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文化是在美国经济腾飞的黄金年代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整个美国社会的生活节奏,在“美国梦”的加持下,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梦”而拼搏,并使尽了浑身解数。
在那个“美国梦”为主旋律的年代,对于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时间就意味着金钱与财富、成功与地位。从欧美传来的以“慢吞细咽”为特色的精细美食,显然不符合当时的美国时代需求。
如此一来,如何让人快速吃饱,并获得足够能量保证工作的食物,成为美国商家们的“财富之门”,而打开这扇门的手段,即为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快餐文化”。
它们提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快速满足人们的饥饿欲,成功席卷了整个美国,在美国的每个街头,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成为了跟杂货店相提并论的社区标配。
同时因为快餐是在美国“发扬光大”,它得以被时代所标签化,被认为是美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是美国文化输出的法宝之一。
正因身上的美国文化标签太重了,快餐巨头作为面向全世界扩展的企业,很快就被吃了闭门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拒绝了它的扩张。
直到1989年5月,苏联政府才最终同意,快餐店进入苏联市场。至于苏联为什么会同意,这跟他们的时任最高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息息相关。
戈尔巴乔夫统治的苏联末期,为了解决长期军备负担造成的苏联经济不景气,苏联决定利用资本主义市场的“热钱”来挽救“苏联经济”。
于是苏联开始在一些非国家安全领域的民营生意上,开放外资进入了,而1989年5月动工的麦当劳,即为苏联在美食这个分类上的重点引进项目。
而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苏联这边是“下了血本”,准许麦当劳在自己的“政治核心地带”莫斯科开设第1家店,而这个店从规模上来看,是极其的大,光店员就有600余人,店中的座位更是有近千个,要知道我们今天的麦当劳店,1个店有50个位置,都是超级大店了。更夸张的是,为了应对可能的人流,在设计的时候,麦当劳设计了27台收银机。
但还别说,收银机这件事上,麦当劳真的做到了未雨绸缪。1990年1月31日,麦当劳原定开业日子。结果店门还没有开,就有超过5000人整整齐齐地排队等着吃。
对于这个代表美国的食物,每一个苏联人,出于好奇心,都想先睹为快,并尝尝有没有传说中那样的“美味”。事后统计,仅仅在开店的第一天,麦当劳所接待的人数,就达到了3万多人,而这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为了维持秩序,不要出现动荡,苏联在麦当劳部署了不少军警维护治安。同时我们所熟知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曾光临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