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攻克世界难题,32岁打造国产航母,这位80后为何这么牛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经过9次海试,2019年12月17日国产航母正式交付,取名“山东号”,这是中国具有历史性的一刻,它和辽宁舰一起组成了,中国海军“双航母”时代的核心,将助力中国驰骋海洋。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中国的国产航母的副总师是一位80后,国产航母的总师队伍里面有80后,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表示中国的年轻一代人才已经具备研制设计航母的能力。而国外航母的总师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对于世界各国而言,50岁的总师其实都算很年轻)

这位副总师的名字叫做王硕威,1980年出生,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应用电子专业,刚毕业年仅22岁的王硕威就来到武汉的701所工作,701所创建于1961年,主要承担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开发的任务,尤以舰船总体系统工程见长,亦是“唯一同时承担水面、水下舰船总体研究设计任务的核心科研单位”。

工作不久,701所接下了改建瓦良格号的任务,由朱英富院士担任总师,他参加过多型水面舰船研究及设计工作,作为工程型号总设计师,成功主持研制了出口型导弹护卫舰和第三代驱逐舰,实现了舰船技术跨越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空母舰,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系统之一。航空母舰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这个大航海时代,航母以它无可争议的综合作战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执法者”。

而中国如果想要驰骋深海,就一定要拥有航空母舰,而中国此前并没有研制航空母舰的经验,所以就从购买回来的废弃“瓦良格”号入手,进行研制改建,在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发展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航母技术。

因为当时瓦良格号已经废弃很久,破损严重,所以虽然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修复和局部的适应性改装,很多毕竟很多都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做,所以难度并不低。比如要解决船体的材料。

而王硕威也非常荣幸加入了研制辽宁号的研发队伍之中,因为技术水平很高,当时年仅25岁的王硕威就已经是辽宁号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负责人。

现代军舰上的电子设备很多,每种电子设备都会有其电磁波的泄射,更不用说,军舰上还有大票的雷达、无线电、卫星天线和电子战设备,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就是向外发射电磁波,同时很多还有接收机接收电磁波以实现其功能。

军舰上层层叠叠、工作在不同频率的各种电子设备,如何不会互相产生干扰并且能够有效识别这就是电磁兼容。

所以电磁兼容设计就是指通过提高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以及降低对外的电磁干扰,避免由于干扰导致的产品故障,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使系统、分系统、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协调地完成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

解决电磁兼容设计是保障甲板作业安全的基础,是形成航母战斗力的重要前提。而要解决电磁兼容问题,就要解决电磁骚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这三大方面。难度可不低,而且在航母这个号称“最为复杂的巨系统工程”的平台上,电磁状况的复杂程度更是超乎想象,再加上当时,中国也是第一次搞航母,既无经验也无图纸,更没有规范标准。

王硕威为了攻克技术瓶颈,王硕威带领团队查资料,搞仿真,做试验,从全舰电磁兼容性顶层规划论证开始,逐步摸索出了一条从顶层设计、问题预测到多层控制、分阶段验证的设计路线,开创性地提出了航母电磁兼容性1∶1陆上联合试验,首次形成了电磁干扰性静态与动态等效试验、脉冲电磁环境下弹药安全裕度等效试验等创新方法,有效攻克了工程研制难点,从而成功解决了关键电磁兼容难题。

王硕威

在“辽宁舰”航行试验期间,为了节省试航试验时间和保证良好试验环境,王硕威负责的电磁兼容试验项目,选择在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5点进行。每到夜深人静时,王硕威就带领团队来到甲板上争分夺秒地开始试验。

冬季海湾的深夜,甲板上寒风凌厉,人只要待上半小时就浑身冻透。王硕威和团队为了精确掌握第一手试验数据,准确判断试验结论,在甲板上一干就是一整夜,天亮了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舱内进行数据分析。就这样连续两个月争分夺秒的工作,王硕威和团队取得了宝贵的全船电磁环境分布。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在这7年的过程里,从25岁到32岁,从白纸一张到经验丰富,王硕威查阅数千份资料文件,经过几百次联调试验,可以说在很多关键技术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在完成了“辽宁舰”的研制任务之后,王硕威迎来了新的任务——打造首艘国产航母。

这是我国首次完整开展航母施工设计工作,作为型号总体副总设计师的王硕威与团队创新采用以总段为导向,以三维设计为平台,各专业协同推进的区域设计模式,极大促进了总装厂建造与舾装同步推进,显著提升了航母的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

比如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就是由一块块巨大的特种钢板焊接而成,钢板强度是普通民用船舶的几倍,焊接难度也因此更高。建造过程中,我国突破了航母特种钢和专门焊接等上百项关键技术难关,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在央视《央视》的“对话”栏目——中国航母走向深蓝中,首次向我们揭示了航母的自主研发过程,无论是“电磁兼容系统”还是“电力系统”亦或是“航煤泵”、“阻拦索”都是全自主研发。而且,从开始坞内建造到出坞下水,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只用了不到26个月,时间比国外同类型航母建造周期缩短近一半。

王硕威可以说为确保国产航母下水出坞和启动系泊试验等重大节点顺利完成,以及国产航母工程研制的顺利推进可以说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产航母“山东号”虽然和“第一梯队”美国最新服役的“福特”级超大型航母以及成熟的“尼米兹”级大型航母相比,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作为一款以争夺海战制空权和制海权为主的“正统”型舰队航母至少可以搭载36架歼-15舰载机,相比辽宁舰,数量提升了50%。

而王硕威参与辽宁号研发的时候才年仅25岁,完成首艘国产航母的时候也才年仅37岁。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少年天才,(在科学界,50岁以下都叫青年科学家。。。)

从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毕业到参加工作十七年来,王硕威完整经历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我国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

他自己也表示,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让他与设计团队能够发挥高超的智慧和力量,集智创新、克难奋进,实现了"铸大国巨舰、助圆梦蓝海"的夙愿!

王硕威更是先后两次获评“辽宁舰”工程攻坚会战先进个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6项,这些成果均在现代水面舰船设计中得到推广运用。

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研发设计建造的队伍,而且平均年龄在36岁,将来我们国家想发展任何一型航母,凭借着这支年轻的设计团队,我们不仅能发展任何航母,其他任何的水面舰艇,我们都能研发设计完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今我们拥有一大批的少年才俊,让我们在祖国伟大复兴的路上奋力前行,大步迈进。

让我们向这样一群年轻科学家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