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鸟有虫吃?那些在出生“抢跑”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入学日期便确定为每年的9月1日。三十多年来从未改变,在人们的印象和习惯中,一提到“开学”,多半会与9月份直接联系起来。古谚说道:“早起的鸟有虫吃”,中国家长是否会让子女更早地入学?而入学日期是否会影响出生日期的选择或提前?

Cheng Huang等即将在2020年3月份发表的一篇论文就提到了这一个问题。作者使用2014-2016年广东省生育登记数据来验证是否存在因为入学日期的限制而使得生育提前的现象。

撰文 | 王涵(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社会学博士生 )

责编 | 李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

图文编辑 | 谭雁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 )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儿童入学年龄的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研究者发现,相较于1977年出生的孩子,1997年出生的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平均入学年龄下降了将近1岁;并且,入学年龄不到6周岁的儿童比例,由1977年出生队列的不到10%,上升到1997年出生队列的约21%。二十年间,孩子的入学年龄如此显著地降低。有意思的是,与中国的情况相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儿童的入学年龄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截至2005年,只有84%的六周岁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教育。

这样看来,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们,确实在入学年龄上,履行着古人“早起的鸟有虫吃”的谚语,早起的鸟儿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图1 1977-1997年小学平均入学年龄变化趋势 | 来源:Huang, C., Zhang, S., & Zhao, Q. (2020)

为什么中国的家长更喜欢让自己的孩子相对较早地入学呢?主流的解释可能包括:

第一,较早地入学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教育中获得年龄优势,由此可以相对较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继而能在劳动力市场停留更长的时间,赢得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人生选择,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而晚上学则会带来更大的机会成本和年长的劣势(张春泥、谢宇,2017)。

第二,提前入学可以减少一年的幼教的支出,并且可以减轻照料幼子的相关家务劳动。

我们都知道,小学入学日期截止为9月1日:在此日期之前出生的孩子,会以相对于同学较小的年纪入学;而出生在9月1日之后的孩子,就要延迟一年入学,年龄就会相对同学较大。那么有一个问题,如果家长知道婴儿预产期在入学截止日期附近,那么会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让孩子提前出生在9月1日之前吗?换句话说,既然家长喜欢孩子较早地入学,那么预产期在入学日期附近的母亲,会选择在入学日期之前通过剖宫产诞下婴儿吗?

与其卖关子,不如直接地告诉大家:是的!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选择了这一方案。

图2 入学截止日期前后日平均生产数量趋势 | 来源:Huang, C., Zhang, S., & Zhao, Q. (2020)

在对月份交界点的日出生婴儿数量的分析后,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在从8月份跨越9月份的交界日期,有一个极为显著的日出生婴儿数量的下降,而在其他月份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有约6%(2014名)预产期在9月第一个星期的婴儿,提前到8月的最后一周出生;有约2.7%预产期在9月前两个星期的婴儿,在9月1日前提前出生。

为了让孩子早一点“按时上学”,家长们也是蛮拼的。

要想提前生产,必须要有技术上的支持,现代医学给出了解决方案。早在2007-2008年,中国约40%的剖宫产是没有临床指征的,也就是说有许多剖宫产并不是必须的选择。那么有多少剖宫产是“为了教育”呢?入学截止日期前是否有剖宫产数量的增加呢?研究发现,在8月份增加的生育数量中,约有2/3是采用了剖宫产。提前剖宫产有利于让孩子搭上头一年的“末班车”。

那么是哪些家长选择了让孩子相对提前出生,而提前出生的宝宝们又有什么特征呢?

