、国王向仙人求子、第一夫人生善事等内容;

源于《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一)》

第二部分转南披西段画国王二夫人生恶事;国王为善事太子起三时殿,冬时居温殿,夏时居凉殿,春秋居中殿;善事乘象出游;

源于《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一)》

紧接南披东段右起画太子骑马出行,见屠户宰牛,“稍割称卖”;见猎户挽弓射猎等景象,太子因起布施之心;

源于《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一)》

情节转入东披,南起画善事还宫,求父王开库布施“随人所须,一切悉给”;国库将空善事入海求如意宝珠;恶事相随;

源于《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一)》

紧接东披北段画善事渡海,至七宝城,取得宝珠;船沉,救恶事,恶事刺瞎善事双目夺走宝珠;善事得救;与利师跋陀国公主相爱并结为夫妇。

源于《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一)》

故事讲述的是在很久以前,宝铠国王求仙人赐子。不久,大夫人生下一子,二夫人亦生下一子。国王欣喜,请相师为二位王子看相,相师说长子聪慧福德,取名善事;次子因母亲嫉善趋恶,故取名恶事。兄弟二人虽为同胞手足,但秉性悬殊,善事温顺仁慈,恶事狡诈残忍。

随着时光流逝,两兄弟渐长,一天,善事出城巡游,见老弱病残,心生怜悯,又见众生为生计相残,顿生慈悯之心,于是求父王将宫中粮食、财物等分与百姓。不久,因过度施舍,国库空虚,国王与大臣日渐忧郁,善事得知后,决心出海寻求如意宝珠为父亲分忧。国王、夫人极力劝阻不成,只得为其召得商人、向导一同出行。此时,恶事立功心切,自愿与哥哥前往。

船队到了宝岛山,恶事及商人被眼前的奇珍异宝所蒙蔽不愿前行,善事只得与向导继续寻找如意宝珠,虽途经金银山、琉璃山,但他丝毫不为其所动。行至金山时,向导因年老体力不支而去世,善事将其埋葬,只身一人继续前往七宝城,几经波折,精神感动了天人,赠得如意宝珠。善事返回船队,恶事与商人则不听规劝,满荷超载启程,途中遇风浪致使船翻宝沉,善事力救弟弟游到岸边,恶事却在哥哥熟睡之际用毒刺刺瞎善事双眼并夺宝而去。

善事既盲且痛,辗转流落到利师跋陀国,得牛王舔出毒刺,又得牧牛人细心照料,身体日渐好转。为求生计,善事请牧牛人帮他做了把琴,弹琴卖艺于市,国王果园的守园人见善事勤奋老实,于是雇其守园。每当善事感慨不幸遭遇,时常抚琴弹唱,利师跋陀国公主时听琴声,悦其音色,爱其人表,不嫌弃他身份地位,双目失明,决心嫁给善事。国王惊拒婚事:“你自幼许配于宝铠国大王子善事,如今他出海未归,你嫁一乞儿,当作何了断。”但公主誓不移志,国王无奈答应了他们的婚事。婚后两人相敬如宾,幸福美满。一天,公主晚归,善事疑其有变,当二人化解误会后,善事竟一眼复明,欣喜之时,善事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公主。公主以为善事在安慰自己,于是善事以盲眼起誓,一时间双眼复明。国王得知善事身份,立马派人前往宝铠国,宝铠国王得知了事情原委,将恶事关押,打开城门迎接善事及妻子。善事回国后放恶事出狱,置宝珠于高杆,沐浴更衣,敬拜祈祷,顿时宝珠显灵,普降甘露,滋润国土,又化无数金银、珍宝,善事均送与百姓,举国百姓皆受恩惠,并奉行十善道。

故事中的善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主要表现了佛陀前世爱国爱民,为父分忧,不畏艰险,以忍消恶的行为及牺牲自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