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奉吉小传:一颗炸弹顶得上百万大军,中日韩三国罕见共同纪念
尹奉吉,1908年6月21日出生于朝鲜。1910年,日本逼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被日本吞并沦为殖民地。
1919年(11岁),朝鲜爆发大规模反日运动——三一运动,尹奉吉主动从日本学校退学,进入“乌峙书塾”,并开始阅读《东亚日报》、《朝鲜日报》等进步报刊。
(尹奉吉与家人)
尹奉吉认为朝鲜要摆脱贫困落后和日本统治,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1925年(17岁),尹奉吉回到家乡办起了农民夜校,教授韩文、历史、算数、科学、农业知识等。他还撰写了《农民读本》(共3卷)作为教材。
尹奉吉的夜校非常成功,除了孩子,一些成年人也到夜校来学习。搞得如火如荼农民运动,引起了韩国独立运动志士的注意,便暗中与尹奉吉会面,频繁来往。
1930年3月5日(22岁),尹奉吉留下“丈夫离家生不还”的字迹,与家人不辞而别,坐上北上的火车。他历经波折,终于偷偷渡过鸭绿江,来到中国东北。
1931年,尹奉吉来到上海。此时的上海聚集了大批流亡的韩国人,他结识了刺杀了伊藤博文的安重根的弟弟、韩国临时政府领袖安昌浩、日后被称为“韩国国父”的金九等人。
此时,韩国临时政府活动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为了振奋人心,金九组建了“韩人爱国团”,专门刺杀日本要员。1932年1月8日,“韩人爱国团”的李奉昌日本东京投掷手榴弹袭击裕仁天皇。虽然袭击没有成功,却大大刺激了尹奉吉。
(金九与尹奉吉)
1932年1月28日,日军为了转移国际对满洲国的注意力,突然袭击中国守军十九路军,发动了“淞沪抗战”。3月,日军占领上海,然后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双方开始谈判。
谈判过程中,日本人决定借4月29日庆祝“天长节”(昭和天皇生日)的机会,在上海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举行“淞沪战争祝捷大会”。
4月20日,尹奉吉在《上海日日新闻》上得知消息后,转告金九。两人都认为这是天赐良机。4月26日(24岁),尹奉吉宣誓加入“韩人爱国团”,宣誓“为了祖国的独立自由,我以一颗赤诚之心加入韩人爱国团,发誓击毙日军将领。”
(尹奉吉)
4月27日,尹奉吉给家人写了一封遗书,并将遗书转交给金九。
4月29日清晨,尹奉吉吃完早餐后,解下了自己花6元钱买的手表,与金九诀别:“再过两个小时,我这块表就用不到啦。”金九听罢泪如雨下。
临行前,金九对尹奉吉说了最后一句话:“愿与君再面于地下。”
(尹奉吉举义现场)
告别后,尹奉吉乘车来到虹口公园正门。一身西装革履的他,凭借流利的日语在没有请帖的情况下,顺利通过警卫的盘问进入公园。他带了一个军用水壶和便当饭盒,其实是两枚特制的烈性手雷。
9点30,日本人开始举行庆祝战争胜利的阅兵式,在场的日本男女老少挥舞着日本国旗欢呼,没有人注意尹奉吉在慢慢靠近主席台。
(祝捷大会现场)
11点30分左右,大会进入高潮。在场日本人齐唱日本国歌,尹奉吉突然冲出人群,将水壶炸弹准确地投掷到主席台上。只听一声巨响,主席台上的日本人被炸得人仰马翻。尹奉吉想要再扔出饭盒时,被日本宪兵当场按住。
这次爆炸,主席台上的日本军政要员非死即伤,情况如下:
白川义则(陆军大将、日军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身中204块弹片,送医后死亡;
河端贞次(日本驻沪留居民团行政委员长)当场被炸死;
植田谦吉(陆军中将、第九师团长,后任关东军总司令)被炸断一腿;
重光葵(日本驻华公使,后任日本外相)被炸团一腿;
官野村吉三郎(海军中将,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被炸瞎右眼
(尹奉吉被捕现场)
尹奉吉从容被捕后,5月25日,他被日军以谋杀罪判处死刑。11月18日,日军将尹奉吉押送到日本。12月19日,尹奉吉在日本陆军基地内被枪决,年仅24岁,葬于当地公墓。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尹奉吉的遗骸被迎回韩国,“韩国国父”金九亲自迎接,并举行隆重国葬。
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孤胆英雄,上海市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内建有一座“梅亭”;韩国首尔设有尹奉吉纪念馆,他的遗物被韩国政府指定为国宝;他在日本的埋葬地,也建有尹奉吉纪念碑。他非常罕见地得到了中日韩三国的共同纪念。
蒋介石说:“连中国百万大军都做不到的事情,让一名朝鲜的年轻人做到了,真令人感动!”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43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5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