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早在当时广泛流传于民间。自南宋至今日,在史料、民间传说、戏曲、小说、影视中都可见其故事。除了岳飞本人,其故事系统内的其他角色,也都成为了历史或文学的典型,如“岳母刺字”的故事就深入人心。但这个故事流传的版本众多,又各不相同。于是存在很多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刺字之人是不是岳母姚氏?”“所刺之字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对于此事,元末脱脱等人利用旧有的宋朝国史编撰而成的《宋史?岳飞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而《宋史?何铸传》中记载得更为详细:“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可见,岳飞背上肯定是有刺字的,但是并未标明“尽忠报国”出自岳母之手。
我们从两宋的军事制度来看,当时朝廷虽然要求士兵刺字,但不是刺在背部,而是刺在脸部,如禁军教头林冲的脸上就有刺字。而岳飞背部刺字是不符合当时的制度的。
实际上,一直到明末都还没有出现“岳母刺字”之事。当时流行的“张宪刺字”,说的是岳飞请求张宪在他背上刺字。元代白朴《精忠旗》第四章《岳飞涅背》中明确记载岳飞要求张宪在其背上刺字,以表自己的报国之志。
嘉靖时期,熊大木改编《精忠录》成《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一书中,第一次出现岳飞背部刺字情节,老乡邀岳飞一同入山为寇,岳飞:“乃令人于脊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以示不从邪之意。”
“岳母刺字”故事,最早出现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抄本《如是观传奇》中。该剧第九出岳母说唱道:“起来!我将“精忠报国”刺入你皮肤了,你当日夜牢记。念君奋力把胡酋退,念亲及早把捷书寄。”清人钱汝雯《宋岳鄂王年谱》也云:“靖康初始见宋高宗,母涅其背‘尽忠报国’。”不过,钱汝雯的材料却是引自《唐门岳氏宗谱》,而《唐门岳氏宗谱》出现的时间很晚,史学家评判其“讹谬甚多”。
此外,南宋岳珂(岳飞后代)编撰的一部传记资料《金陀粹编》卷九《遗事》中明确记载岳母姚氏勉励儿子“从戎报国”一事,却没有记载其刺字一事,因为姚氏是普通农妇,没有文化,应当不会自己刺字。此书是了解岳飞功绩及被诬昭雪情形,以及南宋初年和战两派之争的重要史料,但是早在岳珂时代,资料散佚,传闻多歧,所记叙的难免有不实之处。
最后,尽管我们无法确认岳飞背上是否真的由岳母刺有“精忠报国”一事,但是并不影响岳飞的形象。这个故事流传过程中,劳动人民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能加入了某些元素,使得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又或许岳母真的刺有这几个字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