研究发现,30岁以后的妈妈更会选择在入学截止日期前生娃;教育水平和职业水平越高的妈妈,更会倾向于在入学日前生娃。相对而言,教育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母亲,更倾向于让娃早点出生,好早点上学。在孩子的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无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只要被妈妈选择了,你就得早点来到这世界。教育和经济条件越好的妈妈,选择提早生育孩子,通常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投入,这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妈妈”;对此相反,教育和经济条件略差的妈妈,对子女的入学投入没有“学霸妈妈”那么多,因此孩子入学晚的比例相对较高。图中蓝色折线显示,在入学截止日期后出生育的母亲, 教育水平较截止日期前的较低。

图3 入学年龄与母亲教育水平关系,注:红线为正常入学的儿童母亲教育水平,蓝线为推迟入学的情况 | 来源:Huang, C., Zhang, S., & Zhao, Q. (2020)

提前出生的宝宝又有什么特征呢?

要知道,要想通过剖宫产,提前于预产期出生,对宝宝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研究发现, 对于这些宝宝,他们需要“天生强大”。相对于入学截止日期后几天出生的宝宝,出生在入学日前几天的宝宝,健康水平无论是在身高、体重方面都要强于前者。平均身高多0.13厘米,平均体重多14克。而对于人工选择提前生育的宝宝来说,他们的平均体重更是比前者足足多出226克。因为生产需要满足相关的医学指标,即使选择提前剖宫生产,也要在保证婴儿健康的前提下操作,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提前生产。

因此,对于孩子提前出生这件事儿,就存在一个健康的“选择效应”: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可以搭上提前上学的“末班车”,只有那些健康水平优秀的,才能够提前出生。而相关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的发育和健康状况,对于今后的身高,智力水平,教育成就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何入学日期前出生的孩子比入学日期后出生的孩子教育成就要高,或许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健康优势,让他们“天生要强”。

此外研究发现,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对于提前入学有显著的影响。因为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普及度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家庭而言,育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女性。女性承担着较多的育儿责任,而当代中国,双职工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减轻育儿压力,早点让孩子上小学会是一个选择。因此,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度,不仅对于减轻育儿压力,并且对于实现教育公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是否所有的人都认为,早期的鸟会有虫吃呢?

显然不是这样,2015年(Shigeoka, 2015)日本的研究发现,有超过1800对家长选择延迟一年孩子的入学,因为日本家长认为,对于长期的教育结果来说,多一年的幼教对于提升孩子早期的人力资本是有意义的。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早期的鸟”,真的会有虫吃吗?换句话说,不同的出生月份和今后人生成就(教育、收入等)有没有关系?“早起”的儿童是否会有更高的成就?

张春泥、谢宇(2017)针对中国情境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确存在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在教育和收入成就上的差异,并且人们的入学时机受出生月的影响。首先,入学截止日期的规定在中国没有被严格地遵循,有50%的孩子没有按照规定的年龄来入学。出生在截止日期后的孩子更可能提前入学,而出生在截止日期之间的孩子更可能推迟入学。

图4 1986-1991年 入学儿童分出生月份的按时、提早及推迟入学的比例 | 来源:张春泥,谢宇. 2017.

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出生于11、12月的人口拥有最高成就,而出生于2-4月的人口成就较低。尽管出生月份确实会对日后的成就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入学年龄效应未必是造成教育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出生月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长投入,家庭结构等因素对于教育成就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才更有可能打破入学年龄规定的限制,选择有利于他们的时机来入学。此外,Huang(2020)等的研究也表明,对于提前生育的事件,母亲的受教育和收入水平都相对较高,而就儿童来说,自身的发育和健康优势也是明显的。

因此,出生月份对于教育、职业成就的影响不应当被夸大,更不应被用作“噱头”来贩卖焦虑。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应过多的焦点放置在起点上,而是更多关注生活的过程,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远比焦虑来得更加实在。

参考文献

[1] Huang, C., Zhang, S., & Zhao, Q. (2020).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School entry cutoff and the timing of birth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43, 102386.

[2] Shigeoka, H. (2015). School entry cutoff date and the timing of births (No. w21402).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3] 张春泥、谢宇. 2017. 入学年龄限制真的造成了“七八月陷阱”吗?-兼评刘德寰、李雪莲《“七八月”的孩子们》.社会学研究,01:54-77.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共同出任总编辑,与数十位不同领域一流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一起,与你共同求索。关注《返朴》参与更多讨论。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返朴公众号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