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灭了很多中立国,却为何唯独不侵略瑞士?

在军迷界一直有个,一旦出现就会让人争破喉咙,却至今都没能结果的话题“二战时,德国灭了很多中立国,却为何唯独不侵略瑞士?”。

这个“不侵略的行为”,在德粉的眼中,是所谓的“道义精神”,强调当时的德国虽然疯狂了,但是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规则风度”,不会去对中立国下手。

对于德粉的这个说法,我们稍微翻越一点资料,很容易推翻。1940年6月25日,德国以闪电战的姿态,拿下法国。整个西欧洲大陆,几乎全部成为他的囊中物。

而作为西欧一部分的瑞士,此时此刻在地图上,就显得格外的“碍眼”,所以德国参谋部,在法国战役基本结束之后,就紧锣密鼓的筹划了如何入侵瑞士计划——“圣诞树计划”。

根据参谋部的方案,拿下瑞士的军事行动,并非德国独立完成,是德国和盟友意大利协同作战。德国方面负责拿下瑞士的主战部队,交给在法国暂时驻守的第12军团,兵力11个师。人虽不多,但都是刚刚经过残酷实战的精锐之兵。在部分德国高层眼里,用这样的兵,拿下中立状态的瑞士是绰绰有余。

而意大利这边,可能是想着士气上,不输给德国方面,他在出兵数量上,是压了德国一头,足足计划派遣15个师进行作战。

德国精兵配上意大利的全力配合,最少在德国拿下法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瑞士是面临着灭国的危机。德国并不是德粉想的那么有“道义”,讲道理。

同时德国也用实际行动,向历史证明了,“中立国”这个君子协定,跟它关系不大。挪威在一战后,跟瑞士一样,对国际社会强调,在未来的世界性战争中,不偏不倚的在交战双方中保持中立。

结果在德国发动二战初期,就被灭掉了。挪威在1940年4月9日收到通牒,6月10日被占领。共63天。由此可见只要德国认为,打了你后,可以获得足够利益,跟被侵略方是不是中立国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对于瑞士人来说,幸运的是,德国虽然制定了这个计划,却至战争结束,都没有执行。瑞士在二战之中,很是“神奇”的是以“中立国”的姿态,活得痛痛快快。

至于为什么德国人放弃了计划,原因有很多种,有人说是为了保住一个跟盟军交流的出口,也有人说当地人本就是日耳曼人,没有兄弟打架的理由等。

不过小袁更相信的是瑞士人,“当自强”的精神。虽然瑞士对外一直保持中立,但它并没有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中立”二字上,而是把自己变成了扎人的刺猬。

二战爆发期间,瑞士进行了全民总动员,五分之一的青壮年国民,都选择了参军,进而保卫自己的祖国,人数大约有80万人。同时瑞士还进行普遍的民兵制,20-60岁之间身体健康的男性,每年都进行适当的军事演练,保证可以打响“枪”。

在基建层面上,瑞士人也没有懈怠,数以千计的地堡,在瑞士不大的国土上拔地而起,各种游击战设施,时刻准备着。若德国进攻瑞士,将用百万以上军队。这对于四面出击的德国来说,不现实。

同时为了保证,德国打了自己一定后悔,瑞士在所有的主要建筑,都埋下炸弹。一旦德国进入瑞士,获得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瑞士,而是一个破烂的瑞士。瑞士没有烂的时候,它可以帮助德国,跟盟军进行沟通,同时以商业为掩护,帮德国突破盟军的封锁。

若它烂了,德国将一无所获,之前瑞士作为“交流窗口”的职能也不再,德国会陷入空前的孤立,而这无疑是一个不划算的买卖。

战争时期每一个有增益的事,都是好事,所以德国就没有打入瑞士。瑞士拳头和自己不可或缺的价值,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