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我们从小就会知道,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来摄取能量,食草动物吃植物来摄取能量,而植物则是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因此,很多人以为植物人畜无害,但其实所有的植物都会吃肉。今天,我们聊一下关于植物吃肉的问题,
植物会吃肉吗?
植物界食肉的食物特别多,而且它们还能够区分出食物和非食物的区别,比如:茅膏菜。茅膏菜的叶片有一排长长的纤毛,这些纤毛上会沾着黏黏的液体,并分泌特殊的气味吸引小虫子。
当小虫子被吸引过来时,毛膏菜的叶片会卷曲起来,让小虫子黏上更多的液体, 让小虫子动弹不得。
茅膏菜通过这种方式捕食昆虫,但当落在叶片表面的是水滴时,茅膏菜叶面不会有任何反应,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是食物,哪些不是食物。
除了茅膏菜之外,食肉植物还有一个成员是猪笼草,这种植物会长出一个像笼子一样的袋子,袋子内部光滑无比,当昆虫失足落入袋子中时,就会无法爬出猪笼草。猪笼草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捕食昆虫。
很多人会担心,食肉植物在未来某一天会不会演化成食人植物?其实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植物不可能会捕食体积太大的动物。
食肉植物会吃人吗?
食肉植物和食肉动物在消化系统上有所不同,食肉动物在吃肉时,会通过口腔将肉食输入到消化道内部,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后再排出体外。
而食肉植物则没有这个功能,像捕蝇草在捕食猎物时,由于没有“口腔”,因此无法将昆虫送入身体内部,但它有一个帮手,就是微生物。
微生物会将昆虫的尸体分解,分解出的营养物质黏在捕蝇草叶片时,叶片会将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等到捕蝇草再次打开叶片时,在风力的作用下,昆虫残骸就会被吹跑。
茅膏菜也是类似的原理,当消化完昆虫后,茅膏菜的叶片也会打开,昆虫残骸因此离开茅膏菜叶片。
但猪笼草是个例外,因为猪笼草只有上方一个通道,风很难将猪笼草内部的昆虫残骸吹开,因此猪笼草内部聚集着非常多的昆虫残骸。
其实昆虫残骸再多,能吸引的微生物也有限。但当猪笼草内部聚集着一些大型动物时,比如:青蛙或者小鸟,这些动物残骸就会滋生大量真菌,猪笼草自身也会被真菌所侵害。
因此,即使有大型食肉植物,这些大型食肉植物也不会主动吃大型动物,我们以马来王猪笼草为例。
王猪笼草的茎有6米长,它的笼子高为40厘米,可以装3-4升的水,王猪笼草虽然是食肉植物,但它捕猎的目标主要是昆虫,虽然它的袋子能够装下老鼠或者青蛙,但它似乎并不想捕食它们,反而会利用它们。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王猪笼草会在笼子盖子上会分泌很多蜜汁,吸引一些小动物,这些蜜汁中有一种泻药 ,小动物吃了蜜汁之后就会腹泻,而这些排泄物就留到了王猪笼草的盖子里。整个过程有些类似人类去马桶排便的过程,只不过这个马桶是猪笼草。
王猪笼草就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动物的粪便,最后化为能量为自己所用。
所以你看,即使有能力捕食大型动物的植物,也不会捕猎大型动物,因此我们不用担心未来某一天植物会演化出食人植物。
植物为什么会吃肉?
其实植物和大多数动物一样,吃肉并不是为了改善口感,而是为了获取营养。
科学家发现,喜欢吃肉的植物,都生活在土壤比较贫瘠,氮元素极度匮乏的地区,而捕食小动物对他们来说是氮元素来源,这是因为肉类食物中有氨基酸,氨基酸中有氮元素。
具体而言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往我们认为植物是通过根茎来吸收营养,但研究发现,叶子也可以吸收营养,由此人类设计了“叶面肥”,就是指喷洒在叶子上,被叶子直接吸收的肥料。
而叶面肥,其实也含有氮元素,由此我们可以做个假设。
在远古时,有一个地方,环境比较贫瘠,由于大多数植物只能利用根茎来吸收营养,那么可能有一些植物由于在营养竞争中处于下方,于是灭绝了。
但是,如果有一个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基因变异,导致它们可以通过叶子来吸收落在叶片上氮元素,那么它们就更可能适应环境,在演化的过程中这一特征就有可能被保留下来。毕竟落在叶面上的肥料会完全被自己所利用;而落在土壤里的肥料需要与其他植物一起竞争。
后来,在演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演化出了分泌粘液黏住虫子;演化出笼子困住虫子;演化出夹子夹住笼子等等
科学家通过DNA测序发现,植物吃肉的习性在自然界中至少出现过7次,这意味着,植物吃肉更像是一种本能。
之所以大多数植物平时没有表现出来食肉特征,主要有三个原因:
它们生长的土壤比较肥沃;
没有演化出陷阱,无法困住昆虫;
没有动物的消化系统。
关于植物吃肉的问题,我们就说到这里。