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核反应要先将铀浓缩,那17亿年前的核反应堆是如何运行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可以“营造”出一个核反应堆的,但这种天然核反应堆的输出功率非常非常小,一看就不是什么“远古文明”的手笔

早在1956年物理学家黑田和夫就预测大自然某处可能会有“自持核裂变反应”发生,1972年法国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铀矿用于发电,但开采出的铀矿经过同位素分析后发现浓度只有0.717%甚至0.3%,已经低于0.72%的正常浓度了,这意味着加蓬共和国的铀矿石在过去被“用过”,从而导致浓度降低。

物理学家们最后对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附近展开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此地的铀矿浓度和其他地区的天然铀矿浓度相比都有所下降,但非洲小国绝无可能自行建造核反应堆,那么浓度下降是什么引起的呢?

答案在于地质变化引发的矿区渗水

地下水和雨水渗透进了放射性矿区,从而使得铀矿的能量释放得到了“天然降温”,这种降温又使得低强度的温和链式反应得以长时间延续下去,直到用于降温的水被全部蒸发完毕为止,所以说“远古文明的核反应堆”这一说法并不靠谱。

后来统计物理学家们在奥克洛矿区附近还发现了17处天然核反应堆,这些反应堆的功率有大有小,但一直处于断断续续“运行”阶段,有理论认为这种断断续续可能是因为缺乏降温水而引发的。

可以肯定的是地球诞生46亿年来类似的“天然核反应堆”在全球可能都有分布,但它们释放的能量并没有被加以利用,这也是核反应堆与核电站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